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戥,这个字认识吗?它读deng,第三声。

金秋时分,瓜果飘香,人们在挑选这些水果时,总习惯拿起一个、托在手心,所谓“掂掂分量”,估摸水果是否成熟、够不够分量。

每当做这个动作,出于职业习惯,有些人就总会想到这个“戥”字。一张处方、一把戥子,一沓桑皮纸、一张调剂台,就是中药师学习和运用传统调剂的看家宝。

17日,上海市首办“匠心传承杯”中药调剂传统技能大赛。从熟记方歌到处方审核,从饮片辨识到准量调配,来自大学、医院、药房等的选手比拼“手艺活”,还通过情景对话演绎药学服务、用药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调剂遗憾淡出药剂科】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失之毫厘间,不及时纠正小差错,往往容易酿成大错误。同理,药性的调整也要贴切,正如明代傅仁宇《审视瑶函》所言:“补泻一差,毫厘千里,则药之利人害人,判然明矣。”从古至今,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修制合度、分两无差”也成为中药人的座右铭。

然而,当中药临床用药步入了中药处方电子化、中药剂量包装化、中药煎药机械化、饮片类型多样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人们却很容易忽视传统配方中的工具——“戥”的科学,也忽视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精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了解到,现今,传统调剂已淡出医院药剂科和绝大多数零售中药店,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传统技术特色也随之弱化。而上海中医药大学炮制教研室,却在各层次教学开设调剂学理论课,创建了《模拟药房》实训课。

专家认为,将传统调剂技能实训纳入中药专业本科教学,其教学意义不仅仅是学会提戥配方、称量包装,更为提升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在杏林高手之中,中药炮制火候最适中,调剂接方应付零差错。

【集体拜师“天女散花”“一抓准”】

作为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中医校长徐建光欣慰地看到,参赛者来自多家医院、饮片生产企业,还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首届大赛意味着,这是首次举行这样的活动项目、是新的起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作为大赛承办方的“上海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承担建设“海派炮制特色文化传承工作室”,今年4月落地沪上老字号“雷允上”。当天,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执行厂长林蓓芬及4位医学和药学专家,受聘成为“炮制技术传承导师”“海派中医药文化传承特聘导师”。于是,海派炮制技术与文化传承团队随之集体拜师。

同时,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启动中药质量研究校企合作。第一期项目中,校企双方将在野山参基地种植与质量标准化、毒性中药特色炮制工艺、海派炮制临方调剂特色技术、特色炮制技术与文化非遗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从“称准分匀、逐剂复戥”中品味出医师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用药精准,又从“天女散花”式或“一抓准”式的调配技巧中体会到中药调配技术也可以成就卓尔不群的工匠。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胡鸿毅用“感于心、悟于手”概括中药工匠制药的特点。他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中药特色技术是劳育也是美育,愿年轻粉丝们都围着传承工匠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