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亲爱的自己》阚清子教育观引争议:“跪族”父母以为给孩子的是爱,其实是毒

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要不多不少刚刚好,

要让他努力地扎根汲取我们的爱以及更深层次的营养,

更紧密地拥抱,触碰到彼此更深处的灵魂。

——教育编辑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阚清子最近在《亲爱的自己》中,饰演了一位妈妈:张芝芝。

张芝芝这个角色多少是让人同情的:处处讨好,处处奉献,却处处都是个小透明。

张芝芝老公有点凤凰男的味道,夫妻俩但凡有争执,甭管对错,她都会第一个低头,百般讨好;

而她的婆婆重男轻女,每天都在催生二胎, 但她也无力抗争,只能拉着自己的好朋友去当说客。

追剧的网友们一边吐槽着这种狗血家庭,一边又嫌弃着张芝芝,

尤其是她在教育上的“跪式社交”,让许多家长感到窒息。

网友们不自觉地就把她和《三十而已》中的同样为孩低头的顾佳联系了起来,但是她的做法却和顾佳截然不同。

首先,她想要跨越的阶层更大。

顾佳的情况是自己已经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在不考虑经济的情况下,为了入学名额而去向富太太低头。

但是张芝芝身上的问题是经济是她最大的软肋。

她和自己的婆婆算了一笔账,为了让孩子上学,他们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喝下午茶,顾佳是为了更好地收集一些有利信息,直接出手买下了一个甜品店;

而张芝芝则是为了融合“精英妈妈圈”,到后来连点杯苏打水的勇气都没有。

从妈妈圈来说,别的富太太都是穿的定制、古董旗袍,而张芝芝的衣服在她们眼中就是过于寒碜。

她和顾佳目的不同,顾佳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拉资源,找机会,所以才一步步地走进了太太圈。

但是她只是为了维持自己孩子的“精英朋友圈”。

她天真地认为只要孩子呆在“精英朋友圈”,那么哪怕自己不是精英,自己的孩子也一定可以成为精英。

顾佳始终是为了更好的抬头而暂时的隐忍,她和太太们的相处看似是她在低头,其实仔细算来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彼此需要。

而张芝芝的强融并不像顾佳那样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转机,反而是危机四伏。

为了讨好妈妈圈,自告奋勇做派对策划案,结果自己没有能力,还得麻烦自己好朋友的男朋友去做。

妈妈圈中,张芝芝始终是跪着的那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让孩子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没有错,错就错在忽视了自己的能力,

以为挤进了圈子就是成功,却忘了后面还有无数的路要走。

如果说顾佳在讨好中还有反抗的勇气和底气以及做自己的能力,

那么张芝芝则是完全放弃自我的讨好型人格。

看似伟大的母爱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傲慢与偏见》中有这样一段话,描写的是他人眼中的讨好型人格:

“她不过是个好脾气、热心肠的年轻女人。我们很难讨厌她,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把她放在眼里。”

讨好型的人,往往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人在乎的是讨好者带来的便捷与服务,而讨好者也愿意被当作工具人。

如果自己这个工具一旦不再被需要,反而讨好者自己就会因为自己不再被需要而陷入深深的恐慌之中。

很不幸的是,很多讨好者不光在日常关系中如此,在为人父母后,面对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

以爱的名义,宠溺孩子,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最好的;

把孩子捧在手心上、对孩子言听计从,他们担心孩子不爱自己了,更担心孩子会记恨自己。

在亲子关系上,讨好型父母的未来可以一眼望穿:跪着的姿态,期望只能换来失望。

很多讨好型的父母想不明白:

为什么父母为了孩子忍让一切,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失控?

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付出一切养出来的却是白眼狼?

还记得那几张刷屏的照片吗?

妈妈为了劝导孩子上学,在儿子面前长跪街头一小时,全网哗然。

可是妈妈的长跪除了感动了自己,愤怒了网友外,对孩子有一丝一毫的触动吗?

并没有!

