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故事,让旁人用几个小时浏览,会有些喘不过气的。尤其这个故事讲述了眼泪,所以总觉得有种无形的东西压迫着自己,直至合上书,头疼欲裂。

读这本书,是因为小时候,依稀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葛尤举着奖杯,然后铺天盖地的说着他在嘎纳称帝。

电影却被禁,时隔多年,偶然看过,在心里烙下了痕迹,很淡,却看得见,只记得一幕,最后的儿子或是孙子,也死在他面前,那种欲哭无泪地默然,让人心里揪得紧紧的,也没有眼泪,却比大哭一场还要累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幸只是平凡普通的老百姓,不必背负任何压力,否则如果是某一大家,去给一本光环闪耀的书写评,压力就比书本上的价值要大许多了。碰国内作家的书,尤其是那些获了奖的,哗啦啦作品可以排成排的。

怕的就是打开,一脸苦大仇深,一脸我并不了解的时代的灰色往事,还总透着那么股子闷骚劲儿。

书中写得比起电影没那么戏剧化,却如同起雾一样,一层层缭绕,最后伸出五指,却看不见了。

悲痛就这样,一下一下,按部就班地席卷。

然而,合上书的刹那,发现自己的悲,不是因为福贵一生的遭遇,而是因为那种面对命运的无奈。

痛的是,似乎他没有怎么抗争过,唯一的愤怒似乎只有对春生的咆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承受苦难,流尽眼泪,然后继续蹒跚前行。

生活对他来说,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

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来,再走。

一切似乎早就看透,似乎任由命运给予或者操控自己。

即使看不透,开始怨恨迷茫,也会在心底的深处被隐藏的自己说服,让回忆告诉自己,这一切是注定的。

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命都是注定得,不到最后一步我们是看不到结果的。

所谓的和命运做斗争,不过只是走直路到达终点,和走弯路到达终点一样。

这本书是可以打动人的,最打动的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承担的原来是如此的沉重。

原来我们是值得自己尊重的。因为我们都在坚韧地活着。

哪怕转身看着跟在身后的命运如此高大,却也不过只打个哆嗦,转身,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路短,风景少,所以会觉得最终的结果晦涩;弯路长,可以沿途寻花问柳,遍尝春色,以至于掩盖了结果的单薄。

其实,不过是心态而已,再怎么改变,我们也只是改变了自己接受的方式,而不是接受的内容。

路走得多,心胸开阔,路走得少,人或许也就闭塞,所以看待结果自然不同。

如同结果都是一杯苦酒,有人觉得全当是解渴的水,有人觉得却是杀人的毒。

但还是敬那些有勇气去改变的去斗争的,毕竟拼搏的结果是自己对自己的佩服。

他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

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因为这句话,而不是这本书,让我崇敬余华,因为他作为一个写字人而不是作家的操守,因为他真正尊重的是写字,而远大于写出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