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沐橙籽

“九州腹地”洛阳。这里是黄河的咽喉要道。黄河对于国人来说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涉及了九个省,哺育了4.2亿人口,中国30%的城镇的人口都是饮用了黄河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洛阳—小浪底水利枢纽,能可以控制92.3%黄河流量。整个黄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它能控制69万平方公里黄河面积,要知道一个河南省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它能控制相当于4个河南省面积那么大的黄河流域面积,太令人震惊了。

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距离济源市西南30公里。它集合了全世界当时最高的水利技术、设施、创造出来的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显示,小浪底工程从1994年到2001年底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概算总投资34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1亿美元,51个国家的700多名外商和上万名中国建设者参加建设。在我国利用外资、全面引进国际承包商进行施工的大型水利项目史上,开了先河。

中国的为何不能全资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4年前,也就是1994年,中国经济才刚刚起步,万物复苏,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如此庞大的项目,在设计技术、原材料、施工等多方面,当时的中国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可以说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施工难度相当大。只能向世界银行的贷款,而想要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必须要进行国际招标,好在有志者事竟成。

小浪底功能作用

小浪底水库,就像一个大“水盆”,既可以拦蓄上游洪水,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又可以利用水库蓄水人工制造洪峰,减轻水库淤积,冲刷下游河道。

小浪底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拦河坝大、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拦河大坝用斜心墙堆石坝,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水库呈东西带状,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公里,是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秒,输沙量16亿吨,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据悉,整个工程挖填土石方总量接近1亿立方米,若把它堆成截面为1平方米的堤墙,可绕地球两圈半。

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它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

为何治理黄河?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历史上的黄河是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因此会造成大量的泥土流失,每年都会携带16亿吨泥沙向东流去,加之植被破坏等原因极易被侵蚀。到了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悬河”,河南省境内尤为严重,历史上黄河经常发生泛滥。因此,黄河的危害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心腹之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里就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的就是黄河,而且历史上的黄河水患非常的多,从黄河历史上的几次改道就能看得出来!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头件要事就是防洪,着手建设了中国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以解决黄河下游的水患,要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它确实不易。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为什么黄河上第一座大坝,要建在三门峡而不是其它地方?

其一,三门峡峡谷属于石质峡谷,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可就地取材;

其二,三门峡的位于黄河中游河道最为狭窄的河段,截流非常方便;

其三,三门峡水流湍急,在截流的同时,还能易于发电;

其四,如在这里截流,控制黄河流域面积大,能够彻底解决下游的水害;

其五,这里有人门、神门、鬼门岩石岛,可作为大坝的天然坝基,有利于导流;

其六,纵观整个黄河,三门峡是黄河中游最好的一道峡谷,拦洪效果肯定最佳。

为什么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后,又建设了小浪底?

三门峡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总装机容量为42万千瓦,控制了68万余平方公里的黄河流域!占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跨越了山西和河南两省。大坝北部为山西省的陆平县、南部为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因此有了一脚跨两省的说法。

因第一建造如此庞大的项目工程,但是也由此产生了问题!!!

由于在设计之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泥沙的影响,蓄水不到一年就有16亿吨泥沙从陕西潼关至三门峡一带约100公里的河道里,使得这一带的河道变高。

河道的抬高,严重的影响了黄河上游的城市,不仅如此,周边同样遭受到了影响,如西安等地,河道出现回水问题,且一发洪水就会形成洪水倒灌。不仅不能完全解决泥沙淤积的问题,并且需要花费大量功夫排沙孔道,更无法有效发电,和煤见一样。

总的来说,三门峡的成败众说纷纭,可以说功过并存。

成功之处:

一,基本控制下游洪患,自工程建设完成至小浪底建成前约40多年,黄河下游大堤未曾决口。与小浪底、故县、陆浑水库联合调度可抵御黄河下游千年一遇洪水。
二,为多泥沙河流的水利枢纽建设、水库调度运用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高泥沙河流的水沙规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型水电工程,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失败之处:

一,水库库尾泥沙淤积,造成渭河入黄河部分抬高,甚至有泥沙倒灌发生,渭河下游洪患严重、土地盐渍化,不得不降低蓄水位运行,并按蓄清排浑运用;

二,水库由于控制淹没损失,一再缩小设计蓄水位,又在泥沙严重淤积后严重损失库容,不能满足黄河洪水控制的规划要求(续建小浪底的原因),水利枢纽由于降低蓄水位运用和反复改建浪费大量投资,发电效益因水头降低和泥沙磨蚀大减。

三,移民回迁和新移民的产生。

因此,纵观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不仅没有解决相关的问题,却还制造了一些新的自然问题,为了替三门峡水库“解围”,小浪底工程就开始提上议程并且修建了。

目前,经过两次改建和蓄清排浑的运用,三门峡水库区进出泥沙基本平衡,泥沙淤积问题基本解决。不仅如此,现在的三峡大坝重新修改建成后,黄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再加上两岸的青山绿树,气势恢宏。在水库蓄水期间从三门峡市西郊风景区乘黄河游艇可畅游库区名胜,浏览黄河两岸和库区水天一色的风光,登上雄伟大坝,凝望屹立惊涛骇浪中的“中流砥柱。正是因为有了三门峡大坝,才掀开了中国水利史的第一页。

题外话,即便如此在我们依旧不能磨灭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意义,50年代,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座新中国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并且对于近些年的恶劣气候来看,一个小浪底水库是无法足以对付那些较大的洪峰的,所以双管齐下,治理效果更好。

小浪底风景:

小浪底水利枢纽自投入运营以来,效果显著,黄河连续13年不断流,先后完成7次完成引黄济津、12次引黄济青、5次引黄济淀等,跨流域应急调水任务;不仅如此,实现了黄河下游连续13年安全度汛,基本解除了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有效改善了小浪底库区和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整个小浪底风景区分为四大精华区域:黄河三峡、西霞湖、张岭半岛度假区、大坝湿地公园。四个景区,景色各不相同。

你绝想不到印象混浊的黄河之水,也能如此的清澈见底。一年一度的调沙调水日子,气势那是雄伟壮观,可媲美钱塘潮。在水库蓄水后,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与雄伟山势,相互辉映,构成了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风光。使得小浪底景区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几千种草木,几百种水鸟,春天的赏花,夏天的戏水,秋天的摘果,冬天看雪,一年四季的景色不同。

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根本上解决了黄河水泛滥的问题。
千百年来,黄河水经常泛滥,3000多年来有文字记载,黄河泛滥500多次,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害是害了几十年,利是利了千百年。黄河之水,哺育了华夏儿女,寻根问祖,首先就要到“老家”河南。
来河南参观游览,在感受山水文化的同时,对于治黄文化的也能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