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去过头陀,因为真正吸引我的是头陀的臭豆腐,那种臭中带香的感觉一下子把我带到几年前在绍兴吃过的味道。其实我并怎么喜欢吃臭豆腐,我只是寻找那种感觉和回味罢了。

我查了一下,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头陀,素有头陀桥之称,以古时僧人募修石拱桥而得名,是黄岩重要的商埠,曾是历史上的“三桥”之一,集贸市场与路桥、院桥齐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陀镇距黄城11公里,北与临海尤溪镇毗邻,是连接黄岩东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资料显示,头陀河流密布,川流不息的永宁江自西向东环流镇西南,元同溪自北向南流入永宁江,江北渠道系人工灌溉渠道,依据地势沿山开凿,自西向东横贯全镇,内河纵横交错,总长达24.3公里,这就为那个年代的商业船运创造了条件。

头陀三面环山,西北部崇山峻岭, 最有名的是划岩山,东南部大片平原,背山面江,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平原。

据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记载:“头陀桥在县西北二十里,乾隆庚寅僧荣法募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陀桥横跨河两岸,桥长约30米左右,宽约8米,桥的长度等于此处河的宽度。

滨江路沿河筑有一排10来间的木结构的民居,前有埠头。这就说明,老街的西面沿河而筑,人们择水而居———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要素,船运也需要黄金水道。

有人说,头陀老街呈鱼骨架形,西靠河东临路,纵贯南北,横穿东西。在我看来,老街很符合中轴线建筑特色,又完全是徽派风格。房顶斗翘,屋檐下精美花雕,无不体现了工人师父的技术精湛。尤其是人物构造,活灵活现,神态逼真,展现老街人丰富的思想品格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可惜的是,文革时期,好多雕塑人物面部被削掉了,不知道为什么?

靠河的有桥东的滨江路、老桥街,靠路的有大行路、老桥街西、大樟街等,东尽头就是老马路,即新公路未修前东往黄岩城区、西往宁溪、北往临海尤溪、南往澄江的主马路。主街为头陀中街、老桥街西,其次为大樟街、大行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老街的第一栋建筑物是两开间水泥二层立地房,当中一间门面是电器修理店。后面一排是L形木结构房,当中有两开间转角门面,位于太行路、头陀中街的三岔路口,应当是传统意义上的“老街第一店”,街口黄金地段,门面约20平方米,综合了小店与南北货大而全的特点。

中街,约百米,下街长80米,中、下街全长180米左右,出下街就是老马路了。下街最窄的街道2米左右,当中有5间大寨式的青砖筑造的二层楼房。

老街几乎都是木制门房,虽然破旧,但环境不错。当你从骑楼下走过,不管是下雨下雪,身上都不会淋湿,这种建筑特色虽然其他地方也多,但没象头陀那样的人性化。

老街至今仍然住了不少人,很多是从长潭水库移民过来的。他们祖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老街,守护的不仅是家园,还有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和对老街的爱。

当你踏在头陀老街青石板路上,仿佛踏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宁静又远离喧哗的世界,犹如头陀的名字一样,苦中修行,洗涤心境。靠在墙边,仰望天空,来过未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