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出身瓜尔佳氏,被满人赞誉为满洲第一巴图鲁(勇士)。顺治帝临终之际更是将鳌拜列为了托孤四臣之一。但是在康熙登基时,鳌拜并未真心辅政而是日益专权,终于变成了康熙日夜想要除掉的人。康熙尚且年幼,其心思鳌拜必然知晓,那为何鳌拜明知康熙要对付他,握有四十万重兵的他,却不敢先行除掉康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皇太极执政时期,鳌拜就因作战勇猛,战功卓著被皇太极封为了三等男爵,并赐其巴图鲁的称号。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豪格争夺汗位,此时双方背后站着的便是八旗军。当时多尔衮的实力明显是要强于豪格的,豪格和多尔衮一旦有一方不满意,满清内部就会兵戎相见。在此危难之际,是索尼和鳌拜坚持拥立皇太极之子为新的汗王,这才让顺治顺利继位,满清度过了一场危机。可以说一开始的鳌拜是忠于皇太极、顺治父子的。正是因为顺治帝深知鳌拜的忠心,才会在临终之际选鳌拜为托孤之臣。

康熙被立为新君后,鳌拜却逐渐仗着军功开始揽权。等到苏克萨哈被鳌拜逼死后,鳌拜的威势更是一时无两,就连第一辅臣索尼都要对他退避三舍。随后孝庄点拨康熙立索尼的孙女为后,康熙得索家之助才有了抗衡鳌拜的资本。鳌拜明知道康熙成年掌权后,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自己,为何他不选择先发制人呢?

索尼是因为孙女被立为皇后,才肯为康熙出力。这就说明即使是托孤之臣也要为自己家族的利益考虑。鳌拜需要维护的个人利益又是什么呢?鳌拜已经是大清权势最显赫之人,他为何要做出改变呢?鳌拜一旦做出改变,不就改变了忠于皇太极、顺治父子的立场了吗?对于鳌拜的个人利益而言,最有利的局面就是继续揽权而不篡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克萨哈之死,已经表明满清上下是默许鳌拜揽权的。当时三藩未除,大清统治中原还不稳定,鳌拜即使想更进一步,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吴三桂反清时,也是打着南明小皇帝的旗号,这多少让他得到了一部分汉人的支持。但鳌拜不同,他本就是满族皇室的奴才,他能打着谁的旗号篡位呢?一旦鳌拜兴兵篡位,汉人不会支持他,因为鳌拜此举便是公开反叛主子,他会被汉人视为谋逆之臣。满人也不会支持他,因为他起兵谋反,很可能会让大清陷入动荡之中。甚至有可能因为鳌拜的兴兵篡位,会让满人被汉人赶出中原。所以鳌拜一旦谋反,就会被满人视为千古罪人。

可以说托孤之臣鳌拜,是渐渐有了以权谋私的心,他开始结交党羽,瞧不起年幼的康熙。即使如此他也是忠于皇太极一脉的,因为当年多铎、多尔衮曾数次迫害打压鳌拜,当时正是顺治帝救下了鳌拜,并让他成为了自己儿子的托孤重臣。经过皇太极、顺治两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八旗旗主必然也是忠于爱新觉罗家族的。而清朝军队中的士兵又都是出身八旗。明面上看鳌拜正在独揽大权,手握重兵,但这都是清朝上下默许的结果。一旦鳌拜谋反,他将很难保证八旗子弟会忠于自己。

上有辅佐三代君王的孝庄,下有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康熙,中间有支持爱新觉罗家族的八旗旗主、铁帽子王,鳌拜起兵谋反只有一个必然结果,那便是失败。康熙联姻索尼,其实只是一个风向标。索尼身为三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朝堂。立索尼孙女为后,朝堂上便会出现一个统一的声音:请康熙亲政。鳌拜的党羽,都是因为他许以重利,才会拥护他的。当朝堂上出现请康熙亲政的声音时,鳌拜重利的党羽们,必然会转投康熙帝的怀抱。满清上下可以允许鳌拜在小圈子内张狂,但绝不允许他出圈。清朝所有人给鳌拜画下的圈子,就是不可染指帝位。鳌拜对皇太极一脉虽然忠心,但挡不住他资格老,独揽大权。最终康熙将鳌拜召进宫中,利用殿内布置的多名壮士生擒鳌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在列出鳌拜三十大罪状中,并没有谋反这一条。被生擒时的鳌拜,更是显得有些猝不及防。这些都说明鳌拜确实犯下了揽权、结交党羽、以下犯上的罪行,但他根本就没有过起兵谋反的念头。亲政后的康熙更是念在鳌拜屡立战功,又是托孤之臣的份上,对他网开一面,将鳌拜终身幽禁。当时的大势只是有利于鳌拜揽权,但不利于他兴兵篡位。要知道爱新觉罗家族,几代人都与八大家族联姻,更何况康熙的母族还有好几位蒙古王爷,鳌拜存有后顾之忧。

参考资料:《大清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