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每个人物角色都很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但是里面有一个角色从来没有正面出现过,他只存在于所有人的话语中。那就是神秘的云麾将军,四镇节度使——王宗汜。这位神秘的四镇节度使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盛唐名将——王忠嗣。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好评如潮。有一位神秘的角色,在剧中从未正面出现过。一直处于“哥虽不在江湖,江湖却流传着哥的传说”的状态,只在剧中角色的口中提到过他的名号,他就是传说中的四镇节度使——大将王宗汜。

我们先听听,他的女儿是如何介绍她心目中伟大的父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宗汜女儿王蕴秀介绍自己的父亲

其实,这位四镇节度使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曾经战吐蕃灭突厥的盛唐名将——王忠嗣。

今天的故事,我们来聊聊历史上的王忠嗣。

历史上的王忠嗣,生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最初名叫王训,(不是极限挑战那个王迅啊),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至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他的生父叫王海宾,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曾经官至太子右卫率。话说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进犯松州(今四川松潘),大唐出兵救援,以王海宾为前锋。海宾与吐蕃军队浴血奋战,但是其余将领嫉妒他的功劳,按兵不动不去救援,海宾最后悲壮地战死沙场。

玄宗可怜海宾的忠心报国,追封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那一年,王忠嗣才九岁,还只是一个孩子。孩子失去了父亲,只好跑到玄宗面前跪地痛哭。那时候的玄宗还是一位励精图治体恤忠臣的好皇帝,他慈爱而心疼的看着这个苦命的孩子,轻轻抚摸着他的头说:“这可是我朝的霍去病的遗孤啊,朕要好好把你抚养长大,让你继承你父亲的志向,继续做我大唐的大将军。(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于是玄宗为王训赐名王忠嗣,从此就养育在宫中,玄宗自己就成为了王忠嗣的养父。幼小的王忠嗣,很快发现,宫里有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弟弟,跟自己很玩得来,两个人从此在深宫内院里一起学习文化武功,一起追赶嬉戏。

不知不觉之间,两个人都长大了。王忠嗣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兵书战阵方面颇有建树,有时跟玄宗谈论兵法,让玄宗都惊讶的说:“尔后必为良将。而那个跟着王忠嗣从小玩到大的弟弟,也受封忠王,后来成了太子,再后来,登基称帝,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忠嗣知道自己不会再宫廷中长待,自己作为将门之后,必然是要为大唐上阵杀敌的。于是在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投奔河西节度使,兵部尚书萧嵩,和河东副元帅、信安王李祎,做了他们帐下的兵马使,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当时王忠嗣和整个河西,主要面对的对手是吐蕃人。

玄宗对于这个养子还是比较疼爱的,觉得他一旦上战场跟吐蕃人作战,肯定心怀着为他亲生父亲报仇的心思要拼命,怕他出事,所以特意给萧嵩下旨别让王忠嗣出征。所以王忠嗣在萧嵩帐下却一直得不到出战的机会。直到三年以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萧嵩要回朝复命,王忠嗣跟他说:“我跟了您三年了,如今一事无成,实在无法回去向天子汇报。(从公三年,无以归报天子)”于是率领自己手下精锐数百去敌营偷袭。那天正好是吐蕃赞普(吐蕃的国王)在阅兵,吐蕃的部队都拉出来了。这会,王忠嗣的手下想撤了,王忠嗣二话没说提着刀就冲上去了。对方正在阅兵也没反应过来有人偷袭,一时间人喊马嘶乱作一团。此战王忠嗣斩敌数千,获得牛羊马匹数以万计。从此,王忠嗣一战成名。

萧嵩这次回朝跟玄宗一汇报,玄宗大喜,封王忠嗣为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御赐金鱼袋。

剧中的金鱼袋

后来王忠嗣得罪了皇甫惟明,又给贬了个闲职。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时的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想要从吐蕃人手里拿下新城(今青海门源),有人跟他说:要想此战胜利,必须得王忠嗣出马才行。杜希望赶紧向玄宗报告,玄宗下诏调王忠嗣赶紧去河西。王忠嗣一到了马上就投入了战斗,迅速拿下了新城,又立下大功。玄宗又给他升任左威卫郎将,专门负责行军兵马调度。

