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提到林黛玉很多人都皱眉头,喜欢拿林黛玉“使性子”、“哭哭啼啼”的毛病说事,如同贾府里面的上上下下一般见识,大家很欣赏薛宝钗,觉得她善于为人处世,搞得皆大欢喜。但是,我们仔细分析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所作所为,尽管处处契合贾宝玉的心灵需求,但皆因宝玉的“莽”,被坑得够呛!其实细度《红楼梦》原文,我们会发现“痴颦儿”也有自己许多的无奈,不仅被宝玉害得好苦,且有苦又说不出,又不足为外人道也。具体情况,且听书法家赵富忠细细说来。

首先,都说宝黛之间的“感情纠葛”就算是真爱,吵吵闹闹的日子也不好过。

几乎所有贾府里面的人都知道,宝黛两人复杂的感情纠葛,真是“三天好了,两天恼了”,就是贾母也曾经为他两人怄气,还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话。我们试着回想现实中的男女感情,不也如此这般的“多愁善感”、“多心多疑”。有时候闹起来,视彼此如仇寇,诅咒生死;好起来又哥哥妹妹的,如胶似漆。假如现实中,你见到两人搞恋爱,在一起时,相敬如宾,太客气了,是不是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简直好似“搭伙过日子”,那有什么爱情趣味可言?而在那个时代,人们公认的夫妻情谊便是如此。故而,宝玉和黛玉这样一来二去的闹腾,一下子让世人明白,看起来有“夫妻相”、“金玉良缘”的未必感情契合,心灵相通,不像“真爱”。而那些吵吵闹闹、分分合合的青年男女在一起,更具有人间烟火气,才算得真正的恩爱情侣,最后能够“琴瑟和谐”。故而很多《红楼梦》的读者,更加偏向于同情“宝黛爱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其中的纷争,每次闹起来,当事人这日子可真不好过。尤其是天生敏感、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寄居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那更是容易招来闲言碎语,真是体病加心病,病上加病,搞得苦不堪言!如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所作《葬花吟》中便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其次,很多时候我们仔细推敲,可以发现林黛玉“使性子”、“哭哭啼啼”都是被“莽玉”逼得实属无奈。

通过分析《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我们自然知道薛宝钗是“淑女”,对于婚姻自然遵照传统,而林黛玉却是“诗人”,比较随性而为。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一个大的细节问题,那就是林黛玉进贾府之前,“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试想林黛玉一开始非常谨慎,并不是“随性而为”的。什么使她后来变得“使性子”,经常搞得“哭哭啼啼”呢?很显然就是因为贾宝玉的“情情”,不论对于姐妹还是身边的丫鬟等,都好过头了。正所谓“过犹不及”、“乐极生悲”,这样必然使得“痴”女子林黛玉失落、伤心、多疑,各种人性弱点自然暴露出来。如在第五回开端便已经明确的提出来,宝玉和黛玉原本“言和意顺,如胶似漆”,突然薛宝钗的到来,大有将林黛玉比下去的倾向,且“深得下人心”,“人谓黛玉所不及”,再加上坊间传闻的“金玉良缘”。这就使得黛玉“有些不忿之意”,恰恰此时的贾宝玉却“求全、不虞”,时常显得暧昧不明,导致各种矛盾骤然紧张。后来很多的事情,都是由此开端。我们发现林黛玉的“小性子”、“哭哭啼啼”多半是因宝玉和宝钗而引起,也就是从第五回开始,我们看到林黛玉在悄然改变。可能有人说,小说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剩两只给林黛玉,林黛玉却嫌弃是别人挑剩的,不免有些刻薄、使性子。但是,你从林黛玉的角度想一想:这是薛家送出来的“穿的、戴的”,不免有“拉拢人心”的嫌疑,自然使得林黛玉对于自身处境的焦虑和不安,真正是“有苦说不出”,“又不足为外人道也”!有时候,黛玉就直言不讳地指出贾宝玉,“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可是不久以后就出现“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又是新的一出坑妹子的闹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对于原本体弱多病的林妹妹,伤害也极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落下病根,悲恨早逝,真是“被坑得够呛”!由此可以看出,“宝黛钗”三者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莽玉”的“胡作非为”,不仅导致黛玉“含恨而终”,而且“宝钗”也成为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人物,故而才有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请细细观察《红楼梦引子》中“悲金悼玉”这个词语。对于林黛玉用的是“悼”,也就暗示了“悼念”、“怀念”、“追悔莫及”的意思,真是刻骨铭心;而对于薛宝钗用“悲”,不过哀叹其不幸而已。两者的情分,可谓差异较大。

最终,命运的悲剧,对谁又是公平的呢?!等到贾宝玉后来“幡然醒悟”,却也是迟了。故而,作者经常在小说中称呼贾宝玉为“莽玉”、“拙玉”,如第五十七回的回目便是“慧紫鹃情辞试莽玉”等。对此,如果评论者去责备什么“封建礼教”之类的,导致宝黛爱情悲剧,那岂不是让曹雪芹“死不瞑目”了!自从新中国以来,更可笑的是所有的丑恶与不幸都归结起来,估计躺着中枪最多的莫过于“封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