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的12具花岗岩导弹垂发装置并不是中国拆的!乌克兰的瓦良格号航母,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升级后才化身为中国的辽宁舰,而这些改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位于飞行甲板和滑越甲板之间的12单元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垂发装置。但是和大家所知道的完全不同,这些发射器实际上并不是中国拆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良格航母在大连升级改造,花岗岩导弹发射器已经被封死抹平了

中国在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时,这艘航母完工率才不到70%,而在我们以民用名义购买该舰以后,乌克兰在美俄等国的重重压力下,又将瓦良格号航母上配套的各种武器系统几乎全部给拆除了,其中就包括这些武器发射器以及各类配套的辅助装置。中国后来的辽宁舰改造其实并不是拆除,只是将这些发射装置拆除后留下的空洞重新焊接合缝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为什么不重新为辽宁舰配备上花岗岩导弹呢?

▲瓦良格航母在乌克兰已经快被拆成废铁了,当时西方根本不相信我们能将它再改装成航母

苏联之所以在航母上安装花岗岩导弹,主要和红海军的作战理念以及苏联的地缘环境有关。苏联长期以来奉行的都是导弹万能论,他们主张的是利用岸基、水下、水面各种反舰导弹的饱和式攻击,一举歼灭美军航母这样的海上活棺材。航母长久以来在苏联人的定义中也不过是载机巡洋舰,它的基础定位就是火力十足的巡洋舰,因此安装12具重型反舰导弹充当火力突袭也就不足为奇。瓦良格号之所以还要搭载舰载机,主要也不是为了发动空中攻击,苏33和米格29K等舰载机的作战使命是用于舰队周边区域的防空和导弹信号中继,保证反舰导弹能够顺利完成反舰任务,说难听点就是为导弹打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辅级载机巡洋舰,前甲板全是导弹,后甲板却搭载舰载机,堪称苏联奇葩设计巅峰

苏联人选择这样一套打击航母的模式,主要源于苏联周边特殊的地理环境,苏联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国家,其周边最重要的黑海以及波罗的海都是面积狭小的半封闭海区,在这些地方发生海上冲突,苏联岸基战斗机能够轻易压制美军,航母舰载机不需要过多的参与制空权争夺,能够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因而也就没有太受重视。直到冷战末期,苏联海权意识觉醒后才开始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级核动力航母,但已经为时已晚。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苏联导弹打航母的终极杀手锏

我国和苏联完全不同,外向型经济注定了我们的利益遍布全球各地,因此我们的航母作战也必须面向全世界任何地区,其中尤其以宽阔的太平洋地区最为重要,所以我们的航母发展之路绝不能重蹈苏联覆辙,只能选择摸着鹰酱过河。鹰酱的路子是什么?那就是专一!航母就是航母,必须以舰载机作为主要的攻击手段,自身只需要安装少量防御武器即可,不需要反舰导弹这类进攻性武器占据宝贵空间。辽宁舰将花岗岩反舰导弹发射器抹去之后,增加的甲板面积可以多放两到三架歼15舰载机,而在甲板以下的舱室即便不能用作机库,也可以改造为其他舱室,改善人员生活环境,何乐而不为?

其次,花岗岩导弹是苏联压箱底的航母杀手级武器,即便是在俄罗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对外出口过。退一万步讲,就算乌克兰人没有将这些导弹发射架拆除,那么我们也将面临无弹可用的尴尬境地。如果把它们改成鹰击12或者鹰击18的发射架,又不符合我们的航母作战理念,并且成本也会水涨船高。辽宁舰本身就是一艘带有试验性质的教学航母,主要是为搞清楚航母结构和为舰载机培养飞行员,没必要为了这些可有可无的武器再大费周章,得不偿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个原因,花岗岩导弹实际上已经落后于时代,这种导弹从纸面指标上看确实华丽,射程550千米,全程超音速巡航,末端接近3马赫高速突防,战斗部高达750千克,能够使用半穿甲战斗部,也可以换装30到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无论射程、速度、威力都足以成为北约梦魇。但是冷战结束后,随着各类区域防空系统和速射近防炮的出现,超音速导弹的拦截已经不再是那么费劲的事情,花岗岩导弹的体积庞大,重量接近5吨,很容易被现代相控阵雷达探测锁定。由于它仍然采用落后的红外末端制导,并且弹道无法进行复杂航路规划,在强力的电磁红外干扰环境下,甚至连1130近防炮都能将其击落,这种导弹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大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