这一年秋天,吐蕃大兵进犯,要报新城丢失之仇,看着吐蕃军队遮天蔽日的阵势,唐军大部分都有点害怕。这会又看出王忠嗣胆子大了,《旧唐书》载,王忠嗣率领自己的部队“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看到王忠嗣的勇猛,三军才重拾信心,共同出击,吐蕃大败。

战后论功自然是王忠嗣第一,玄宗封为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又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兼大同军使。这以后,王忠嗣的头衔逐渐多起来,升官升出了火箭的速度。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又让他兼任代州(今山西省忻州代县)都督、摄御史大夫、兼充河东节度、又加云麾将军。这段正好跟剧情又对上了,剧中王将军的女儿王蕴秀跟元载说起他父亲是云麾将军。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忠嗣任朔方节度使。原来他在河西主要对付的是吐蕃,如今调任朔方节度使,他的主要对手换成了突厥人。

这时候的突厥已经不是当年太宗皇帝派李靖和李绩出征大漠的对手东突厥了,此时的突厥史称为后突厥,是太宗皇帝灭了东突厥汗国以后又死灰复燃新建的突厥。当时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刚即位,玄宗要求他依附大唐,他不乐意。王忠嗣于是陈兵碛口(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西),这回乌苏米施可汗上表请降,但是却迟到不来跟王忠嗣会面,王忠嗣断定他必然是假投降,于是挥军进攻后突厥,后突厥很快溃败。后来到了天宝三载(744年),突厥内部起了变故,有人把乌苏米施可汗杀了,传首京师。后来到了天宝四载(745年),玄宗下旨要一杆清台,彻底扫平突厥势力,于是王忠嗣和回纥杀了突厥的首领白眉可汗,自此,后突厥汗国彻底灭亡。王忠嗣因功进封清源县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王忠嗣兼任了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没两天又暂代了朔方、河东节度使的工作,自此,王忠嗣真正成为了整个唐朝自开国以来手里的兵力最多的边关将领。《旧唐书》说他:“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所以剧中他女儿王蕴秀跟元载的那一通吹牛是有点问题的,吹早了。剧中故事发生的天宝三载,王忠嗣还没领四节度使将印呢。

当然,后来王忠嗣对于朔方、河东不太熟悉,还是向玄宗请辞了这两镇的节度使。王忠嗣在边疆屡立战功,又加金紫光禄大夫,此时的他基本上已经封无可封了。再继续立功下去,下一步就只能让他当宰相了,这也就让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就是剧中的右相林九郎)感受到了威胁。

随着王忠嗣的东征西讨,这些年大唐边境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此时的王忠嗣一改他年轻时精锐勇猛的劲头,变得老成持重起来。多年的边关统帅生活已经让他的性格多了许多沉稳。这一阶段,整个边境的战争策略从主动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新唐书》记载他曾说:“平世为将,抚众而已,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但是,这逐渐与玄宗晚年好大喜功的性格有了冲突。

王忠嗣与皇帝和宰相都有了龃龉,那工作可就不好干了。

于是在天宝五年(746年)以后,王忠嗣也遇到了自己军旅生涯的滑铁卢——石堡城。

在《长安十二时辰》剧中,当右相林九郎得知突厥狼卫要来炸他的府邸,吓得他赶紧找来了右骁卫统领甘守诚,当甘守诚对他的命令提出了一点质疑的时候,林九郎马上翻脸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里说到的石城堡,其实就是历史上的石堡城。

石堡城位于今天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这个地方是湟水河和青海湖之间的战略要地,原来是由吐蕃占着,后来在开元十七年(729年)被唐军夺取,经营多年,几经争夺,最终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吐蕃还是把这个地方抢了过去。

