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我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了这么一段话。

原来,有一阵子,她就感觉自己不爱动弹,浑身懒洋洋的。她认为,自己应该是湿气比较大了。

怎么除湿呢?她思来想去,忽然记起从前看到的,关于薏苡仁可以除湿的文章,于是开始服用薏米。

结果,两个多月过去了,没有半点效果不说,反倒让自己增添了咽干口渴的症状。

看到这,她不敢用了。回头,她就跟我说,你们中医所说的除湿,真是一点用都没有。我看啊,就是为了卖东西,整出来的理由,忽悠人的。

虽然她是半开玩笑地跟我讲,但我心里也不是很舒服。

对于这个人的问题,我有两个基本判断。

一,她认为自己身体不舒服,不爱动弹,懒洋洋的,于是认为自己有湿气。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中医辩证有没有湿,很少把懒言乏力作为要点。尽管在部分人身上,确实有这个症状,但是你单个拿出来,不能直接证明有事。

二,薏苡仁这个东西,可以除湿不假,但是这因为可以利湿,所以就有了偏性。至少、阴虚之人、脾虚无湿的人,不应该用。《本草经疏》写得明白:“犯病大便燥,小便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妇禁用”。《中华药海》明言:“凡津液不足者忌用”。对这个女性朋友来说,很显然,她可能是误用薏苡仁伤了津液。

其实,像文中女士这样的人,的确不少。

我自己就见过,有些人脑袋迷糊,问我,我是不是有湿气?

有些人总是哈欠连天,上班没精神,问我,我是不是有湿气?

最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个人,在夏天的时候总流汗,晚上睡觉也出汗,就问我,你说身体里湿气怎么这么大,无时无刻地往外冒啊?我怎么才能把湿气清除干净啊?

我觉得,如果这些人都按照除湿的办法来给自己调治,得出的结论,往往也和上文女士一样,认为“除湿气是最大的谎言”。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湿邪之病,在中医里头的确是存在的,而且是相对重要的病因,尤其是对现代人来说,它在临床中的分量越来越大。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源于天地自然变化。内湿,主要主要源于饮食和生活习惯。无论内湿还是外湿,都会给人体带来很多麻烦。

但是,请你记住,绝不是任何一种身体不适,都和湿气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那为女士,我认为,就是脾虚而无湿。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四肢,故而乏力。但是,脾虚未必一定有湿。脾虚而无湿的人,用了薏苡仁这样的利湿之品,往往会伤阴。所以,她最初当用的是四君、补中益气之类的配伍。

再比如说有的人,爱流汗,白天出汗晚上出汗,于是以为自己身体里一定满藏湿气。这也是不对的。津液外泄,还要考虑是不是体表卫气不固,或者体内有虚热迫津外出。湿邪引发的多汗病例,的确存在。但是和其他因素比起来,还是少数。

总打哈欠总犯困是有湿气吗?未必。可能是你缺乏体育运动,大脑乏氧所致。

脑袋迷迷糊糊,总晕,是有湿气吗?未必,可能是脾虚清阳之气不升所致,也可能是肝风内动所致。

所以说,为什么有人认为“除湿气”仅仅是一个说辞,一个噱头,或者说是一个谎言?原因之一,就是大家没有弄明白,身体有湿以后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身体的哪些不适,可能和湿气有关。在这个情况下,加上对“除湿”、“湿气”等概念铺天盖地的普及,这就造成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想到有湿气。那么在尝试无果之后,难免得出结论:除湿气,就是那么一说而已,没有实际意义。

可见,还是正规科普不充分所致啊。

那么,中医怎么看有湿呢?我只是一个普通中医人,说得不会很全面,很精准。但是,我在这里也愿意简单讲讲。

脉象的事儿,咱不说了,太专业,大家接受起来太困难。

我们就看舌头。如果你的舌头,发腻,别管是白腻、厚腻还是黄腻,考虑有湿。什么是腻苔?舌苔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好像涂了一层油脂,紧紧贴在舌面上,擦不去,刮不掉。这就是腻苔。

舌苔腻而厚,说明痰湿较盛。舌苔白腻,伴随胸闷,考虑脾湿阻遏了你体内气机的升降。苔腻又有些滑,也就是舌面上津液特别多,伸出来都快滴落下来了,多说明有寒湿,而且体内阳气为寒湿所伤。苔腻,而且黏、厚,伴随嘴巴里头发甜,考虑脾胃湿热,聚而上泛了。

除了舌苔,还可以看舌体。比如说我们常常提到的胖大舌,舌边有齿痕,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虚有湿。当然,也有的人,脾虚无湿,同样也有齿痕。这就要结合他的舌苔、脉象、躯体感受等其他因素来看了。

有了对舌象的基本了解,我们结合躯体症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自己是不是有湿。比如说:

胸闷,考虑湿浊阻滞胸膈。

腹胀,食欲减退,考虑湿阻中焦。

小腹胀满、小便淋漓不畅,考虑湿阻膀胱。

脑袋发沉,似乎是被什么东西蒙住、裹住了,考虑湿阻清阳,清阳不升。

肌肤麻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重着位置不移,考虑湿邪阻滞关节。

眼屎多、脸上爱出油,总是污垢不堪,考虑湿邪上泛于面。

尿浑,女性白带过多,脚癣频发,小腿肿胀,考虑湿邪下注。

……

总而言之,湿邪致病,有易伤阳气、阻滞气机、重浊下移、黏腻不爽、易袭阴位等特点,林林种种,不一而足。我们只有把湿邪伤人的规律、表现掌握清楚了,才知道哪些问题和湿邪有关,哪些问题是“错怪”了湿邪。我们看不清“敌人”,就盲目用除湿的武器“杀敌”,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最终把怀疑的目标,锁定在“武器的质量”上。

所以我说,除湿,绝对不是中医精心编造的谎言。它是必要的养生治病的手段。只不过,在广泛宣传的当下,有太多人对除湿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和认识上的误区。再加上个别商家,对除湿产品的夸大宣传,这就导致了“除湿气”有了“忽悠人”的色彩。我觉得,这样下去,是不利于中医发展的。

因此,作为一个普通中医人,我必须做好中医科普这件事儿,让更多人了解湿气致病的真正含义。只有正本清源,才能减少误会和误解,还中医发展一片干净的天空。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