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阅读第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们看了太多那些早年就闪闪发亮的人生故事,没有注意到,原来有更多人是在走了一些弯路、熬过了缓慢的非成熟时期后,人生才开始腾飞的。

走在路上听到一个妈妈打电话说去看了城西三年前新开的PYP理念+IB课程的K12寄宿民办国际学校,对比了A-level、IB、AP各种课程后,还是想给女儿选择偏英式A-level系的,虽然女儿才六岁;

去图书馆还书,排在后面的两位妈妈探讨如何在周末孩子的小提琴和钢琴课中间再挤一门国际象棋课

一刷手机,群里、朋友圈里小升初的家长在讨论“区三好”、“五+四学制”、“二四班”、“蛇形分班”、“德瑞系”

退出微信我想看看新闻转移一下注意力吧,就看到了这样的报道:孩子1岁徒步暴走、2岁爬山登顶、5岁开飞机绕北京野生动物园、6岁写自传、7岁三次穿越罗布泊、8岁考入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裸跑弟”何宜德简历

现在的孩子都太生猛,十几岁作诗千首、小学就开始攻克癌症。以至于让很多家长都产生了一种恐慌: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在年少时有点作为,他们的人生就要完蛋了!

但是,如果你也是被“鸡娃”的洪流裹挟上瘾、认为孩子出名要趁早的娃爸娃妈,不妨看看《福布斯》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Rich Karlgaard)写的《大器晚成》(Late Bloomers)这本书,绝对让你醍醐灌顶,找到新思路。

作者反其道而行地告诉我们:

别迷恋莫扎特、扎克伯格这些年少有为的动人“传说”,他们只是个案;这个世界,更多的成功者其实是大器晚成者。如果你的孩子不是“种子选手”,不必难过、更不要放弃,只要方法得当,孩子在适当的时间也能成为人生赢家。

两个需要家长知道的事实

芒努斯·卡尔森,8岁开始学国际象棋,19岁成为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棋王;

埃文·斯皮格尔,22岁时创立了Snapchat,2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24岁出版第一本小说就收获了巨大成就,29岁写出了世界经典《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些年少有为的故事让我们会觉得出名要趁早是一件应该的事。毕竟,有人做到了。

但作者在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神经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在25岁(中位数)才真正发育成熟,也就是能理性看待问题、有一定的执行力。

虽然法律认定18岁是成年人,但从大脑发育来看,18至25岁这个阶段,多数人还不完全算是成年人,而是一种处于多变的壮年期的状态,某些认知过程,还不太像功能健全的成年人的大脑。负责处理规划、组织、解决问题、回忆、反应抑制和分配注意力等复杂的过程的前额皮质完全成熟期通常发生在20多岁甚至更晚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我们看重的成功必备要素,比如智慧、冷静、好奇心、韧性等,科学研究证实都是在中年(四五十岁)时才达到顶峰。很多年少有为者早期成功,靠的并不是这些因素,而是智商、专注度或者优渥的资源。

所以,从大脑发育的角度看,大器晚成更合理。

但媒体和文化对“年少有为狂热症”的痴迷给家长带来巨大焦虑和恐慌,所以虎妈、鹰爸、鸡娃才盛行,让我们拼命把孩子拔成“天选之人”。后果就是,大众确实注意到这些孩子们光鲜的一面,但另一个沉重的事实常被遮掩。

那就是:“今天,达到重度抑郁或焦虑症诊断标准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数量至少是20世纪60年代的五倍,甚至是八倍。”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抑郁症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患病或致残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和抢跑学习、追求好成绩等学业压力有关。

这个世界有不少天才,他们年少有为,从小跳级、考试接近满分、被最好的大学录取、大学毕业就能赚到百万、30岁登上福布斯榜单、35岁改变世界。但更多的孩子无法走通这条路,并非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只是孩子的大脑还没做好一飞冲天的准备而已。

如果孩子并非早慧之人,与其拔苗助长,不如想想如何能让孩子在准备好了之后取得成功,成为大器晚成者。

大器晚成者

有自己的潜能和人生节奏

乔·哈姆被雪藏多年,36岁时因出演《广告狂人》终于成名;

迪特里希·马特希茨,当了十几年的大学滑雪教练,到40岁时创立了能量饮料红牛品牌,挤身亿万富豪队伍;

雷蒙德·钱德勒,44岁时才刚开始写侦探小说,51岁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载入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

还有JK罗琳,平凡的家世背景和教育、离异带着女儿靠政府救济过活,最终在三十多岁时写出了《哈利波特》,成为举世闻名的作者。

这些人都是典型的大器晚成者。早期寂寂无名,然后在某个时刻,成为世界热搜榜上的人。

里奇·卡尔加德对大器晚成者的定义是:比预期更晚发挥潜能的人。

他们通常具有他人原先没有看到的天赋,在某个时候会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们没有迎合父母或社会的期望,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找到终极宿命的人。

