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媒体部第一帅崽47。

上周末和朋友出去玩,大家聊到有没有对象的时候,好几个人都迟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大家齐刷刷地看向了平日里专为朋友们答疑解惑的我…….

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代成年人之间的这种模糊关系:两个人做着情侣该做的事,可是当别人问起你是否有对象的时候,你也说不明白。如果你也正身处一段这样一段关系里,那么,实际上你很可能是进入了一段“情境关系”

01.什么是“情境关系”?

Paulette教授指出,情境关系指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浪漫关系。在这段关系中没有承诺,也没有标签定义。它意味着你们不仅是朋友,不止于炮友,还可能是一切无法准确定义的亲密关系模式。

通常来说,情境关系在生活中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

1) 长期型:又称常年备胎。两个人在长时间的生活里,一直以恋人的模式相处,却一直没有明确过对方身份,也没有提及过未来。

2) 时间型:间歇性恋爱。对方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出现时全情投入、感情激烈,消失时没有踪迹,让人一直徘徊在“我们究竟是不是情侣”的疑惑里。

3) 空间型:受条件限制的限定情侣。当事人因为一些特殊场景(如出差、外派),有期限地停留在某地。在此期间,他与对方以恋人方式相处,但一旦驻留结束,就会离开此地随即结束关系。

随着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越来越开放,“情境关系”也正在变得愈发普遍。根据美国一项基于2647个样本(18-59岁)的在线调查,有69%的人对于ta们和正在交往的某个人之间的关系有所困惑,不能确定那是否能够算作在约会。另一项针对女性的调查则显示,73%的女性也说她们“经常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在约会中”。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种不确定的关系,而不愿主动脱单、快快乐乐地谈恋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大家为什么选择情境关系?

人们之所以选择情境关系,主要有这四个原因:

1) 首先,这与依赖度有关。

Carl Rusbult在关于亲密关系的“相互依赖理论”中指出,当一个人在关系中的依赖度过低时,人们倾向于不做出承诺。

影响依赖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替代性选择。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如今我们拥有的替代性选择远比过去更多,也更容易获取。因此,我们很难对眼前的关系感到完全满意,不愿做出承诺。

替代性选择不仅仅是可供选择的对象,还包括其他生活方式。相较于从前,现在我们在职业、生活地点、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更自由的选择。但和一个人明确关系,意味着要考虑两个人共同的未来,会让人失去一部分其他可能性。

最后,人们需求的碎片化也会降低对关系的依赖度。过去,伴侣需要承担知己、恋人、合伙人等多种角色,但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可能无法满足另一个人所有的需求。如今,人们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关系中满足多样的、碎片化的需求(比如身体需求、生活陪伴、灵魂伴侣、合作伙伴,等等),所以人们更不愿受缚于一段唯一的亲密关系。

2)社会文化改变了人们对人际的期待,个人发展更为重要。

以前人们渴望通过恋爱获得生活上、资源上的稳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于是,个人的发展(不论是职业还是自我认知方面)被置于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然而,一段正式的亲密关系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不断磨合,在交往的过程中还可能带来大幅的情绪起落,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个人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此外,一旦关系结束,人们还面临着失去一定社会资源(包括名誉、社会地位等)的风险。所以,人们越来越渴望以一种“低结构化”的方式来探索关系。它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也是一种更安全的试探。

3) 性别观念的逐步改变。

其实男性对感情的态度一直都是情境式的。他们倾向于抽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关系,或是在空闲时才会顾及到另一半,所以情境关系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提高,男性在亲密关系中开始面临更高成本和威胁,比如财产分配和子女抚养的问题等。对一些人来说,亲密关系带来的好处更少,代价更高了,于是男性越来越不愿意进入一段确认的关系。

对于女性来说,当她们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依附”于伴侣时,会较快确认一段关系。但当她们在社会上有了更多话语权和上升空间后,就不必再通过伴侣获得资源和安全感。她们对伴侣的要求变得更高、更多元,这也就提高了她们进入关系的门槛。

4)最后,可能与人格有关。

回避性人格的人,更难承认和开始一段关系。

在依恋类型中,回避程度较高的包括疏离型依恋恐惧型依恋。疏离型依恋的人一旦和对方走近,就会开始控制自己和对方的距离,避免过于亲密;而恐惧型依恋者会时而疏远时而亲近,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害怕失去对方的爱。

回避型依恋可能源于小时候照顾者的冷漠。当孩子感到痛苦或者紧张时,他们无法得到来自照顾者的关爱,甚至会被训斥。渐渐的,这些孩子学会更多依靠自己、避免依靠他人,长大后,他们也会因为害怕失望而难以进入关系。

03.那么,情境关系到底是好是坏呢?

首先,情境关系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和亲密关系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

1) 减轻压力,让人敢于尝试。

Travis McNulty指出:“情境关系减轻了开始一段恋爱关系的传统压力。”当你对一个人有好感时,会担心性格是否合适、条件是否匹配等。然后,你就会连开始的勇气都没有。但情境关系并不要求你马上做出决定,你可以没有压力地先开始接触,以后再做打算。

2) 提供充足的磨合和考虑时间,能更谨慎的做出决定。

通过不会很快就确认的关系,人们可以利用相处过程中的经验,更好地向对方传达自己真正的需求。

比如,约会一段时间后两个人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让你犹豫是否要继续下去。这时候,如果我们必须做出“谈或不谈”的决定,就很可能做出不明智的选择。但情境关系赋予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我们更充分的与对方磨合,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到那时再确认关系,其实是一种更负责的做法。

3)有了探索更多可能性,以及自我实现的机会。

人们不会有像男友/女友那样既定关系带来的束缚,能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关系中产生的变化和可能。同时,由于一段情境关系并不要求个人承担恋爱义务,人们可以把精力更多地花在个人发展和职业追求上,这对于自我的成长来说也是更有收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

这些好处的发生,都需要基于双方对这种亲密关系形式达成共识。不幸的是,现实中双方通常不在同一层面上,或是即便开始达成了共识,也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延伸出不同的期待。

于是,便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人有更强烈的感觉,希望将情境转变成真正的亲密关系,而另一个人只喜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可能就会给其中一方带来很强的不安全感。沮丧、困惑、受伤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更严重的话还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此外,Steinberg还指出,情境关系会阻碍人们练习许多重要的生活技能,包括如何开展较为艰难的对话,如何处理亲密的边界、应对冲突,等等。而且,由于这种关系可以及时地帮人解决孤独感,不仅让人逐渐失去独处的能力,还会让人失去追求真正志趣相投的伴侣、建立承诺性亲密关系的动力。

04. 那么,我们如何打破僵局,推进关系?

作者说:

其实,情境就像虚假的安慰,它本质上缺乏真正的亲密感和脆弱性。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情境关系中,或许可以更全面、更高程度的满足个人需求,但长期来看,这种关系会让人一直逃避恋爱的责任,久而久之,会影响一个人完全投入一段关系的能力。我们不再信任彼此,不再真挚,到最后,可能你永远都不知道真正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模样。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我们并不建议人们以这种方式去逃避一段亲密关系应该面对的责任。

可以勇敢去爱,也愿意去承担起恋爱中的所有责任和风险,这才是爱情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