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如实观,也即观法如法。通俗来讲,就是看到什么是什么,既不要“添油加醋”,也不要“缺斤少两”;也即应做到不增不减,不应有所谓增益谤与损减谤。

这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真正做到非常不容易,做到了就是如实中道,等于见到了实相。

人们通常会执著事相上的实有,这就产生了增益谤。比如打坐者极为容易因为气感执著人体中实有“气”的物质,所以以为真的可以有“气”可运,但是这其实是错觉。

实际情况是练习健身气功与打坐的确能够产生气感,但是并没有“气”这样的生命物质;“气感”是一种觉受,一种产生了有某种“气”在运行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真实的,但是“气”则是没有的。这个道理,大多数人是想不明白的。

为何是这样呢?其中的道理,就像我们对一些事物会产生美感,但是事物当中并没有实际的“美”的物质元素存在。类似的,我们打坐过程中有“气感”产生,觉察到“气运”,其实并不等于有“气”这种物质元素存在。

真实的情况是“气感”其实是生物电磁场变化激荡,引发的心理觉受。

类似上述对“气感”的观察难以做到如实,令打坐者不由自主陷入境界迷惑的事相,在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是。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在昏暗的房间里,看到一条草绳,却错觉是一条蛇而被惊吓。

再比如我们经常执著存在事物的本相,比如我们对于“苹果”这个概念,会下意识地以为存在着“苹果”的物质本相或本质;而实际上这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哪一个苹果是最标准、最理想的苹果,并没有本源性的苹果。虽然如此,我们容易不假思索,误以为有。

类似的误会,也存在于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当中。我们常以为存在着实际的我性、我相,实际情况是我性、我相是不存在的,不可执著。

正是因为对事物自性、自相之有,执著以为实有,让我们不知不觉就陷入了迷惘,产生了无明。

我们不大容易明白事物之有之存在,实际上是一种所谓“假有”的状态。

然而一说到“假有”,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又误解了,而且这种误解是普遍性的,包括许多著名的对“空观”进行解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常会看到、听到他们这样讲,这些“假有”的事物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是“无我”的。当他这样讲的时候,其实等于又不小心掉入了损减谤的陷阱,等于为了去增益反而变成去损减。这类讲法实际上还是属于微细的所谓断灭边见,脱离了基本常识。试想想,如果“我”当真不存在,谁在说话,谁在思考呢?如果“事物”当真不存在,怎么能知其生灭呢?

可见将“假有”之事物,理解为不存在,依然是大错特错的。

事物存在的这种“假有”,实际上也可称为“幻有”,其存在性,事实上离于我们语言与哲学概念上的存在与不存在之所能表达。无论你将其断定为存在或不存在,事实都是有逻辑问题的。在这个问题的结论上,我们其实得学会一种“缄默”。这也是禅宗之所以强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根本原因。

如果明了上述道理,懂得该如何真正进入如实观,那么我们打坐修禅,会很容易进入一种“大寂”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假名为“体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