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请秦

编辑/蛋哥

匆匆坐下的周润泽,和网上流传的那张片场照并无太大区别,但肉眼可见精神不少。

就在前段时间,他执导的网络电影《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在爱奇艺上线,他把微信头像换成了男主角刘海柱带着斗笠阴影的侧脸,最新一条朋友圈言简意赅为新作营业:“没有一句脏话的黑帮片,救救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留着与刘海柱一样的小胡子,只是年轻人身上常见的“小确丧”取代了近战法师的痞气。

偶尔被催婚,面对从事心理工作的父亲选择“把自己圈起来”,对于提前达成长片拍摄理想,透着社畜的知足感。

即使心有热血江湖,这位新晋导演的real life,也许不那么刀光剑影。

加入警察与爱情的《东北往事》,

还”咔咔真干“么?

打架天赋异禀、被观众戏称为“近战法师”的工人刘海柱,在被迫离开体制后开启单挑王人生的故事,让这部《东北往事》颇具英雄主义浪漫色彩。

导演周润泽的经历同样辗转波折: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电影系毕业,拥有“海归”背景的他在踏入影视行业的六年里辗转做过物料,帮人写过剧本,投过项目,去年入围青葱计划五强的长片剧本《一个好学生的诞生》,到今天投资都还没得到落实。

谈到项目进展“相对的不顺利”,金牛座的周导摸摸胡子很是淡定,“有当然好,没有,也是正常的。总之我得让自己和剧本变得更好才行。”

与他同期的外国同学在美国影视工业摸爬滚打,中国同窗们留在行业里的则少之又少。所有学电影的人终极目标都是做院线导演,然后通常就会经历被骨感现实打回原形的过程。

相比之下周润泽还算是幸运:去年在机缘巧合之下,签约星火计划的他被淘梦影业选中,开始投入制作自己人生的第一部长片网络电影《东北往事:我叫刘海柱》。

从目前接近1300万的分账票房来看,电影回本近在眼前,这对新晋导演而言无疑是个不错的成绩,周润泽选择将其归功于“公司给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力的不止是公司,也有IP的影响力加持。

诞生于2009年的孔二狗小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二十年》,曾被无数读者奉为中国20年社会变迁的完美长篇史诗,也被认为是最有影视化价值的经典IP之一。作为《东北往事》系列IP的粉丝,周润泽同样为其中的粗粝、真实所吸引。

改编过程无疑是艰难的:2012年在乐视播出的短剧改编版本,因为过于“原生态”的粗野,在开播不久就被立即浇息,从此以高糊水印版本在网络世界悄悄流窜。

随后阵容强大、团队专业的电影版《东北往事》,也迫于“一分钟一条审查意见”的压力临门撤档,苦苦补拍之后,仍在寻求院线生机。

“一直觉得导演作品不好怪审查,是很挫的一件事情。”进入实操环节的周润泽很快被打脸,顶着各方压力开始对原作进行和谐改编,所有的脏话被收编成不痛不痒的“干净话”,连茬架前的“干他”也惨遭消音。

“当初为什么会选刘海柱做主角,就是因为他在身份上不是黑社会成员,至少在前传里头他还是个工厂的职工,不至于一上来就是一个天天打砸抢烧的坏人。”

平衡好主角的清白以及反派的犯罪尺度,经历审查的监制孔二狗建议他加入警察的角色。尽管这让喜欢故事里“咔咔真干,一顿爆砍”的原著粉小周很痛心,但一番痛定思痛后,他决定把这个半路杀出来的警察李旭,与刘海柱的成长羁绊在一起,恰如其分地扮演其缺位的父亲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做警察这个角色,希望他不是一个飘在故事之外、有问题解决问题、不停教诲引导显得很烦的人物。”

于是,警察李旭教对爱情一窍不通的刘海柱用笔记本追女孩,在刘海柱借酒浇愁自暴自弃的时候用过肩摔教他振作。

最后的一场“决斗”戏,刘海柱同样用从李旭身上学到的过肩摔,单挑流氓头子张浩然,潇洒离场。

多番取舍后,周润泽仍希望能保留刘海柱的独立性与孤侠姿态。电影临近尾声,刘海柱目睹小流氓欺软怕硬,口出“傻子应该被欺负”的狂言,骂出了全片唯一一句脏话。

这句未完的“我X——”一出,弹幕瞬间激昂起来,“等的就是这句!”——在2012年的版本里,这正是“黄胶鞋,七分裤”的近战法师刘海柱,每每拉开单挑序曲的国骂名场面。

