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每晚下班之后看看电视剧,应该是很多人喜欢的消遣方式。

万万没想到,这年头连电视剧也不让人省心,央视昨天刚开播的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刚播了一集,就让观众们骂到出圈。

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当中的一些关于女性的剧情,实在令人不适。

顾名思义,这部电视剧是以不久前的新冠疫情为背景的,地点也设在了武汉。

为了保证不被带节奏,我顶着精神压力,点开了这部从名字,到主题,到镜头都散发着正道的光的电视剧,一探究竟。

电视剧是多线叙事,引起争议的片段在第一集第7分钟左右,讲述的是女公交车司机李文丽的故事。

李文丽一登场,就是步履匆匆,进入了公司的会议室。

会议室已经有很多同事等着了,一见到她来,女同事们就说道:“李文丽,你不要回娘家吗?这十点就封城了,要走你赶紧走,要不来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丽简单应了一句之后,领导登场了。

领导算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工具人,上来就介绍了由于疫情原因,全市的交通工具无法上路,但上面通知要组织一个抗疫运输队,大家自愿报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高能就来了。

领导话音刚落,一名男同事就站了起来,“党员同志带头。”

那个坚定的手势,为世界点明了发展方向。

然后,所有党员就像听到召唤那样,齐刷刷站了起来,关键是,这家公司的党员还全都是男性。

导演大概想营造出众志成城的感人气氛,大家上前签名的时候,还响起了BGM……

而女人们看着自告奋勇的男同事,都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就是“十分感动,然而我拒绝。”

然后为了剧情发展,此时必然要有一个还空缺着的名额,领导点名了。

被点到名的徐大姐,一脸拒绝。

各种搪塞。

看着其他人一脸为难,这个时候,李文丽不出意外地站了起来。

请留意旁边女同事的眼神……

而李文丽对她们说出的理由是:“这不都拖家带口的,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直到李文丽签名,女同事都还出言挽留。

然后,在李文丽“贤惠”的光环中,本幕结束。

……

看完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的反应这么激烈了。

导演,编剧,对比反衬手法是这么用的吗?!

女司机李文丽,无疑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相信后续也有很多剧情,也是围绕她展开的,然而,为了拔高女主角的思想境界,就贬低其他女性,那也未免太low了点。

况且,要是仅仅是李文丽和其他女同事的对比也都算了,和男性的种种对比又是怎么回事,整幕看下来,感觉男性就义无反顾,以国为家,女性就瞻前顾后,生死存亡之际就想着回家过年?

难得有一个女性愿意主动上阵,还得是因为她离了婚,没有家庭负担?!

如果是这样,那这部剧透露出的对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态度也太刻薄了点。

说得平时要求女性三从四德、以家为天的不是他们自己似的。

所以,当大家知道这套央视出品的主旋律宣传片的编剧、导演就是《娘道》的编剧、导演时,骂声又更加大了一点……

2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也说过,男女对立是当今网络世界中话题度最高、也最容易引战的主题,因此,每当讨论到和男女对立相关的内容时,我们都会小心查证,以免被带节奏。

但有一说一,在看完这个电视剧片段时,我觉得编剧、导演被骂“歧视女性”,真的不冤。

因为这种偏颇的形象塑造,已经不止涉及一个女性,而是一群女性。

大概由于是主旋律宣传片的原因,所有人物的形象其实都很脸谱化,男的,冲锋陷阵,女的,临阵退缩。

尽管剧中的女性们,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照顾家庭、好不容易才回一趟老家等等,放在日常生活中,全都情有可原。

但放在一部抗疫主题的电视剧里面,就不免显得格局太小,像个不讨喜的NPC了,再加上和男性角色一对比,怎么看,都有一种贬低女性的意味。

更何况,这种设定对男性们同样不公平,男性难道就没有家庭,没有等着他们的父母妻儿么?凭什么在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的挣扎和牺牲,就全该化成一句口号似的“党员同志带头”,愣生生变成一个莫得感情的工具人?男人没有思维和情绪的吗?

