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敦煌写经书体体现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程,结体较为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保留一部分隶书的笔意,但此时的小楷已经体现出楷书尽善尽美的优势,也奠定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朝敦煌写经书法形式上的特色对近现代楷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我们在书法创作的章法和结构上提供了一些借鉴。

章 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排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即整幅作品的布白,是整体的构图美。

数额庞大的经卷需要大量的抄经人来进行抄写,这些抄经人既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当时极富盛名的书家,抄写的内容为佛经,抄经时多怀揣着一种虔诚的态度、投入更多的精力。

他们并非成就极高的书家,抄写时不会因为书写的不完美而刻意做作,进行掩饰,同样也不会对写经内容进行修改。

(北齐)《修文殿御览残卷》,卷高30厘米,卷长672厘米

南朝写经书法讲究的:

一是整齐划一。楷书章法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整齐,字间距、行距,给人以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类似于“台阁体”“馆阁体”的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的变化会产生局部细微的差别,把可能呆板拘谨的楷书变得生动活泼。

二是多样统一。南朝写经体不同于明清“台阁体”“馆阁体”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带有一定的行书成分,笔法多变,在法度允许的条件下自由书写、因字赋形,显得天真烂漫、不呆板、不拘谨。

这是民间书法独具特色的章法形式,同时也符合时人的审美追求,在多样性与变化性的融合中显得十分和谐、统一,给人的感觉是静中有动、字中含情。这也是南朝写经书法带给我们的感染力。抄经人虽无名家书写的水准,但他们创造出了一种率真、自然的章法样式,这种自然闲适的创作风格值得后世不断进行临摹学习与吸收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朝)《灵宝升玄经卷第八》,卷高30厘米,卷长458厘米

我们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细节,例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书写的节奏与墨色的变化。长期坚持不懈地临摹与思考南朝写经书体,能从中汲取章法处理的方法并为之己用,从而表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结 构

结体是汉字书法的间架结构,是点画与线条凝练为书法艺术的局部构图美。一般来说,写小字与写大字的间架结构是略有不同的。写大字时要使结构紧密收缩,不能显得过于松散,而写小字时则要使字宽绰有余,不能过于紧密。这也就是说写大字时要做到似小字般精密,而写小字时要做到似大字般气度开合。

故古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苏东坡也曾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但敦煌写经中的小楷字,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字的重心与笔画间的配合得当,又同样拥有隶书般横向的舒张。

写小字下笔时也不必逆锋,宜用尖峰,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这在写卷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也为我们在书写小楷时提供了模板。

(敦煌遗书)《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卷高25.8厘米,卷长457.5厘米

譬如在写横画时,起笔处通常较尖而收笔处浑圆 ;写竖画时起笔处略作停顿,收笔处则尖 ;撇画则是起笔肥美而收笔处瘦,略带一定的波挑;捺笔则通常为起笔瘦,运笔流畅而随性,略有一定的弧形,收笔自然下压形成丰润的美感;在书写点画时更可看出抄经人的自然洒脱,通常点画灵动、欲尖而圆、欲尖而锐,若是几个点共同出现,又可做到笔笔不同,错落有致,不失法度,犹如抄经人用笔尖穿出了串串佛珠,神采飞扬。

古代书法不同于现代书法,它以实用性和审美性并举,因小字为古时日常书写所必需的书体,所以首先要讲求实用性,后考虑审美性的需求。根据实际书写的情况,古时但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会经历严格的书法训练。

古时传统文化的教育、社会风气的使然、书法文化的熏陶使得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文人学士无一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喜好妍美书风,或追随写经体的随性率真,或师法唐楷的严谨、端庄,亦或是喜好集众家所长的米芾,风格多样、各有千秋,人们都可以写出一手端庄秀美的书法。

(敦煌遗书)《法华经七喻之髻珠喻》,卷高25.5厘米,卷长310.3厘米

我们临摹写卷,首先要心细,要时刻谨记慢工出细活的道理 ;其次要放慢书写速度,这样使字显得更加温婉细致。如今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用毛笔写小楷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的人比比皆是,临习小楷字帖,可以为自身的硬笔字打下坚实的基础,且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