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杜立三(1880年-1907年),奉天(今辽宁)辽中人,祖籍天津。辽西巨匪。杜立三横行东北,使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深感不安。为除掉心腹大患,徐决定以毒攻毒,派受抚不久的张作霖前去剿灭杜立三。张作霖接到命令后,施计以招安为名,将杜诱杀。

二、陶克陶胡(1864年-1922年),蒙古族,孛儿只斤氏,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人,内札萨克蒙古下级贵族出身。清末蒙古族反清抗垦起义的主要领袖之一,有“刚毅英雄”之称。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着手对陶克陶胡等活跃于奉天西北地区的蒙古武装进行围剿。张作霖奉徐世昌命驻防郑家屯、洮南,追击陶克陶胡叛匪。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反垦武装最终溃败,陶克陶胡凭借沿途蒙古族百姓的帮助,换马乘骑突围而走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耆

三、宗社党,辛亥革命后,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良弼、溥伟、铁良等结成联盟,反对清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清皇朝的统治。其主要成员是满洲贵族,不久后旋即覆灭。日本后来为了分裂中国,在日本东京又重建宗社党,以肃亲王善耆和浪人川岛浪速为首,其主要活动就是策划分割中国满蒙地区的满蒙独立运动。

四、蓝天蔚(1878年-1921年),湖北武汉人。民党,日本士官生,与同时期留学的吴禄贞、张绍曾并称“北洋士官三杰”。辛亥革命期间,蓝天蔚计划驱逐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宣布奉天独立,但因张作霖所部旧军巡防队入城勤王而失败。后他易装逃至大连,在辽南地区发动一系列起义,又从南方求得部分援军,企图光复东北。但在南北议和的大背景下,辽南起义再告失败。之后,在关外屡屡失意的蓝天蔚向临时政府寄上辞职书,回到南方,客居沪杭。

五、张锡銮(1843年-1922年),字金波,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四川成都。北洋高级将领,袁世凯友人,曾招降张作霖,并收为义子。民国初期,任镇安上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节制吉、黑两省军务。后因受到张作霖竭力排挤,不得已多次以“老病之身不胜重任”向北京政府提出辞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段芝贵(1869年-1925年),字香岩,安徽合肥人。北洋高级将领,袁世凯亲信。由湖北调任奉天。任职不久,便遇师长张作霖、冯德麟逼宫,被迫逃回北京。

七、冯德麟(1868年-1926年),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奉军头目,张作霖的前辈及盟兄弟。在与张作霖共同驱逐段芝贵后,与张矛盾逐渐激化。后因参与张勋复辟事件,被段祺瑞所部俘获,经张作霖运作得以获释。

八、汤玉麟(1871年-1949年),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奉天(今辽宁)义县人。奉军头目,张作霖盟兄弟。汤玉麟因奉天军警冲突事件对张作霖越发不满,他联合张的宿敌第28师冯德麟部一同反张,但旋即失败。又因参与张勋复辟事件,被迫逃回原籍隐居。后在张作相、张景惠、汲金纯和汤母的请求下,张、汤言归于好。

九、许兰洲(1872年-1951年),字芝田,直隶(今河北)南宫人。北洋高级将领,1916年至1917年期间的黑龙江实权派。许兰洲先后驱逐将军(督军)朱庆澜、毕桂芳,事时掌控黑龙江地区。后因参与张勋复辟事件,遭拥毕的英顺、巴英额等实力派强烈反对。张作霖趁机插手黑龙江省事务,举荐自己的同乡兼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兼省长,许在未得到日方支持的情况下,被迫离开黑龙江,投效张作霖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孟恩远(1856年-1933年),直隶天津(今天津)人。北洋高级将领,吉林实力派。因参与张勋复辟事件,被张作霖借北京政府之手调离吉林。但他拒不服从,并企图进行武力对抗。而后,张作霖又勾结日本吉林驻军,制造宽城子事件,并派吴俊升和孙烈臣南北夹击吉林,迫使孟就范。

