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相声于衰落的,不是郭德纲,不是江湖,而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杰忠(左二)、姜昆(中)、郭德纲(右一)

郭德纲曾三次进京,执迷于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像姜昆那样活在曲协里面的人,拿着国家俸禄,为人民群众演出。但人算不如天算,眼见着时代的风水轮转,他却逆潮流而上,期间直沦落得妻离子散、卖房求生……

那些日子,他是否始终没搞清楚,这个社会能给相声一个什么名份?

相声行当和从业人员本来在中国传统社会没什么地位,比比看,连号称国粹的京剧,即使慈禧太后、北洋政府总理都捧过场又其奈何,时至今日,还有无数国人,上至教授领导,下有布衣白丁,充满鄙视地不分梨园、歌舞、曲艺、影视等从业者统统为“戏子”,更何况单枪匹马或两三人组团混迹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的口头表演,不管北派南派,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和四处流浪靠打把势卖艺讨生活的杂耍草台班子没什么差别,能归位于民间艺术只是“人民当家作主”后带来的福利罢了。

这个,年轻的郭德纲估计还没敢想借相声光宗耀祖,所以,肯定不在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本山小品《小九老乐》

郭德纲首先面对的问题是——男怕“入错行”。

中国传统相声第一次受到巨大冲击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小品在央视和各地有线电视台的热播,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受众的关注。而彼时的1988年,16岁的郭德纲既不会夜观天象洞察天时,更不懂地利人和,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一闯北京,进入北京总工会文工团打杂……呆了两年,什么没有学会,黯然离开了北京。

四年后,于心不甘的郭德纲再上北京,本着找感觉却没找到感觉,第二天就买票回了老家。看来一是人心浮躁,二是缘分不到。

历经两次失败后,无数人会选择放弃,但所谓沧海横流方显……郭德纲显示与无数凡夫俗子不同的正是对相声的不弃不离,尽管仍不懂天时地利,1995年依然逆势而行,第三次闯荡北京。

此时的中国相声业已开始走向式微,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更为严重的是,表演人才逐渐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一方面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一方面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新世纪之交,甚至一度央视红人的著名相声演员牛群也去了山东的蒙城县当了副县长。2002年,为了重振相声,央视举办第一届“全国相声大赛”,虽然开局获得好评,但难挽颓势,第三届(2006)就出现了 “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

随着行业衰落朝不保夕的郭德纲也落魄至极,把房子卖了还场租,甚至曾经在桥洞里睡过,也曾经身无分文把手表当掉换饭钱。这个时期的郭德纲,不敢奢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而思考拯救行业的时代担当,整天发愁的是明天的房租和观众在哪里?

当时,相声演员主要依靠电视等垄断渠道获取演出市场,能够上电视一靠行业辈分、二靠人脉关系。这些郭德纲都够不着。而对于被电视台热捧的相声演员,也有利有弊。利是传播广、建立知名度快;弊是电视都是录播的,演员无法零距离得到观众的反馈,无法触摸到观众真正的笑点。这个弊病是致命的,因为相声演员如果脱离了观众,失去市场是迟早的事。

而被电视等传统媒体抛弃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相声重镇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彩的传统相声。闯荡北京之前,在天津有着常年在街头、茶馆演出经验的郭德纲,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互动中,不仅练就出了一身逗乐观众的真本领,也发现了这里的市场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郭德纲组织业内好友扯起“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改名德云社)的旗帜,一起在茶馆、小剧场里演出,宣称要“让相声回归剧场”。可惜丰满的理想遇到骨感的现实。因为没有名气,观众稀少,曾经有一场演出只有一个观众,这还是郭德纲和徒弟到大街上唱快板吸引来的。

惨状逼迫郭德纲开始思考,他带着一帮草根和电视媒体热捧的那些体制内相声演员作品的“差异化”在哪里?没有差异化,他们对观众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备胎,而不是刚需。没有刚需,就没有饭碗,就是死路一条。那么,刚需在哪里?

相声是草根艺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因此,带着行业基因的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相声与诸多民间艺术一样(如东北二人转、民歌等),充满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或屎尿屁、伦理哏等三俗(庸俗、低俗、媚俗)问题。这是它既活跃于民间草根供贩夫走卒图个乐而已,又不能登电视等大雅之堂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赵本山的评价:“郭德纲让我想起了自己,我在刚开始演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瞧不起我,说我表演的节目俗。郭德纲使相声获得了新生,本来这就是来自民间的艺术,是很俗的,难登大雅之堂。”

郭德纲坚定地认为底层百姓和村野匹夫才是他的衣食父母,只要他们喜欢,就应该、也必须给予一块小小天地,服务于他们,扎根于他们,为他们卖艺说笑,不但没把三俗当回事,而是从传统的经典中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相声”,悟到了日思夜想的差异化和刚需,因此他在爱人王惠(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的帮助下,投入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整理、挖掘濒于失传的传统经典,充分吸取它们的精华。

2004年,郭德纲举办“失传曲目专场”演出,做到了“雅俗共赏”,深受坊间好评,积累了相当一票钢丝。

就这样,郭德纲慢慢踩着了“狗屎运”,慢慢火起来。

2006年,郭德纲进入北京电视台开始主持《星夜故事秀》节目,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名气也提高了北京台的收视率,但随着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红火,砸了不少同行的演出和饭碗,逐渐被同行视为异类。矛盾像火山下的岩浆一样在翻滚凝聚,等待爆发的时机。