儿子彷佛早已习惯了一切,把两条腿架在凳子上,懒洋洋地玩着手机,悠然自得。

甚至他还拍下了妈妈对自己下跪的照片,配上“开心每一天”的文字,得意洋洋的发在自己的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孩子来说,幼年时,即使是跪着的父母他们仍需仰视,因为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他们都还尚需父母照顾;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跪着的父母就越来越低,他们的视线会慢慢地从仰视变成平视、最后变成俯视。

他们会错误的认为在亲子关系中,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者,自己的需求永远前提。

而父母对他们的爱与满足不过就是一场“交易”:

只有你们满足了我的要求,我开心后,我才会让你们开心。

于是当有一天,父母本身不具备约束力,而父母的能力又不再能够满足孩子的欲望时,孩子就会把这些家长无情抛弃。

对于孩子来说,抛弃的不是父母,是工具。

“跪族”父母以为自己给孩子的是养活未来的爱,但其实他们给孩子的其实是杀死自己的毒。

德国脑科学家Hüther说:

“当人们隐藏起真实的自己时,也许表面上他们获得了成功,但他们从来没有过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永远无法放手。

他们无法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总是感到紧张,他们必须一直不停地努力,

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重视,竭尽全力用世俗的成功去填补内心的缺爱和安全感缺失。”

如果打开搜索,输入“父母 讨好型 孩子”这几个关键词,出来的相关词条有将近300万条。

近些年来大家一直在讨论原生家庭,就是因为原生家庭所带给我们的影响虽然并非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确实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可以重新得到个体自由。

而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往往就是起步于原生家庭,往往是有两种成因:

一种是极度缺爱,缺乏来自父母的肯定。

就像美女作家蒋方舟曾说过,

自己也是成人后,在和朋友的交谈中才慢慢发现自己是讨好型人格,而自己这种讨好行为就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

妈妈在小时候就极少肯定她,于是为了让妈妈表扬自己,她就拼命的去表现去迎合,去做一些让妈妈开心的事。

但这样成年以后的她很困扰:

总是不自信,总是要靠别人的认可才满足,总是不敢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她直言:“很累,我再也不想讨好别人了。”

另一种则是“行为遗传”,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

跪族父母有的时候自己跪还不满意,还会拉着孩子一起跪。

就拿张芝芝来说,她对精英妈妈圈的努力攀附以及格格不入的行为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女儿,

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一提到苗苗小朋友不和自己玩了,妈妈就如临大敌,惊慌失措。

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在心理排位上,自己是排在苗苗之后的,

“我可以不开心,但是我不可以让苗苗不开心,要不她就不和我玩了。”

讨好型人格的小朋友,在交友上,永远都是被无视、被委屈、被选择的那一方。

跪族父母,无论是对外跪,还是对内跪,亦或是内外兼跪,都会给身边最亲密的人带来困扰。

张芝芝的“跪式社交”,让自己的老公一次次的和自己产生分歧,从心底瞧不起自己;

让婆婆一次次的无理取闹;

让自己一次次的委屈受伤;

让一心想培养出来的精英孩子跟着跪在了低处。

但在现实中,这样的父母也不在少数。

打开知乎,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

“妈妈是讨好型人格,我也被教育成了讨好型人格怎么办?”

“妈妈是讨好型人格,亲戚对她的要求,她总是逼迫我为她完成,怎么办?”

每一位父母都是曾经的孩子,而每一位孩子都是未来的父母。

贵族精英培养的起点并不是你强融进什么样的圈子。

真正的精英培养靠的不仅仅是钱,还要靠父母坚定的爱、独立的姿态、文化的熏陶和内心广阔的格局。

“站着,别跪着!”是父母想要展开贵族教育的第一步。

爱喝葡萄酒的人都知道,想要酿造一瓶好的葡萄酒,好的酿酒葡萄至关重要。

而想要种出好的酿酒葡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种植葡萄的土壤就不能太肥沃,给的水分也不能过多。

当土壤过于肥沃、水源过于充足时,葡萄藤就不会拼命把根扎向深处,汲取营养。

这样的葡萄藤,只会疯狂的结出一堆无用的大果子,看似肥硕却食之寡淡,这样的葡萄是不会被拿去酿酒的。

而略显贫瘠的土地,不过于充沛的水分,会让葡萄藤拼命将根部尽量扎向深处,

这样种出来的葡萄才会拥有更浓郁充沛的果实风味。

种植酿酒葡萄是一门艺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是土壤,而孩子就是那颗葡萄藤。

我们给予孩子的爱,要不多不少刚刚好,

要让他努力地扎根汲取我们的爱以及更深层次的营养,

更紧密地拥抱,触碰到彼此更深处的灵魂。

只有这样的爱,才牢固而可靠。

愿你我都能和孩子手拉手,好好地平等站立,携手一起去看更丰富的世界,

感受更为广阔的内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澜清 。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