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以来,中印双方在中印边界争议西线班公湖一带持续军事对峙,印度不顾中方的克制忍让,采取“前进政策”,不断骚扰我边界哨所,多次突破实际控制线,并向拉达克地区调集重兵,甚至两次开枪制造事端,用印度媒体的话讲,中印已经进入射击范围。那么,在已经成为印度前线的拉达克地区,部署重兵,对中方一线形成绝对兵力优势的印度军队真的会像自家陆军参谋长和媒体宣称的那样,可以在班公湖一带击败中国,一雪前耻吗?综合当前印度在拉达克的印军装备情况、军事部署和拉达克的复杂天气地形带来的后勤保障问题判断,印度军队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开战必败无疑,不开战则无法向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交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力量

自从印度在6月15日的加勒万河谷夜战中失败后,印度便开始不断向拉达克地区增兵。那么,现在印度究竟在拉达克地区有多少兵力呢?

原本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常备驻军不过是一个军,即第14军。但是,先是印度第15军增援拉达克地区,它下辖第19山地师、第3山地师和炮兵第3旅,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后,印度陆军北部军区调整布防,把第15军予以拆分,新组建第14军,军部就设在拉达克首府列城,控制锡亚琴冰川直到楚舒勒山口的高原地区。到了8月初,印度军方爆出的数量却远远超乎外界想象:当地实际已经部署的兵员数量已经高达20万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高官来到班公湖畔打气助威

截至9月初,根据印度媒体《今日印度》报道,为应对中印边界拉达克局势部署的印度军队已经比常规情况增加了至少三倍,达到39.2万人。其中354000人是包括列城司令部、支援保障部队和战略预备队;38000人则是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拉达克前沿地区进行冬季部署的印军山地师。

印军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部署

目前,印度在拉达克山区部署了约150辆T-72坦克,这些老式坦克配备的夜视设备有效范围不过800米,与中国的15式坦克无法同日而语,一旦遭遇,只能成为被动挨打的靶子。在海拔4000以上的高原之上,由于空气相当稀薄,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故障率提升,这种上世纪70年代诞生的老式坦克将面临机动能力下降的问题。

当然印度也很重视空中支援,除了将重型CH-47支奴干直升机,M777轻型榴弹炮以及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派往拉达克外,印度空军还派遣大量运输机,包括C-17,C-130J、伊尔-76和安-32运输机,并负责在拉达克的六个前线机场部署苏-30MKI战斗机,以进行巡逻安全和威慑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虽然M777榴弹炮只有3.4吨,号称最轻的榴弹炮,但它不但需要大批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提供吊运,而且每门炮需要至少8个人操作,并不适合山地战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吊装榴弹炮的支奴干直升机

更重要的是,拉达克地区面积不过4 .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到6000米之间,大部分是险峻山地,受地形限制,兵力只能部署在河谷和山中小块盆地中。锡亚琴冰川东南侧的德普桑平地有1500平方公里可部署重兵,但对印方来说这是一块"绝地",因为唯一通拉达克的通道什约克河谷公路,有加勒万河口等3处狭窄地带。一旦这3处目标被切断,印军即成瓮中之鳖,成为我远程炮兵的最佳目标。据印度《News 18》的报道称,中国短时间内在拉达克东部部署了5万名士兵,150架战斗机,地对空弹道导弹和火箭炮部队。这些装备足以让中国不必采取地面战的形式,采取空中打击和远程火炮攻击的方式,就足以重创布防紧密的印军。

前沿阵地中印双方争夺激烈

一贯糟糕的冬季后勤保障将注定印度失败的命运

由于临近冬季,拉达克从每年的10月将进入封山期,该地的气温将会骤降至零下25至50摄氏度。封山期间,印度的后勤补给将面临巨大的考验。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现代战争中,后勤保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胜负的走向。从现实情况看,印度军队遇到了严重的后勤保障问题。