家国情怀不应该分男女,可惜创作者们的心胸,配不上这部剧的格局,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在李文丽签名的那个特写镜头里,我特意数过,已经签名并盖了手印的,有19个人。

就是说,在电视剧的设定中,20人的抗疫队伍,只有李文丽一个女性。

我不知道这对于那些牺牲小家,在前线九死一生奋斗过的女性来说,算不算是一种折辱。

即使是真公交车司机当中,也有活生生的例子啊,按真实情况来拍会死吗,硬要这样强行渲染?

微博@武汉通行 在剧集播出之后,发了一天的微博,内容都是抗疫期间奔赴前线的女公交司机。

还有其他,太多了。

一部抗疫题材的电视剧,本该是一个很好的致敬的机会,在查资料时,我也看到很多网友表示刚看了个开头,就忍不住哭了。

然而遗憾的是,就连这样一部宏大制作,也没有逃离主旋律宣传片一贯的“假大空”魔咒,就如同精美包装的巧克力里面吃到虫子一样,令人膈应。

经此一役,恐怕主旋律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又得雪上加霜。

3

相信在大多人心中,“主旋律片”都不是一个多有吸引力的字眼。

一说“主旋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老套、夸张,从头到尾都散发着正道的光,令人兴致缺缺。

但其实,这不是题材应该背的锅,主旋律片中也有制作相当精良的,如《湄公河行动》、《战狼》等等,即使又红又专如《开国大典》,也依然能收获不少年轻人的好评。

至于很多人心中对主旋律片的刻板印象,其实是来自制作者。

主旋律片和其他片种不一样的是,它有独特的文化宣传作用。无论具体内容如何,最后回到的核心是“大爱”,对人的心灵起到震撼和感化的作用。

主旋律片看似老套,但要拍好真的很难,因为在“大爱”的主题下,一旦创作者功力不够,就会顾头不顾腚,忽略了个体人物的刻画,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塑造成干巴巴的纸片人。

纸片人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为圆主题强行硬掰,忽略人性和客观规律的。

比如堪称三观毒瘤的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

这部电影当初的宣传卖点是“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然而,当人们真正了解内容之后,真心吐血三升。

被拐卖、强暴、拘禁的妇女,在电影中被美化成虽然悲惨但被善待,还强行拔高她留在大山当老师的斯德哥尔摩行为,称为“无私奉献”...

电影都如此,电视剧就当然不用说了,绝大部分的“主旋律剧”,只能收割妈妈奶奶辈观众的眼泪,以及被收进年轻人的表情包。

主旋律本该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这种三观扭曲的片子,主的是谁的旋律,又想拍给谁看?

给观众看,观众不是傻子,这不看看评分,观众喜不喜欢,一目了然。

给领导看,怎么说,领导可能是会古板一点,但不见得就会对这类片子情有独钟,最多看破不说破而已。

更大的可能性,是创作者们沉浸在自我YY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揣测大众,误以为自己创造了符合大众口味的“主旋律”。

比如《最美的逆行者》,创作者的本意,是塑造一个勇敢的、牺牲回家计划也留下来抗疫的女性形象。

然而,他们所用的表现方式,是不顾抗疫时期的真实情况,理所当然地塑造“顾虑多”、“不主动”的女性群象来反衬女主,还动不动就和“结婚”、“离婚”联系起来,仿佛不带上一点婚姻题材,女性形象就不完整。

这不,李文丽前脚抗完疫,后脚恶婆婆就带着前夫来求复婚了。

因此,为什么我们在看到这类“主旋律片”的时候总会觉得难受,真善美,真才是第一条,但在很多“主旋律”中,为了凸显“善”与“美”,真被故意无视掉了,每个人要不伟光正,要不白莲花,似乎从没有惶恐、沮丧、仇恨的时候。

无论它们多么“美”,都像精致的假面一样,观众不一定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肯定会被里面的假像刺得如坐针毡,因为这种“主旋律”不能代表我们,也不能代表历史。

主旋律题材的创作者们,是时候醒醒了。

观众的口味与时俱进,你们的创作理念如果还停留在80年代,那是迟早要被拍死在沙滩上的。

走出象牙塔,多看看真实的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社会,用调研代替YY,更新一下自己老旧的三观,再不济,招几个年轻编剧好吗?

而面对这类令人无语的“主旋律”片,我们观众能做的,大概就是用收视率和票房告诉他们,“你们的片子,一点都不主旋律,跑调了。”

文 | 毒哥&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