如今到了天宝五载了,王忠嗣对外战争也是节节胜利,打了吐蕃、灭了突厥和吐谷浑,正是兵锋正盛的时候,所以玄宗也就开始征询王忠嗣关于攻打石堡城的问题。但是让玄宗没有想到的是,王忠嗣居然反对攻打石堡城。理由是,石堡城之前是唐军镇守,经营多年,地势险要堡垒坚固,易守难攻,若是执意要进攻那里,则至少死伤在万人以上,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还是从长计议比较好。玄宗有点不高兴了。

等到了天宝六载(747年),有一位将军叫董延光的自告奋勇要去收复石堡城,玄宗大喜,下旨让王忠嗣分兵接应。此时,王忠嗣的部下,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就是后来与郭子仪一同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觉得这事有点危险,于是求见王忠嗣,劝告他:“以前您爱惜士卒,不愿意他们跟着董延光送死,可是那个董延光要是打不下来石堡城,肯定要甩锅给你说你接应不力。”

王忠嗣说:“李将军,我已经想好了。现在要争这个城,争到了也不能够制服敌人,争不到也对国家没有太大损失,难道我王忠嗣能够用数万人的性命换我自己的官吗?假如皇上责怪我,也是我心甘情愿的,谢谢你对我的关心。”

李光弼只好谢别王忠嗣:“之前承蒙您关照,所以对您掏心窝子,您能够像古人那样做事,我就不能企及了。(向者连累大夫,敢以衷告,大夫能行古人之事,非光弼所及也。)”

董延光率军进攻多日,一无所获,果然如李光弼所料,甩锅给王忠嗣,说他接应不力。

这个时候李林甫又给玄宗加了一把柴。他对玄宗说:“王忠嗣曾经说过‘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这样的话。”

玄宗闻言大怒。李林甫烧的这把火正好点着了玄宗心中的熊熊怒火。玄宗下令把王忠嗣下三司审讯,几乎就要杀了他了。这时候,王忠嗣的另外一个部下,也是大唐名将的哥舒翰接任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就对玄宗苦口婆心的讲王忠嗣的功劳,讲他这些年对大唐所做的贡献,甚至哥舒翰还提出以自己的官爵为王忠嗣赎罪。看到他这样言辞恳切,玄宗的怒火才消了点。

于是天宝六年(747年)十一月,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次年又贬为汉东郡太守,又过了一年,悲愤交加的王忠嗣突然死去,年仅45岁。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后来哥舒翰奉玄宗诏令大兵攻打石堡城,果然付出了死伤大半的代价,至此大家才知道王忠嗣对形势的把握和对战局的预料都是非常正确的。可是大唐的最璀璨的那颗将星,曾经战吐蕃、灭突厥吐谷浑的名将,早已陨落了。

王忠嗣当时的帐下,网罗了很多的人才,后期玄宗朝以及中唐的很多名将比如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李晟等都是王忠嗣帐下出来的大将。王忠嗣非常具有识人之明,比如他还曾经多次上书给玄宗,预言安禄山必然造反,只是那时的玄宗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王忠嗣还为大唐边军储备了大量战马,通过高价收购吐蕃的战马,导致敌国战马不足,而唐军战马精良,有效的削弱了敌国的力量而增强了唐军的实力,这样为大唐军队打下的底子,一直支撑到了天宝末年。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玄宗最后一次自毁长城。后来在安史之乱爆发之时,玄宗就听信谗言在两军对阵之中斩杀了两位名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又一顿微操逼得另一位名将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让安禄山顺利攻破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到了此时,玄宗就只好踏上前往蜀中的逃亡旅程。而大唐的盛世,也随着玄宗的歌舞升平终于走到了尽头,轰然倒塌,片瓦无存。

《新唐书·王忠嗣传》的结尾,对王忠嗣有一段很精彩的评价,谨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吒哉!

参考文献:

1、《旧唐书·王忠嗣传》 中华书局

2、《新唐书·王忠嗣传》 中华书局

——————————————————————————

感谢您关注网易号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赞赏作者”,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