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才练相扑”、“相扑拉就是作弊”、“有本事你拉下传统试试”。

在力量训练领域,传统硬拉和相扑硬拉的争论似乎永远没有停止过。前段时间我发了一段相扑硬拉200kg10次的视频,就收到了这样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许多人眼中,相扑硬拉就是作弊,传统硬拉大重量才是真的强。因为从表面上看,相扑硬拉的行程更短,看起来更加轻松,所以能拉起更大的重量。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两种硬拉的区别。

传统硬拉和相扑硬拉有什么区别?

从表面上看比较直观:传统硬拉站距较窄,起始臀位相对较高,而相扑硬拉站距相对较宽,起始臀位相对较低,躯干更加竖直。

2002年的一项研究观察了两种不同的硬拉对身体施加的力的影响[1]。研究人员发现,传统硬拉会给背部带来更大的剪切力,具体点说是在L4和L5。此外,传统硬拉对于背部伸肌、绳肌和腓肠肌的要求更高。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传统硬拉的躯干更加接近水平。

另一方面,相扑硬拉对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胫骨前肌的刺激更大。相反,与股内侧和股外侧肌相比,股直肌的刺激相对较小。这是因为,股直肌是双关节肌,不仅仅能够伸膝,还会参与髋关节屈曲。

不过有趣的是,两种类型的硬拉对髋关节的要求非常相似(生物力学部分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硬拉到达峰值杠铃速度要比相扑硬拉快很多[2]。因此,传统硬拉在加速阶段花的时间会比相扑硬拉短。这也比较符合观察性的数据:大多数传统硬拉容易在动作顶端卡住,而相扑硬拉则倾向于在前半部分卡住(意思就是粘滞点)。

研究人员还发现,相扑硬拉的站距一般是传统硬拉的2-3倍,这种位置的变化就显著改变了这个动作的运动学。

两种硬拉的生物力学分析

生物力学是一个将力学原理应用于人体以了解人体运动的研究领域,它观察了肌肉、肌腱和骨骼是如何相互作用来产生运动的。

之所以相扑硬拉容易引起争论,是因为许多人认为相扑硬拉行程短,做的功少。在生物力学中,做的功(W)=力(F)×位移(D)。

上面提到的2000年的研究发现,当标准化身高之后,传统硬拉比相扑硬拉有20-25%更多的位移[2],这样看起来传统硬拉要做功更多。然而,这只是更复杂的多元分析的一个数据点。

力矩是生物力学中用来描述一个力的旋转、扭转或旋转效应的术语。力臂是关节轴和作用在关节上的力之间的长度。实际的例子如下:

体前屈的示例

施加的力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越大,力臂就越大。更长的力臂意味着需要更大的内在力来克服外在负重和产生向心运动。

在生物力学中,还有一个术语叫做转矩(或者扭矩),它是使物体绕轴旋转的力的量度。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公式计算转矩:转矩(T)=力(F)×力臂的长度(r)sin(θ),θ是力的矢量和力臂之间的夹角。

当我们从2D图观察相扑硬拉时,会发现膝关节更大的外展幅度会让髋关节更加靠近杠铃,因此降低了髋关节的力臂和转矩。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力臂更短,髋关节的转矩需求就降低了,所以让相扑硬拉更加容易了。然而,2D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出发生在3D空间的事情。下图为2D vs 3D的力臂分析:

伸髋是发生在3D空间的。当髋关节外旋时,伸髋会发生在矢状面和额状面。

从本质上来说,2D和3D模型的区别就在于,2D模型中力臂是髋关节到杠铃的距离,3D模型中力臂变成了股骨的长度,这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硬拉都不会改变。上面提到的2002年的研究发现相扑硬拉和传统硬拉对于髋关节的要求是类似的[1],所以这个结果如果从3D模型来分析那就是吻合的。

