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研习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狟先森

1856年,咸丰帝登基五年来就没过一天好日子。当他还在为太平天国的事情而苦恼,企图寻求一举解决太平军的危机而不得法子的时候,更大的危机又来了。

这就是近代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这次战争,咸丰一点知觉都没有,因此不像对付太平军那时候,在人、财方面做了大量准备。而咸丰最终选择了对外作战,让大清陷入内外两条战线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听信了自己的宠臣—叶名琛的话。

01 火箭式干部

叶名琛深得咸丰帝的信任是有原因的。

1835年,26岁的叶名琛中了进士,选进了大清的人才储备所“翰林院”,1838年,29岁从翰林院出去的时候就到陕西挂职锻炼。等到1847年,叶名琛就已经当上了广东巡抚,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候补官员变成了省部级官员,这在清朝的官场中,足够称得上火箭速度。

道光自然对他的升官速度有所了解,但是最让咸丰对这个人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1849年广州反英军入城斗争中,叶名琛坚决支持两广总督徐广缙,拒绝英国人要求进入广州城的要求,这在当时的大清内外,被当做巨大的胜利,咸丰也因此对叶名琛青睐有加。

图:叶名琛

第二件事情和太平军有关。1850年广东的太平军占领了高州罗镜,此时徐广缙外调广西,广东大员只剩下叶名琛一个人。叶在这场生死考验中坚持了下来,仅用一个半月的功夫就把境内的太平军收拾的整整齐齐,因此再次获得了加官进爵的机会。

这两件事情让叶名琛和徐广缙、赛尚阿比起来,自然在咸丰面前的形象高大不少,咸丰也就自然而然信任了这位宠臣。

02 全由爱卿来办

1854年春,英国驻华公使包令(J.Bowring)照会叶名琛,要求按照规定修订1842年的南京条约和1843年的虎门条约。

叶名琛和林则徐比起来,是个地地道道的传统读书人。虽然当时已经有了一些关于西方地理知识的书籍,但他认为这些不过是没有的杂书而已,只沉浸在传统学术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世界一窍不通。因此,他对付英国人的修约有两种常见的办法:第一是用各种理由推辞见面;第二就是用各种官方话语回复文书,但就是不正面回应英国人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话:打太极。

包令眼看和叶名琛说不通,于是就乘船北上,准备到上海和天津进行谈判协商。叶名琛得知这个消息后,赶紧给咸丰写了一封信,里面讲“臣设法羁縻”。咸丰见叶名琛信里说得胸有成竹,于是在回信里写道“叶名琛在粤有年,熟悉情况,无俟谆谆告诫。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知道了,一切你看着办就好了。

03 蒙在鼓里的咸丰

就是这句“无俟谆谆告诫”,让之后的咸丰饱尝外人欺辱之苦。

叶名琛还给咸丰打包票说“英军不善陆战”,一直生活在皇宫的咸丰竟然还相信了早就在道光就被戳破的谎言。这个20多岁的年轻皇帝,太相信叶名琛了!

1856年,美国驻华委员伯架在中美望厦条约到期后,准备北上找叶名琛修约,再次遭到叶名琛的拒绝。看着英美没什么反应,叶名琛决定不作任何让步。咸丰并不知道战争在一步步逼近,他正在因为有这么一位能臣而高兴万分呢。

1856年10月23日,3艘英国舰船攻占了广州东面的猎德炮台,实现了多年的入城梦。但因为兵力不足选择撤回到香港。叶名琛自以为英军是担心他断绝通商口岸,因此撤军。所以态度更加强硬了。

咸丰帝倒是想到内外作战不利,因此告诫叶名琛“当此中原未靖,岂可沿海再起风波。”让叶名琛别太莽撞,但是又给他“相机妥办”权力。1857年,英法联军纠集1万多兵力,要求叶名琛开放广州城并且派同等大臣进行修约。可叶名琛自认为掌握着外国人通商的命脉,就是不作答复。

1857年12月28日,英法联军攻入广州城,叶名琛被俘后送往印度。咸丰将再次为自己盲目听信大臣而付出代价了。

参考资料:

1、茅海建:《苦命天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茅海建:《入城与修约:论叶名琛的外交》,《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3、李扬帆:《‘亚罗号’事件中的‘规则’》,《世界知识》,2002年第2期。

4、马亦男:《西方人眼中的叶名琛》,《阴山学刊》,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