北京奥运会那一年,郭德纲因参与了天津卫视的 《今夜有戏》,两方心生罅隙。两年后的一天,北京电视台记者突袭郭德纲别墅进行拍摄,郭德纲的徒弟李鹤彪殴打、侮辱记者,阻止拍摄,双方因演出早生罅隙的矛盾公开化。这档口,恰逢文化部倡议“反三俗”,央视《每日文娱播报》批郭德纲为“三俗艺人的典型代表”,一时间,郭德纲不是猪,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以曲协主席姜昆为首的相声界借反三俗发声时,很多人解读为羡慕嫉妒恨驱使的人性发作,但依郭德纲的个性,正如他的师傅侯耀文所说“郭德纲一路坎坷过来,势必嫉恶如仇”,因此他回应“楚河两岸硝烟障,从来暗箭起同行” 并通过相声《我要反三俗》来应战。

真正灭顶之灾的是,曲协、央视、人民日报等正规军和主流媒体铺天盖地批判,德云社被封门整顿,危难时被视为最亲的弟子何云伟、曹云金退出德云社……到了这个生死存亡之际,无数同行正笑看郭德纲怎样表演秋后的蚂蚱。

但是,郭德纲却像吃错了药,坚决不服软,坚决硬扛!

那么,是谁“借”给郭德纲这个“胆”?是众说纷纭的江湖吗?

其实,相声界早就是个江湖。之所以成为江湖,还是应了那句真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不仅讲究严格的拜师仪式和师承谱系,更继承了“文人相轻”恶习的门派、利益、地盘之隔, 相声界自然形成了民间艺术的一域细分江湖。

因此,凡是想从天津到北京演相声,就必须先拜这里的码头,否则,遭行业挤兑是最司空见惯的潜规则。

李金斗(左二)、姜昆(右二)

之前,郭德纲曾经想拜相声演员李金斗为师,但被行内人排斥并从中作梗根本没见到人,甚至有人说包括姜昆,而多年后李金斗也说自己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可见圈子的套路多么深。对此,郭德纲曾恶狠狠地说过“我曾经想给你们当狗,你们却怕我咬你,硬是把我逼成了龙”!足见内心多么深恶痛绝!

然而,对于江湖,郭德纲却“痛并快乐着”。他在“多年媳妇熬成婆”之前是模式的“受害者”,一旦“熬成婆”,他又是江湖的卫道士,招招式式不见江湖之侠气却带着江湖有仇必报的戾气,否则对于弟子何云伟、曹云金退出德云社,他不会率德云社铺天盖地的骂他们叛徒。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过世,郭德纲却在自己微博上贴出一首打油诗 “一去残冬晓日红,三杯泪酒奠苍穹。鸡肠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间报应灵”进行影射和咀咒,还配了一张红双喜图片。更有甚者,在对待徒弟上,郭德纲从头到尾都是强调师徒父子,强调师徒规矩,非常重视旧社会戏班子的那套规矩,甚至说“师傅给了你活下去的能力,你爸爸未必能管你一辈子,但是师傅是管你一辈子的”……

他周身上下散发的气息,都是江湖的味道!

显然,靠这样的江湖,拯救不了相声!

给郭德纲壮胆的,是他自信他知道时代变了,他知道新形势下的观众喜欢怎么玩,自己能和他们玩到一起,能满足他们的刚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视媒体逐渐走向衰落。郭德纲本来就是小剧场打拼出来的,主阵地一直是小剧场,因此当他被央视3.15点名,被斥之为三俗,而且北京台联合一些地方电视台进行封杀后,他从来不靠电视生存,所以没有感到什么可怕。

2005年中,中国第一家在线视频网站土豆网出现了。民间艺术的受众和网络原住民有共同点,碎片化需求、拒绝庙堂,拒绝道德绑架。那年秋冬,粉丝们将郭德纲的相声视频传到网上,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郭德纲才如野火一样蔓延火起来的。郭德纲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视频网红。加之中国经济腾飞带动民众消费和旅游业的蓬勃,德云社各堂口已成为当地旅游的打卡网红景点。

正是抓住了时代机遇,才造就了郭德纲。同样的案例还有周星驰,默默无闻多年,在大陆90年代末有了互联网+VCD盗版碟之后,加快了民间普及和传播,他才得以火起来。再如四大媒体中与纸媒一起最早衰落的收音机,本来已没人记得什么是收音机了,但想不到柳暗花明,随着私家车在中国市场的兴旺,汽车标配的收音机竟然复活,重新兴旺起来。

兴盛起来的郭德纲的娱乐帝国有多庞大?仅他的微博粉丝存量高达6600万人,比英国人口还多,在世界的地位肯定可以入G20了。吴京当年投身香港演艺圈,常常寂寞无援,就是靠听郭德纲的相声给自己带来欢乐度过艰难岁月的。还有无数的底层百姓,也像吴京一样,依靠网络的传播,成为郭德纲的纲丝的。他们一起推动郭德纲年年进入福布斯排行榜。

郭德纲对相声业的贡献,正如马季的评价“郭德纲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对相声的关注,很多人对相声感兴趣,开始思考相声中的问题……观众喜欢他是对他的回报”。

因此,拯救相声于衰落的,不是郭德纲;让郭德纲成为业界“英雄”的,是时代和常识。

郭德纲始终坚持让相声离观众最近,就如任正非所说“让离炮声最近的人做决策”一样,这不是什么商业秘籍,而是最原始、最传统、最有效的常识!

不是时代弄人,所有的艺术,所有的商业,有一天违背了这个常识,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这是规律!

文章来自世界头条app娱乐频道 编辑:肖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