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飞机时,经常会有航班“经停”某地。比如你从上海出发去东北,大概率会被在青岛、烟台或者大连停上一脚。

但这属于“停”,停上40分钟,重新上飞机,就又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青岛经停,与众不同!摄影:拉上窗帘

如果总是这样,人们为什么要说“经停”呢?有“经”这回事么?什么样的航班算是“经”呢?

“经”是介于“转”与“停”之间的一种操作。“停”是原机原号,座位也不变,同一架飞机同一个航班号,停一会儿接着走;“转”是变机变号,属于两个不同航班的联合(国际上叫做“联程”)。而“经”,则是使用一个航班号,但是由两架飞机接续飞行——这对乘客有一点点小好处,因为你只需要交一次“机场建设费”。

图:华夏航空是“通程”的积极推进者摄影:拉上窗帘

我国的“经”航班并不多。主要是因为我国民航的经营水平还比较低,很少有航空公司去深挖这种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基地不在版图中央——例如厦航——搞这种东西意义也不大。现在民营航空里只有华夏在积极推进,起了个名字叫做“通程航班”。

通程航班在搭乘时手续与直航一样,托运的行李中途也不必取出,只是办票时直接给两张登机牌,有时候第二张牌牌上没有登机口信息,下机后需要向工作人员问询。不是所有机场都有中转柜台,所以千万不要把第二段登机牌落在飞机上!

严格地说,官方并没有“经”“停”“转”的准确定义,“通程”与“国内联程”也不是正式的称呼。从理解上,你可以认为“停”是一个航班拆成两段飞(这样可以拿补贴嘛);而“经”是把两个航班凑成一个;至于“转”——那就压根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航班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登机牌插座袋不是好习惯摄影:拉上窗帘

南航和东航也搞了一些这种航班,例如广州-喀什的CZ6886,它在很多售票网站上显示是直航,但实际上是要在乌鲁木齐“经”的,要换机组换飞机,所以航程高达8个小时。

东航在西安和昆明的基地也搞了一些这种航班。例如MU2154,它从上海虹桥到嘉峪关,但实际上是“上海虹桥-西安”和“西安-嘉峪关”两个航班,东航将它打包给卖给客户,但乘坐时你会发现在西安需要更换飞机——当然登机牌也是两张。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拓宽了航线。如果你本来就有这两段航线的话,只是通过“软组合”就增加了一条航线;而且两段还可以随心搭配,哪一段人少就取消改到下一班——这就像可拆装的家具一样,方便灵活!

图:办票时直接两张登机牌摄影:拉上窗帘

但其实也没那么美好,因为我国的航班经常晚点。为保险起见,各公司都把“经转”时间留得很长。例如南航的CZ6886在乌鲁木齐留了两个小时;东航的MU2154在西安留了90分钟——如果你没有心理准备的话,估计要有一点点小抱怨。

90分钟算是“高效”的。同样在西安,MU2155需要逗留3个小时才能再次登机——相比省下的50块钱建设费,你愿意选择“经”呢?还是愿意选择两个不同航班的“中转”?

图:注意长水机场的距离指示!摄影:拉上窗帘

3个小时有必要么?在浪漫的昆明长水机场,估计也不见得多么宽裕。上周末,拉总从北京飞思茅,就被从2号登机口“经”到39号登机口,长达1300米的路程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是脚腿不便老太太,中间再吃顿饭的话,真不好说3个小时到底够不够呢!

长水机场的登机口安排让人匪夷所思。不过,如果你没有坐过“经”航班的话,体会一次也很有趣。比如说著名的MU5699,它从宁波“经”浦东飞乌鲁木齐。出发时是一架A320,以很低的高度跨过杭州湾,分分钟到达浦东;然后它会变为一架宽体大飞机,再经过5小时40分钟的漫长飞行——最终抵达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