喜欢“和观众站在一起”的周润泽,为了尽量填满刘海柱的成长故事,给有了历史、兄弟的刘海柱还加了点爱情。小说里的爱情是浮光掠影地一笔带过,但在电影中,爱情使刘海柱决定“不打架,讲道理”。

有趣的是,周润泽在录像厅那场戏里悄悄夹带私货,放映了周润发的《爱欲狂潮》,毕竟从小到大被戏称为周润发弟弟,这个关系梗不蹭白不蹭。

录像厅里灯影绰绰,刘海柱与暗恋的女孩周萌情愫暗涌,却最终止于暧昧。周萌计划远赴上海,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即将失去爱情这棵稻草的刘海柱,最后也彻底走上了孤胆英雄的不归路。

刘海柱偏离体制内造船工人的路子,周润泽的导演生涯才刚刚开始。

“我一直都是一个外地人”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作品的视野去猜测、判断导演的生长环境:

来自北方的导演总愿意拍蛮荒黑土地,那里的人们顶着高原红,生活得直来直往;生长在南方的导演,电影里多少氤氲着点潮气,暧昧和秘密总在回南天的角落里暗暗缔结。

但在周润泽的作品里,你看不清他偏爱哪块风土人情,很难分辨他究竟归属于何处,他说:“我一直都是一个外地人”。

周润泽在片场

祖籍江苏的周润泽,出生在安徽,成长在浙江。尽管在今天,周润泽能听出《春江水暖》里的吴侬软语很是地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体会到江浙地区对他的牵绊。

在浙江生活的外地小学生周润泽,带着不错的文化成绩,按部就班完成了十二年教育,被“离经叛道”的导演梦骤然拦截。

所幸父母很开明,于是外地人周润泽升级为外国人Runze Zhou,独步纽约州去追逐光影。

周润泽在国外

在美国学电影制作,学校基本只要求他们实操,甚至不用写论文。周润泽的每个周末都在同学的片场帮着干活,不是搬灯,就是挪凳子、扛设备。

在美国看了几年特惠电影、念了一些书、吃了不少水果、拍了两部短片,2014年,24岁的外国人小周重返故土,来到另一个异乡——在大帝都北京安顿了下来,并随着房租上涨越住越北。

过往辗转待过的城市,并没有给周润泽留下什么显眼的印记。我们很难在他身上和作品里看到故土难离和原始羁绊。

能拍出东北的凛冽与肃杀么?“触觉还比较敏感吧,”周导自我评价。“虽然不是哪哪人,但我也知道大概是什么样。”

当然也不是没有被反驳过。比如在《东北往事》的点映场里,就有观众觉得东北味儿还不够浓,一个阿姨直言看不惯刘海柱的梁山好汉造型,“东北故事里的主角,为啥戴南方的斗笠?”

“好的好的。”初次参加映后的导演新人小周不动声色地接下针尖。

对于影片的争议,他多数时候像个看客,也不会像不少导演一样、亲自在豆瓣上打分写影评,只是偶尔看到无脑恶评,“会想,我X,咱俩打一架吧。”

私下里,叨姐让周润泽给自己所有的作品打个分,“那我都打100分!”他露出了采访以来最大幅度的笑,仰头靠在椅子上,“平衡一下被骂的情绪。”

人们常以为海归派电影人思维奔放,但太阳金牛上升双子的周润泽理性、赤诚外加“头铁”,就像一块适配度很高的冷硬金属,能在恰当的熔点把自己融化,藏进几乎所有的模具里。

刘海柱身处市井却不世故的特点,在周润泽身上也有体现。纸醉金迷的美式派对文化,对他生活方式的影响微乎其微,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花上几美金,泡在影院一整天。

在电影导演全面产品经理化的当下,他的朋友圈只有少数投缘的同行以及篮球球友,采访时颇为自如、口条流利的周润泽,形容自己在社交上很笨,“让我喝酒我又喝不多,也不爱跟人敬酒,真开party我就坐在那里吃水果。”

再加上成为签约导演后,周润泽把议价、找项目等等需要和资方打交道的活全部交给了公司,挡下了不少社交牢笼。

于是,讨厌微信聊天的周润泽,可以安心不理睬手机,把自己丢进创作中(或是摸鱼里——from小周补充),俨然这个圈子的“外地人”。

会担心因为不擅长业内江湖气的交往方式,而拉不到项目投资么?