也就是说,大器晚成者不是通过揠苗助长或者经标准化考试层层筛选得出的,他们有自己的潜能和人生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如果有人被当成潜在的大器晚成者,就意味着他们的活力、耐性和勇气得到了肯定,这是一种褒义。如今,人们越发将大器晚成视为一种缺陷(你起步晚肯定是有原因的)及一种安慰奖。这极不公平——因为大脑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且是一种糟糕的趋势——它弱化了那些让我们长大成人的要素,比如我们的经历、韧性和终身的成长能力。

做到这四点

是成为大器晚成者的关键

人生这场马拉松,对我们的考验不只是一次考试、一份工作。成为大器晚成者,不只是意味着取得了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有能力和韧性对抗一生中的遭遇到的重重困难。

如何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潜力和节奏,成为一名大器晚成者,作者给出了四点的建议。

第一,让孩子懂得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去。

罗伯特·泽米吉斯(Robert Zemeckis)出生于芝加哥南边的一个工人家庭,12岁时,他曾经告诉父母他以后想当电影导演。父母告诉他:“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出身吗?你当不了电影导演的。”

在42岁时,他拍出了《阿甘正传》,并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再好的家庭和优秀的父母,也有给孩子灌输“有毒”价值观的时候。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逐渐从原生家庭独立出去、甚至与原生家庭“割裂”开的能力(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家人的关爱、或者故意反抗他们提出的要求)。

如此孩子们才能从外界见识和吸收得更多,学会自己决定哪些做法有利于或者无益于自我成长。

第二,让孩子学会有目的的放弃。

我们的主流文化总在倡导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应对所有挑战、克服一切困难。的确,坚忍不拔的确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优点,我们听过无数有关人们顽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但我们也要让孩子懂得:有目的的放弃,有时才是奔向目标的捷径。

《激流男孩》(THE BOYS IN THE BOAT)这本书被评为“2014年美国华尔街最受追捧的13本书之一”,作者丹尼尔.詹姆斯.布朗(Daniel James Brown)就是一位典型的有目的的放弃者,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激励了很多人。

布朗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的放弃是从高中退学。因为患有焦虑症,他每天在学校都为此做斗 争,但终究不堪忍受,和家长提出离开课堂,后来他每天在大学的图书馆学习函授课程,赚够学分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因为每天泡在高校里,让他接触了大学校园和大量书籍,由此开启了探索人生之旅。

布朗的第二次放弃是放弃了父亲的期望(父亲因为年轻时家里穷被迫从法学院退学),在法学院上了三天课后就退学。后来转读文学的他毕业后在一所州立大学担任写作课的兼职老师,赚着勉强够支付房租的收入,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旅。最终成为美国知名作家。

放弃不是为了退缩或获得解脱,它只是让我们减损自我损耗,节约自己的毅力——这种有限资源——把它用在真正在意义的事情上。

第三,让孩子学会暂停。

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弗里·阿奈特(Jeffrey Arnett)认为:在上大学之前、大学期间或大学毕业后暂时休整一两年,在大脑前额皮质仍然具有可塑性时,接触新鲜事物和挑战,对长期的事业成功大有裨益。这实际上是一个符合神经科学的做法。研究发现,成就较高的人士在其大脑突触持续扩增的时期都享受过较长的休整期。

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Phil Knight)在22岁和26岁时分别有过两次休整空档期。第一次时他大学毕业后在军队服役了两年,培养了他日后创业的坚韧精神。另一次是26岁从商学院毕业后,他去游历了日本,“对自己的MBA论文进行了验证,参观了一些运动鞋厂,成为鬼冢虎(Onitsuka Tigers)跑鞋的进口业务代理,后来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运动鞋品牌——耐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大脑以时间去缓冲、去见识和体验、甚至吃点苦后,也许就能找到方向、回到正途,而不是一直着急往前赶路。

第四,让孩子学会将挑战和更宏伟的目标链接起来。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消极的、对自己不利的假设来看待遇到的挑战。这种消极的认知使得很多人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而那些大器晚成者最终能笑傲群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跳出消极的思维模式,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面临的挑战。

变消极为积极有两个关键步骤:

承认消极的存在,想办法将其替换成积极的态度。

比如,承认面临的问题确实很难,但自己能够做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可能性?

将挑战与更宏大的目标联系起来。

比如,某个挑战很艰巨,可一旦做成,能够带给自己的长远好处是什么?脑中要有有对这个宏大目标的清晰概念,这个目标能够促使自己采取新行动改善现状。

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事后调整认知框架这个强大的工具重建信心。

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一方面醍醐灌顶:对啊,干嘛要火急火燎地把孩子和自己逼得那么惨?孩子晚点起步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得成功也相当不错,总好过伤仲永。

另一方面觉得宽慰: 我们看了太多那些早年就闪闪发亮的人生故事,没有注意到原来有更多人是在走了一些弯路、熬过了缓慢的非成熟时期后,人生才开始腾飞的。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孩子把腾飞的基础打好,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 作者介绍:思小妞,独立撰稿人,阅读第一专栏作者,育有一子;已出版《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即学即用:职场新人通关密码》、《焦虑突围:如何利用焦虑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