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在社会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才让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敬。

中华民族的精英们,将自己经验教训编写成书,以警示教育后人;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也将自己的经验教训编成俗语,让后人受益匪浅。

淘尽黄沙始见金,这些俗语,历经千百年得以流传,足见它们中的大多数皆是金玉良言,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古代俗语"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是什么意思,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

五十望人三不争

古人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说得就很有道理。

50岁在现代人看来,真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人,才懂得了人生的真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足够的资本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多做贡献。

可是中国古代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有限,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一般都在30到40左右,活到50岁的人不多。

即使活到了50岁,也是油尽灯枯,身体状况非常差,智力也有明显下降,很多人生活都难以自理。

所以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古人,应该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好高骛远,不再跟年轻人攀比,不再羡慕别人的成就。

三不争:

一是不争强好胜。

得饶人处且饶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要学会妥协,要量力而行,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不争家里的决策权。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要相信年轻人,自己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智力也下降了,观察力也不再敏锐,很难保证不做出错误决策。自己在家里地位下降,即使说了不一定对,说了大家也不一定听,还不如不说,最多提供参考意见,不能让年轻人必须照办。

三是不争家里的经济支配权。

50岁的老人,只要不是官员,也不是土豪,自己已经没有了资本,没有了收入;因此在家里只能听年轻人的,财政大权要让他们掌控,不要试图掌握财权,那样的话家里就会失和,最终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六十望棺三不有

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高,人活五十不算多,人活六十古来稀。

什么是三不有?

一是不要再跟年轻人一样,对饭菜质量有太高的要求。在吃饭上随高就低,孩子们让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要不切实际地坚持提高饮食标准,追求大鱼大肉,孩子们的生活也非常艰难,要体谅,另外人到老年,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

二是不要再像年轻时那样,对自己的穿戴有那么高的要求。穿的衣服干净朴素就行,穿着舒服就好,不要非去追求高档服装,戴名牌首饰。

三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出行计划,年纪大了,身体素质差,不适合去。那样的话,孩子们不放心,很可能在半道上出意外。再说,旅游是花钱的,车马住宿费都非常高昂,一般人承担不起,所以不要对孩子们提出去外面旅游,那是给孩子出难题是不是?

这些古代俗语说得非常有道理,到了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不过随着现代人的寿命增加,年龄可要往后推一下,应该改为人到"六十望人三不争,七十甚至八十望棺三不有"。

老了还是要服老,一切都要量力而行,爱护身体。虚名薄利,争来夺去只是幻梦一场,调养好自己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