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曾言:“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萧峰)”。温瑞安也评价萧峰是“武侠小说里最硕大无朋的身影”。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并不缺乏拥有盖世武功、威风豪迈、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萧峰为什么能在众多英雄大侠中脱颖而出,成为读者心目中更具有英雄本色的形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性气概,英雄气概

哈佛政治学教授哈维在《男性气概》中将“危机之前的自信”作为男性气概的首要定义。按照这个定义,萧峰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凡男性气概的英雄人物——

甫一出场,于江南的酒楼中偶遇段誉,萧峰误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大敌慕容复,在自感大敌当前之际,仍旧坦然大方地邀对方共饮,并在对方询问自己姓甚名谁后,豪爽回应:“兄台何必明知故问?大家不拘形迹,喝上几碗,岂非是大妙事?待得敌我分明,便没有余味了”;

杏子林里遭马夫人污蔑,他朗声回应,言辞间尽是坦荡的自信:“以乔某的身手,若要到你府上取什么物事,谅来不至空手而归,更不会失落什么随身物事。别说府上只不过几个女流之辈,便是皇宫内院、相府帅帐,千军万马之中,也未必不能办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闯聚贤庄,面对群雄虎视眈眈的围攻,他气势逼人:“我乔峰要走,你们谁能拦我!”;

少林少室山一战,他无畏三大高手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的联合挑战,气魄慑人:“你们三人齐上,萧某何惧?”。

在众多危急关头中,萧峰始终不惊不惧、应付有度。《天龙八部》里唯一一次描绘他的惧意,是在他抱着被自己打伤的阿紫深入长白山寻人参——“他虽然向来天不怕地不怕,但这时茫茫宇宙之间,似乎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也不禁颇有惧意”;但金庸此处写的虽是惧意,实则表达的是一派天地苍茫、我自独行的自信与豪情——“倘若真的只是他一人,那也罢了,雪海虽大,终究困他不住,可是他怀中还抱着个昏昏沉沉的小阿紫”。

也难怪倪匡感叹乔峰是人中之龙,“看来看去,总是一条凛凛大汉,就在你的面前”。

仁义为先,英雄本质

古人认为,“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英雄除了机智勇敢、才能卓越,还应该有胸襟气度、理想节操。而这些,萧峰全都具备了。

杏子林丐帮内部大叛乱中,萧峰一开始就以慑人的气魄控制了局面,只一招就将叛乱的主谋全冠清制服,使参与叛乱的宋、奚、陈、吴四长老弃刃就擒。震慑丐帮众人后,萧峰又自愿替四长老受过流血,将四把法刀戳入自己肩头,其胸襟之大,令众丐帮子弟概叹。

待自身契丹的身世之谜揭开后,丐帮中支持萧峰的势力并不少,奚宋吴三大长老,大仁、大信、大义三分舵的舵主仍旧支持他,萧峰如若想要继续担任丐帮帮主,并不是件难事。但是为了不引起丐帮内部分裂,以大局为重,萧峰果断辞去帮主之位,临行前还起誓:“乔某是汉人也好,契丹人也好,有生之年,绝不伤一条汉人的性命,若违此誓,如有此(断)刀”,如此情深义重,令人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救治一个非亲非故的小姑娘阿朱,萧峰明知武林群雄聚集于聚贤庄,正商议如何取他性命,却仍旧生出一股“虽万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单刀赴会。聚贤庄一战,萧峰初时虽击倒十七八人,却注意手下留情,因着他们并非奸恶之辈,故而未曾伤一人性命。但是后来被赵钱孙辱骂激怒、被玄难将快刀祁六之死的罪过全怪于他一人身上,恶斗之下,蛮性发作,陡然间如同变身一头猛兽,大开杀戒。眼看萧峰一人即将杀出重围,群雄不讲公道,为了牵制萧峰,对弱女子阿朱下杀手。萧峰此时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胸怀侠义之气的他,依然护着阿朱,单手对敌,以致自己负伤,难出重围。

在聚贤庄一役尾声,萧峰自知无法杀出重围,满怀大义的他将高举于手上的少林玄寂大师放下,正气凛然道:“我一身武功,最初出自少林,饮水思源,岂可杀戮少林高僧?乔某今日反正是死了,多杀一人,又有何益?”,当即端立不动,“你们动手罢!”。只三言两语,足以见得萧峰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节操之士、一个悲壮豪迈的真英雄

与命运搏斗,英雄立命天地之间

若说萧峰高强的武功、不凡的见识、慷慨豪迈的个性、仁义为先的品格只是由民间传统愿望演绎出来的侠义人物形象,那么,萧峰宁肯被命运的旋涡吞没也要同命运作生死较量、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本质,便是他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

萧峰寻找身世之旅的过程,是自我毁灭的过程,也是破除偏见、狭隘的过程——

追寻自己的身世血统,使他陷入弑父、弑母、弑师的境地;想要为自己养父母和师父报仇,却受马夫人康敏蒙骗,误将段正淳认为是自己的大恶人,结果失手杀死了自己一生唯一挚爱阿朱;而他一心要找的大恶人,到头来竟然是他的父亲!

但当命运捉弄完英雄,露出得意的微笑时,英雄绝不会低头退回到生活的原路上,而是会不断与命运抗争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因着身份特殊,抛开了民族偏见的萧峰,亲眼目睹了宋、辽两国的无辜民众在一场场劫掠、蹂躏、杀戮的战争中辗转呻吟的惨状,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萧峰,“叫单于折箭,六君辟易,奋英雄怒”,迫使耶律洪基发誓永不南侵。但是,耶律洪基作为大辽皇帝兼结义兄长,背叛自己的民族不忠、不顾金兰之情不义,忠孝难全、仁义无法兼顾,萧峰饮箭自戕于雁门关,平息宋辽兵祸,换取万民平安。

金庸先生为关霭仪作序时,如此写道:在武侠世界里,男子的责任和感情是“仁义为先”,仁是为大众疾苦怨屈的充分关怀,义是竭尽能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去便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其极致便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萧峰本是个仇恨的影子,所到之处,腥风血雨。然而,复仇,毁灭了他,也成就了他。他以生命为献祭,洗刷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洗刷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偏见,最终实现了英雄的终极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