十一、段祺瑞(1865年-1936年),字芝泉,曾用名启瑞,安徽合肥人。北洋三杰之一,皖系军阀首领,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0年,曹锟、张作霖等人结成八省反皖同盟。直皖战争期间,奉军作为直军的后援,加入战局,与直军一同击溃皖系。之后段被迫辞职,北京政权改由直奉联合操控。

十二、曹锟(1862年-1938年),字仲珊,直隶天津(今天津)人。新直系军阀首领(保派),中华民国大总统。直皖战争后,直奉两派矛盾激化,张作霖决意武力征伐曹锟,进而发动第一次直奉战争,但不久便被吴佩孚所率直军击溃,被迫退回关外。此后,张对内积极扩军备战,对外发展反直三角同盟,并策反直系大将冯玉祥等部,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新直系大军。而曹锟本人也在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中宣告下野。

十三、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新直系军阀副首领(洛派),曹锟就任大总统后,新直系实权转由吴操控。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名声鹊起,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被张作霖视作头号劲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与张激战于直隶东北,终受北京政变影响,全军溃败,吴本人一度下野。后北方局势混乱,吴佩孚借湖北及长江上游直军再次崛起,成为北洋后期三巨头之一,但好景不长,他先被北伐军、国民军夹击,后遭张作霖黑手,派系迅速瓦解。

十四、孙传芳(1885年-1935年),字馨远,山东泰安人。北洋后起之秀,新直系分支五省联军首领。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曹锟、吴佩孚兵溃失势,其余直系干将人人自危。孙传芳为求自保,联络各方势力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军阀,并成功占据东南五省,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大军阀。北伐战争中,他兵败失去大部分地盘,为挽回颓势,孙传芳在谋求北洋各系大联合失败后,又去天津求见张作霖,申明合作之意。张表示既往不咎,双方同意共同联合抵抗国民革命军。此后,五省联军成为奉系的附属军团。

十五、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奉天(今辽宁沈阳)人。奉系五虎将之一,陆大派首领,张学良的良师益友。奉系内部原存在新老两派对立,而新派中又分为土洋两派,两派首领之间矛盾甚深。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由于地盘分配问题导致矛盾激化,郭松龄意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他暗中与冯玉祥、李景林结成反奉三角同盟,并于1925年11月正式起兵反奉。因形势所迫,张作霖一度准备下野,但由于冯玉祥私自毁盟,偷袭李景林,导致李部反目,而郭部叛军军心不齐,又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终在巨流河一带遭到惨败,郭松龄本人亦被俘杀。

十六、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巢县(今巢湖),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国民军系首领,后加入国民党成为西北军系领袖。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与胡景翼(陕军)、孙岳(直军)等人组建国民军,并在收编新直系溃军后,实力大增,成为北方举足轻重的军事集团。郭松龄反奉事件后,国民军系成为众矢之的,北方形成了新直系、奉系、直鲁联军联合进攻国民军的局势。在其攻势下,冯玉祥被迫下野,去苏联考察,而国民军在南口大战失败后也撤回至西北。后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在五原誓师,将国民军各部重组为国民革命军联军,宣布接受国民党领导,参加北伐战争。

十七、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晋系军阀首领。北伐战争期间,阎锡山在北方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张作霖的威胁和拉拢下,对北伐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但在吴佩孚、孙传芳先后失利后,阎决意参加北伐,他将晋军改组为北方国民革命军,并率晋军在京汉、京绥沿线与奉军激战,成功牵制了相当一部分奉军,对北伐全局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蒋中正(1887年-1975年),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中央军系领袖,在孙中山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农支援下先后击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部,光复江南大部分省区。二次北伐中,他与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晋军)、李宗仁(新桂系)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击败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十九、大日本帝国(1868年-1945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政治权力从武家重回天皇手中,并开始实施一系列现代化措施,同时以“富国强兵”为口号积极向外扩展势力范围,对周边国家实施军事与经济侵略,成为当时世界列强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张作霖在崛起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日本对东三省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他多次向日方靠拢,以达到相互利用的目的。但随着奉系势力的增强,与企图染指东北的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张作霖虽然不敢直接对日本动用武力,但对日本也开始阴奉阳违,百般抵拦。而张的这一近似无赖的行径,自然使得日军少壮派极为愤怒,最终他在撤往东北的途中,被关东军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