髋关节形态学的个体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形态学指的就是人体的结构和形态。这里我们讨论髋关节结构的个体差异,以及它是如何影响硬拉动作和运动表现的。

Lequesne等人2003年的一篇研究发现,关节间隙宽度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3]。当比较男性和女性时,这个差异会进一步增大,女性的关节间隙比男性小9.3%。另外一项研究发现,男性髋臼比女性髋臼前倾角小,倾斜度也要小[4]。

此外,我们可以观察股骨前倾角和后倾角的差异。髋关节前倾角是股骨颈与股骨的内旋角,这个程度是有一个区间范围的:

后倾角是指股骨颈与股骨的外旋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Tonnis等人的研究,正常股骨的角度被认为在10°-25°之间[5]。研究人员还发现,在538个髋关节中,52%的髋关节存在股骨侧弯<10°或者>25°,或者存在股骨畸形。股骨侧弯严重减少者占5%,股骨侧弯中度减少者占17%,股骨侧弯中度增加者占18%,股骨侧弯重度增加>35°的占12%。48%的患者股骨正常。

通过股骨形态的显著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将一种硬拉形式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是不合适的。该数据还表明,根据猜想的力学优势并且忽略个体的形态学来采用特定的硬拉方式可能还会降低你产生最大力量的能力。

上图1表示正常的髋关节角度,图2和3则是可能的变式结构。对于图2这个人来说,TA可能需要传统硬拉,也可能更加适合窄距深蹲。对于图3这个人来说,TA可能需要相扑硬拉,也可能更加适合宽距深蹲。

此外,当选择合适的硬拉方式时,基因差异和肌肉发达程度也是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髋关节灵活且大腿发达的人会更加倾向于相扑硬拉。相反,大腿相对上肢不那么发达但是背部很强壮的人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传统硬拉。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硬拉方式。

就我个人而言,传统硬拉就感觉非常别扭,我几乎没有怎么练过传统,基本上只练相扑硬拉。我的相扑成绩在稳定的进步,动作也感觉非常舒服。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体重级别下,不同人的身高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更高的人可能不得不因为自己的身高而多移动一点距离。那么,矮一点的人算作弊吗?我们应该通过尺字或者板块硬拉来标准化杠铃的位移吗?

对于其他两项而言,为什么卧推没有固定的握距,深蹲没有固定的站距?如果相扑硬拉是作弊,那么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看待。

总结

之所以我们没有标准化三大项的站距或者握距,就是因为这样会过于复杂,而且同时限制了不同人的力量表达。不同人举(拉/推)起最大重量的能力是基于找到最适合TA身体结构和个人喜好的最佳技巧。

因此,我不认为相扑硬拉是作弊。两种硬拉都练一段时间,然后用你感觉最强壮且最舒服的变式来训练就好了。有的人更适合传统,有的人更适合相扑,而还有的人两种都可以。

参考文献:

[1]ESCAMILLA, R. F., FRANCISCO, A. C., KAYES, A. V., SPEER, K. P., & MOORMAN, C. T. (2002). An electromyographic analysis of sumo and conventional style deadlifts.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34(4), 682–688.

[2]ESCAMILLA, R. F., FRANCISCO, A. C., FLEISIG, G. S., BARRENTINE, S. W., WELCH, C. M., KAYES, A. V., … ANDREWS, J. R. (2000). A three-dimensiona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umo and conventional style deadlifts.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32(7), 1265–1275.

[3]Lequesne, M. (2004). The normal hip joint space: variations in width, shape, and architecture on 223 pelvic radiographs.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63(9), 1145–1151.

[4]The Gender Difference of Normal Hip Joint Anatomy.

[5]Prevalence of Femoral and Acetabular Version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ip Disease: A Controlled Study of 538 Hips – Till D. Lerch, Inga A.S. Todorski, Simon D. Steppacher, Florian Schmaranzer, Stefan F. Werlen, Klaus A. Siebenrock, Moritz Tannast, 2018. (2020).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