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
—— 孙中山

2018年宁波GDP突破万亿,宁波的面积只占全国的0.1%,却创造了全国1.2%的生产总值。甬商(宁波商帮)也是中国明清十大商帮中唯一完成近代化转型的。上海和香港以及台湾众多富商巨贾的祖籍地也都是来自宁波地区,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宁波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甬商来了解一下现在的宁波人基本都是来自哪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波城建史:

先秦时代,宁波的地名为鄞,越王勾践在此建设港口码头——句章,从此宁波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公元前221秦始皇完成统一设立鄞(县治为今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鄮(县治为今鄞州区五乡镇同岙村)、句章(县治为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三县,属会稽郡管辖。

唐玄宗时期称为明州,安史之乱后,州治迁至三江口(今海曙区),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城市的发展奠定基础。明代,因与明朝国号有冲突,朱元璋听取鄞县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因境内甬江入海,故简称甬。

(一)最早的宁波人

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宁波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之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1954年前属于慈溪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河姆渡人的去向,一直有着诸多猜想:有传说,平原被海浸成为浅海,河姆渡人被迫向南退入会稽山,也有的西迁进入太湖流域,成为良渚文化的创造者;也有专家认为,一部分人,沿着东南沿海一路流浪,到今天的福建,甚至漂泊过了海峡。

2010年夏天,镇海九龙湖镇郎家坪村,考古学家发现:鱼山、乌龟山脚下,散落着几片带古怪花纹的陶片,确认为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这为河姆渡人去向之谜,又增加了一个新传说——他们可能一直坚守在这里,5000多年来,一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繁衍生息的地方,就是现在四明山余脉“鱼山”和“乌龟山”一带。相信现在的宁波人当中或许真的会有河姆渡人的基因。

(二)第二批宁波人:越人

自古以来宁波都属于吴越文化区,宁波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先秦时代,宁波地区主要为越国所在地。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修筑句章城堡,在当时已具有集结锚泊大规模战船群的能力,宁波港城也在此时开始萌芽。

秦代开始属于会稽郡,深受吴越文化影响。到五代十国时期,明州是吴越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钱镠没事就到明州视察,定海城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在吴越国守明州的也都是近亲宗室,比如钱镠的三个儿子钱元术、钱元球、钱元珦等。

越人一直传承至今,现在的很多宁波居民也都是中原汉族和吴越民族融合后的子孙后代。

(三)第三批宁波人:中原汉族衣冠南渡

历史上中原人口衣冠南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大族当时很多迁移到会稽郡,当时宁波地区就属于会稽郡。像王阳明就是当时南迁的琅琊王羲之的后代,当时王羲之先迁移至绍兴,其子孙又有迁移至余姚。

第二阶段:唐朝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宁波作为港口的位置受到巨大发展是在唐朝末年,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快速南移。宁波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港口,明州港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港口之一,拥有多条通往亚、非、欧的多条航线。当时很多中原人口南迁至明州地区,像中唐贤相陆贽的后人就迁到宁波地区。根据奉化市姓氏迁移记录,唐末,外地迁入人口增多,有王、江、林、韩、唐、宋、裘、吕、庄、吴、楼、曹诸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阶段:靖康之耻后,南宋定都临安,当时很多中原人士迁至现在的杭州的地区,宁波在东南一带当时的位置仅次于杭州,升级为庆元府。所以当时宁波也吸收了大量中原移民。像宁波籍世界船王包玉刚,属于北宋包拯的后代,祖上也在南宋时期先移民杭州,后来又移民宁波的,属于安徽移民宁波的后代。中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祖上就是南宋时期从江苏无锡迁居至宁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当时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以及甬商的崛起,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周边地区的人口涌入,像省内的温州、台州、衢州等地就有很多,省外的主要是安徽和江西以及苏北地区移民为主。

阿拉宁波人,另外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宁波鄞州区等地有非常多的四川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