“我会希望某个项目能成,只是我觉得对方适合,对方觉得我适合,”周润泽坦言。

”能拍上长片,

已经是超额完成目标了“

这么一个2G社交选手,却偏偏喜欢研究人类心理,以及人类所处社会体制的冲突与对立。

他目前所有的作品里,无论黑色幽默的《盗版风云》、针砭时弊的《街头霸王》、黑道侠义的《东北往事》,甚至是校园剧本《一个好学生的诞生》,人与体制的关系都是故事核心。

周润泽短片《盗版风云》海报

这种选择在周润泽看来是不由自主,“You are what you watch”。创作时的随心随性很双子座,比如写《一个好学生的诞生》时,他总是一天不回微信,闷头在家死磕,但卡壳写不出来时,也上网打游戏、刷老片。

“看80集三国,500集柯南,300集老友记,真的就是心理调节。”周润泽很坦诚:“其实反过来想都是浪费时间,和自己做的东西没关系,那我只能自己骗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我的财富哈哈哈哈哈。”

但金牛座“轴”的一面也是流于骨血,比如周润泽现在正在做一部抗美援朝网大项目的筹备,他很享受前期读材料、了解背景的过程,为熟悉行军打仗的真实操作,甚至买了当时部队挖坑道的工程手册。

“怎么挖,怎么拿炸药炸石头,石头炸的速度多快,每天需要多少人挖,坑道怎么建立,还有建好的坑道如何排水,我都看都学。”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可能最后不会在成片里体现出来,但给了他建立、运作世界观的底气。

“我必须把所有事情搞清楚,或者说提前预测会有怎样的困难,用最坏的打算预估事情的发展,才敢说这个是乐观的。但抛开这些,核心我的自信是在的,只不过具体用什么态度去操作。”

兜兜转转好几年,作为电影行业“社畜”的周润泽从不怨天尤人,也从没想过离开这个行业。

“做这行最好是有一颗强心脏,不管是受到不认可还是项目不顺利,挫折都是很多的。可能有人遇到一些挫折就改行或者不干。但对我来说就是,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掉了继续干。”

周润泽短片《城市霸王》海报

几年前网络电影还在被人诟病制作潦草、内容低俗时,他并没有像很多科班毕业的电影人一样对新兴事物抱持偏见。

周润泽回忆,刚毕业时他觉得自己十年之内是没法拍上长片了。如今蓬勃发展的网络电影成为年轻导演快速成长的沃土,周润泽也得以提前实现导演梦,“不管网大还是院线,能拍上长片,我已经觉得是目标超额完成了。”

完成目标的周润泽,自然是早早请了父母坐飞机来看点映,但原定的航班临时被取消。临近改签的下一班,却又赶上那几天北京黄昏时候忽如其来的狂风和雷雨,无法降落,最后备降山东。父母直到午夜才赶到北京,完美错过点映。

不过,遗憾没能让父母看到这个「第一次」的小周很快重振旗鼓:”那就只能努力拍,让这第一次不是唯一一次了。“

临近告别,我们聊到《东北往事》点映场的体验,在黑暗的场景里,唯一的光源是电影院的银幕,周润泽沉浸于每一个演员细微的表情,每一个喘息里。

“别人问最爽的是不是大家一起夸你、鼓掌?我说真不是的,主要我坐那儿就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了。”

“虽然离院线电影还有距离,但至少在路上了。”戴好口罩的周润泽隐身于人群中,“我不想显得太象牙塔、艺术家,但特别坦诚讲,大家说什么,骂也好,夸也好,我都不在乎,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电影院放,就特别、特别开心,特别、特别舒服。”

运营:请秦

视觉: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