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乔治·修拉《大碗岛的星期天》 简七·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阵子流行过一个话题,“互联网不欢迎35岁+的人。”

由此,很多年轻人都开始为自己的晚年生计担忧,三十而已的年龄,已经开始忧虑失去职场竞争力。

但也有的人,在55岁要退休的年纪,选择创业做成了一家市值200亿的上市公司。这位了不起的女士——就是关玉香

因此她也被称为“中国最励志的退休老太太”。

她创立的公司名为奥瑞金,也许你对这家公司不是很熟悉,但提起它服务的企业,那就大名鼎鼎了。

红牛、旺旺、加多宝、青岛啤酒,你在市场上看到的大部分易拉罐,都出品于这家公司。

△图片来源:奥瑞金官网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普通的退休大妈,是如何自己创业最终公司上市的?

01

退休后继续折腾

出生于1939年的关玉香,19岁就加入了北京仪表厂做仪表工人,一干就是31年。到50岁时,关玉香退休了。

这本是很多人开始广场舞带孙子的年纪,闲不住的关玉香却选择创办了一家仪表公司,不过最终这家公司却失败了。

1994年,55岁的关玉香去了海南旅游。彼时,旅游刚刚开始在中国兴起,生活条件变好的中国人纷纷去往旅游胜地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证券日报

关玉香是个有心人,她一边旅行一边观察,与当地人聊天。

她发现由于海南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出了很多饮料产业,咖啡、椰汁、芒果这些饮料都很受欢迎。但这些饮料当时售卖时,都没有个“正经”的包装。

颇有经商头脑的她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既然没有人做,这就是个空白市场。于是她想,我可以为这些饮料公司提供专门储存饮料的易拉罐呀。

其实呢,普通人也许想到这样也就算了,毕竟创业是个九死一生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个已经55岁的退休老太太。

但关玉香可不一样,她觉得,既然有了好主意,怎么能因为年龄错过呢,说干就干!

02

艰难创业路

于是,关玉香不顾身边人的反对,揣上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30万元,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海南,成立了海南奥瑞金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开始关玉香只有一条生产线,16位员工,接一些小订单。

到了95年,大名鼎鼎的红牛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易拉罐的供应商。这对于易拉罐的生产商来说,可是一个超级大单,很多人都对这笔订单虎视眈眈。

当时的奥瑞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子,没名气没人脉,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但机会总是会青睐努力的人,红牛对易拉罐有个特殊的工艺要求——粉末补涂,而当时国内所有易拉罐都采用的液态补涂的技术。

很多厂商得知这个,就默默放弃了。而关玉香意识到,这是个不可多得机会。

于是她立刻带上儿子东奔西跑,终于找到一家愿意合作的新加坡公司,成功将这个粉末补涂技术引入了中国。

关玉香也非常有魄力,将当时所有的钱都拿了出来,投入在这件事上。直到5年以后,国内其他企业才开始掌握和运营这项技术。

有了技术还不够,红牛还是嫌弃奥瑞金只是小厂。关玉香就一次次去深圳和红牛沟通,希望能得到信任。

关玉香的儿子周云杰,也是现任奥瑞金的董事长,后来回忆说:“母亲以近乎卑微的姿态,求得了与红牛的合作机遇。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母亲往返海南-深圳-广州之间达41次。

经过关玉香的不懈努力,红牛终于将订单给到了奥瑞金。

靠着红牛这张大单子,奥瑞金从此平步青云,逐渐有了名气。

03

从跟随到共生,事业起飞

1997年,红牛北上在北京怀柔建厂。关玉香也立刻追随,在距离红牛仅800米的地方建厂。

这个策略又受到了身边人一致的反对,他们都认为到北京需要重做一个工厂,竞争压力又大,实在太过冒险了。

但关玉香坚定的认为,服务红牛,追随红牛的策略没有错,返京办厂。

2003年,红牛在湖北建厂,奥瑞金也跟进,他们逐渐发现,两家公司既然这么近,无论在管理、生产、还是供应链上很容易达成协同,那为什么不做成战略联盟呢?

于是当红牛在广州建立第三个工厂时,两家索性共同建厂,办公楼、宿舍、食堂都在一起。不仅如此,奥瑞金又提出打造饮料灌装基地,不仅做罐子,还提供灌装服务。

如此一来,两家企业的生产线嫁接在了一起,在这样的共生模式下,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奥瑞金成为了一家提供包装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2012年10月11日,奥瑞金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 图片来源: 奥瑞金官网

04

对我们的启示

从退休大妈,到成功创业,关玉香的经历可以给我们2个启发。

1. 人生不设限,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55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要颐养天年的日子了,而关玉香则从没有认为年龄对她来说是个限制。退休以后的她,依然雄心勃勃,敢想敢干,才打拼出了这样一番新天地。

回到开头时提到的35岁焦虑,其实年龄也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一个限制。只要有想干的事情,就不怕时间已经太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2. 生活中多留心,把握住关键机会

关玉香的经历中有多次抓住“绝杀”的机会,令人印象深刻。

当年在海南,关玉香能敏感地发现罐子的市场空白,果断办厂;面对红牛这样的大单时,关玉香又当机立断,引入新技术赢得订单;当红牛北上建厂时,关玉香又提出了“服务红牛,追随红牛”的战略。

这也告诉我们,平时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在遇到机会时不要犹豫,当机立断把握住机会。

不论你现在几岁,希望这个故事,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