一是适应高海拔严寒气候的军装和帐篷难以迅速到位。处于高海拔地区的拉达克,冬季气候异常严酷,按照印度军队的规定,冬季高海拔地区军装分为两类:极寒衣物,适应的最大海拔高度为12000英尺(3658米);超过此海拔高度时(拉达克前沿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则需要特殊的专业防寒服和登山装备,包括特殊的三层夹克和裤子、靴子、雪地护目镜、面罩、背包等,一套单兵服装的价格高达10万卢比。本来驻扎在列城一带的印军不过十万人左右,现在在印度军队的一再增兵下,拉达克地区的印军数量增加至近40万人,眼看冬季将至,超过354000名士兵需要极寒衣物,38000多人需要专业登山防寒服,而印度本国不具备大规模生产高品质防寒服的能力,只能向欧美各国专业厂商紧急订购,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工期问题,印度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多的专业登山防寒服。处于军事对峙第一线的3.8万人如果得不到足够好的防寒服,用不着军事打击,他们就会遭受严重的非战斗人员减员。虽然印度军方已经向欧洲国家订购了数千顶冬季野战帐篷,并要求在9月底之前交付完成,但是以10月份以后的拉达克高海拔地区零下30度以下的低温,这些冬季野战帐篷能起到多大作用还不知道,毕竟印度数万军队可是打算待整个冬季的。

二是构筑过冬所需的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非常大。

由于高海拔导致的恶劣地面通行条件,整个拉达克地区与外界的陆地交通仅由两条省级公路维系。每到10月至次年3月的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这两条公路将彻底被大雪封锁无法通行。印度媒体消息称,印度边境公路组织向印度国防部和内政部汇报,要保证拉达克庞大部队的住宿建设、边境公路建设、阵地的修建,机场的翻修工程,急需30万吨的建筑材料的采购和尽快运送到拉达克,以及还需要2万基建工人,否则,很难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国防部和内政部下达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边境公路组织提出的两个条件,是基于在拉达克地区冬季驻扎4万军队作出的评估结论。如果按照目前将近40万军队的规模,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量还将增加9倍,难度可想而知。

印军军用帐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军队营地

三是军事物资配给难以短期到位。一方面,冬季军用生活物资运输困难。即使在4月到9月这六个月的运输窗口期,印度陆军每天都需要派出约100辆卡车运送包括粮食,药品、油料等在内的约80种军需物资,以保证当地驻军日常行动所需。一旦大雪封山,印度军队就只能靠空投运输了,但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不要说现在拉达克地区的印度军队人数爆增4倍以上。

印度军队的运输车队

另一方面,现代战争打得就是各种弹药,一旦开战再想临时去采购已经是来不及了。众所周知,印度的武器国产率奇低,印度军队最大的隐患是他们的武器和自给率仅约10%,近90%的武器和弹药是进口的。不但高性能的战斗机、坦克等武器装备是“万国造”,连同配套的弹药也要从海外进口。在积极向中国显示自己强硬态度的同时,印度也开始未雨绸缪,向美欧各国和俄罗斯高价订购了大批特种弹药,包括M777榴弹炮弹药,T72M1和T90坦克的各种炮弹,空射导弹以及反坦克导弹和单兵防空导弹。但是,据这些国家的供应商反馈,印度的订货可能要到2021年3月底才能全部到位,届时中印战争要么已经胜负已定,要么没打起来,反正这批军火是派不上大用场了。

对峙中的中印军队官兵

结语

印度这次大举在西线拉达克地区增兵,除了一如既往地试图蚕食中方领土,贯彻所谓的“前进政策”外,还有转移国内对新冠疫情肆虐的矛盾因素考虑。在临近冬季之际,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军队部署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无疑是一步险棋,甚至很有可能是一步臭棋。

印度始终对1962年的战争失败耿耿于怀,怀着蜜汁自信,认为自己现有的武器装备予以与中国对抗,再加上自己在拉达克地区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试图一雪前耻,实在是有点不自量力。考虑到双方军事装备的代差、军事基础设施的差距、印度兵力部署区域的局限性以及印度糟糕的后勤保障,这些都决定了要么印度无力承担冬季驻军对抗的巨大代价,草草收兵,被国内媒体和反对党耻笑;要么错判形势放手一战,重蹈上次战争失败的覆辙,不但又一次使得印度国际威望严重受损,更有可能继续丢失目前的争议地区,拉达克的控制权到时就得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