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谷雨天

思想潮专栏作家、退休中学教授

来源 | 思想潮

上个月底,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选调生招录对象不涵盖非全日制学历的毕业生,引发线上线下议论纷纷。

前几日媒体又报道了深圳大学2020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办理毕业生接收申请受阻一事,一位名叫王军的硕士毕业生因自己的“非全日制”身份,不仅无法办理毕业生接收申请表、报到证等入职材料,而且在迁移档案、落户、相关补贴等后续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

按照惯例,事情既然曝光了,摆在台面上又确实违反了“五部委”联合作出的关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毕业生“一视同仁”的规定。所以,事情肯定会得到“妥善处理”的。

据我所知,发达国家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考生如果有社会实践或工作经历,是会受到特别青睐的。

如果我们的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考试招生政策相同,培养和毕业标准相同上,不折不扣,保证质量的话,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如果脑子正常,没有理由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反而应该更喜欢招聘既有高学历又有相当实践经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才说得通啊。

要知道,如果学习考试标准不打折扣,非全日制研究生要付出比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学位,加上自身工作经历的优势,本该比全日制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在我们的招聘市场上,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恰恰相反明里暗里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均持排斥态度。

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除了“抓到现行”纠正外,可以肯定的是,有关学历歧视的事件还会发生——频繁地发生。这是因为,一种疾病如果不找到病根,只在病象、最多病灶上下点功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病还会复发。学历歧视事件禁不了,更绝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学历歧视早已成为普遍现象

学历歧视的话题,每年招聘季来临,都会热热闹闹地谈论一阵子,才会又被别的什么话题代替。

在教育部官网上还能查到相关文件信息:教育部2016年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专门指出:“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据我所知,类似的通知规定迄今为止几乎年年下发,学历歧视事件年年都在发生,而且不是个案,说普遍,一点儿都不过分。

学历歧视肯定是个负面的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负面的有悖公平公正的现象一旦成为常态,就很难靠一纸文件搞定。有关部门如果愿意清理一下这些年下发的禁止学历歧视规定的文件,一定会发现,学历歧视现象禁而不绝,越禁越歧视。这是怎么回事呢?

漫画 / 陈彬

我问我一位在某国有企业做人事资源管理工作的朋友:非全日制硕博士能进你们公司做相关的工作吗?“

他很干脆地回答:“不能。”又补充道:“就连非985、211的全日制也不行。更别说非全日制了。”

“那要是很优秀的非全日制呢?”我又问。

“我怎么知道他(她)就很优秀呢?除非有我信得过的人——比如老兄你向我推荐。那倒是可以试用一下。”

我说:“这不太公平吧,你涉嫌学历歧视呢。”

他笑了,说:“当然不公平。可是要我们企业不学历歧视,对我们更不公平。”

我不解,问他怎么理解?他说:歧视的根源不在用人单位。他说。因为政府把自己办的大学本身就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且差距非常大。我们是企业,当然要考虑哪所大学在升值,哪所大学在贬值。

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无意中,他似乎触摸到了学历歧视病的病根儿了。

2学历歧视是伴随着学历贬值出现的

我们的学历升值或者贬值似乎和学历与仕途、学历与就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始的。曾几何时,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那个时代,人们(当然包括官员们)深怕与知识沾上边,改革开放时代来临,知识升值,大学升值,干部的“知识化”要求,使得仕途中人纷纷用知识武装自己或者装饰自己。

知识化,成了官职晋升必备的条件。这本来就是好事。但因为当时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官员队伍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是极少数,硕士以上学位的更是凤毛麟角。

怎样快速地提升他们的学历水平呢?当然最快见成效的便是举办电视大学,高校举办各种各样函授班,干部班。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没改革开放的深入,后来又有了在职硕士研究生班,在职博士研究生班等等。

那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中专学校升专科,专科升本科,取消三本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公办三本一夜之间全变成了二本。既然是二本了,于是一夜之间出现一大批硕导。

也许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但在学位的授予上却宽松有余了。这方面,可以比较一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比如美国的社区大学,每年还是会毕业很多大学生,但基本不授予学位,始终维护着学位的严肃性。高等教育门槛不高,但学位关把得很严。在美国很少听说聘人单位有学位歧视的。

尤其是非全日制(与我国并不相,在校读,可工作一段时间再接着继续读)同研究生不仅普遍,而且以质量高著称,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高等教育的跃进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扩张,可能是学历贬值的一个重要动因。

简单回顾一下从上世纪77年下半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大概可以看得出学历升值与贬值的基本脉络,为止,尽管有差别,但总的看毕业生均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分配工作。

广播电视大学、函授生从考试到录取也还算严格。尤其是头几届电大生被公认为高质量。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一本还是二本大学生,不管是电大生还是函授生,在入职的时候大都不会遭遇学历歧视。

之后,随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量大质劣的问题逐渐凸显。即便如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初两三届毕业的也还是受欢迎的。不管在考试内容、严格程度,课程设置、学习管理,学分考试、毕业答辩等各个方面都与全日制研究生难分仲伯。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不断地扩招,随着官员班、老板班的出炉以及蔓延,从量上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每况愈下。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了。企业也好,政府部门也罢,谁都不傻,所以文件年年下,学历歧视年年有的现象才会成为常态。

学历——尤其是高学历似乎是升值了,是否高学历与是否能升职,是否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是否能加官晋爵成正比。

如今的职场官场,尤其是官场里,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其中非全日制确实是占了大多数。而这大多数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又有多少是真正认真攻读然后才取得学位的呢?

所以,从研究生教育本身和学术的角度看,似乎又大大贬值了。个中道理不言自明。

3学历歧视的病根儿——教育的功利和等级文化

我们对等级情有独钟。在我们的社会里,喜欢把一切都分成高低上下尊卑有别的等级。学校也一样,大学分为部属、非部属、校长分为副部级校长,正厅级校长;副部级大学通常是985或者211,非部属通常是厅级学校,当然和985、211无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在师资水平、学科建设、设备设施、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级别,经费调拨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既然如此,那么同样是硕士生博士生,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吗?

其实,在教育上,我们的等级制度是一贯的成体系的。公办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都有着优劣等级的划分,并且这种关乎等级的评价均来自官方。

前几日,我和一个新近调到电视大学任职的朋友聊天。我开玩笑说:你要请客,升官了嘛。他苦笑,连连摇头,说:退回去30年,电大校长是个香饽饽,因为那时候电大文凭跟普通大学几乎一样吃香;现在不一样了,没有人看得上电大文凭,把某人调到电大当校长,从仕途的角度看,就等于把你晾在一边了,弃子一样的被弃掉了。

非全日制研究生,随着官场和职场人士该学位获得者数量激增,随着高校招录指标的扩大,学术价值快速贬值。换句话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总的来看,客观上确实存在着质量上的差别。

而且这种质量上的差别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靠下几道不准学历歧视的禁令,就想真正解决普遍存在的学历歧视问题,是不可能的。明里不歧视,暗里也做不到一视同仁。说得刻薄点儿,简单禁止,对用人单位未必就有多么公平。

解铃还须系铃人。教育领导管理部门要想很大程度上杜绝,或者彻底根除学历歧视,恐怕得在教育去功利化,坚持学校发展的机会均等、破除机会垄断、学校的去等级化、校长的去官员化上下真功夫。

上述病根儿不除,学历歧视现象不仅不可能绝迹,而且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