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出身于江苏富族,其祖上是明朝的世袭锦衣卫千户。虽说到了清朝,锦衣卫千户的职务是没办法世袭了,但是李氏一族经过数代经营,已经是当地“田园连绵,阡陌纵横”的大地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卫剧照)

李卫出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大年初一的早上,由于日子生得特别吉利,因此他自幼便很得宠爱。

本来,李卫承载了家人的厚望,要通过好好读书,走科举考试的路子。怎奈在他10岁那年,父亲病逝。由于失了父亲的管束,母亲又对他特别宠溺,因此李卫的学业渐渐荒废,以致数年下来,也仅只能看懂《资治通鉴》。

尽管学业不精,但李卫却对做官饶有兴趣,于是在他30岁的时候,先是捐了个监生,后又花重金捐了个兵部员外郎(从五品官员)的职务,从而开启了他的为官之路。

李卫做官,不畏权贵,做事又极公允正义,因此在康熙晚年,曾得到了朝廷重臣张廷玉的赏识。就连康熙也曾夸赞道:“曹郎心实任事如李卫者,盖无几人。”

当时,欣赏李卫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十三爷胤祥,通过他的引荐,李卫追随了还是雍亲王的雍正。

谁也没想到,这个既没有什么才学,靠捐官进入仕途的李卫居然在雍正继位仅五年的时间里,竟从一个兵部员外郎,一跃成为了直隶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并且还深得雍正宠信。

要说,隆科多和年羹尧能成为雍正的股肱大臣,那是因为他们既是雍正的外戚,又有拥立之功。

李卫既没有显赫的出身,又没有拥立之功,那么他又是怎么取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器重的呢?

李卫有他的独特之处。

李卫只是大地主出身,比起朝廷里那些官员复杂的出身背景要简单得多。

李卫虽然没有才学,做事简单粗暴,但是他在处理政务上,不仅很有些手段,而且他还不畏权贵。

要知道,康熙晚年施行仁政,导致吏治废弛,贪污成风。再加上九子夺嫡等造成了国库亏空,也就是说,雍正面对的是个急等着处理的烂摊子。

(雍正剧照)

这种时候,李卫的存在对雍正而言,便显得尤其可贵。

别说,雍正还真没看走眼,李卫在任上还真是解决了几件颇为棘手的大事。

一、严打私盐。

起初,李卫被下派到云南做了盐驿道,在他上任上,盐政和驿站都很快得到了整肃,由于政绩卓越,不到一年,雍正就提拔他为布政使,同时依旧兼管盐政。

雍正三年,李卫再次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

当时,食盐受清政府垄断,在实行官督商销的制度下,盐商必须从清政府盐政部门购买,再卖给老百姓,因此这种渠道的食盐被称为官盐。

不过,由于清政府允许,盐商有涨价的权利,所以官盐的价格一直比较高。

但是相对于官盐而言,在两浙相邻的两淮盐区的食盐价格就比官盐便宜。一些私盐贩子就从两淮贩盐到两浙一带销售,以致官盐行销不畅。而因有利可图,私盐贩子越来越多,竟至一些盐贩随着组织扩大,再加上又有官员包庇,势力渐强,竟成了敢和官兵争斗的盐枭。

李卫上任后,对负责盐政的官员进行了整顿,同时他还对盐枭进行严打。此外,他还在各处水域和陆路,安插官兵巡逻缉私,一旦发现私盐贩子,便以重罪处治,而那些与盐枭勾结的达官贵人也纷纷遭到了他的弹劾和严打。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打,盐枭不仅全部铲除,打击私盐更是成了工作中的常态。这样一来,私盐贩子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最终肃清了两浙盐政,并且保证了国家盐税。

二、兴修海塘。

雍正五年,李卫由于政绩突出,再次被擢升为浙江总督,主管巡抚事。

李卫看到江浙一带的百姓多遭海潮侵袭受灾,农业和生命财产皆难得到保证,于是他每年都要上奏,请示整修海塘。

本来整修海塘由政府开支,但一方面,要支款先要上奏,另一方面,就算批准,拨来的款项也往往入不敷出,根本不够工程所需的费用。

李卫不等不靠,干脆自筹,最终想方设法解决了困扰地方百姓的水患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剧照)
三、扫黑除恶。

李卫在任上时,江浙一带的治安非常混乱,不光黑社会势力集结,还有盗匪出没。

李卫经过明查暗访,了解到之所以会盗匪横行,是因为地少人多,许多人无以为业,只能以此为生。

同时又因为地方官吏多有包庇,常以替身代替受罚,使其逃脱罪行,以致江浙又有“江南多盗”的名声。

一方面,李卫加大力度惩黑除恶,另一方面李卫又招募无业游民开垦农田及开展手工业等,以帮助他们有谋生的手段。

由于有田可种,有工可做,江南一带的盗匪居然大幅度减少,李卫也因此得到了雍正的嘉奖和称赞。

不过,李卫也有性格上的缺点。

他性格刚直,不畏强贵。又仗着雍正的宠信,根本不把他的领导放在眼里,这样一来,他不光经常被人弹劾,而且他在朝中几乎没有朋友。

好在,雍正是个非常有个性的皇帝,他并不看重官员本身的学识,反而更注重官员在任时的工作能力,因此他对李卫一向不吝夸赞,对于那些弹劾李卫奏疏,更是置之不理。

可是,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就驾崩了,那么乾隆继位后,又是如何对待李卫的呢?

乾隆在位后,李卫已经担任直隶总督了。

乾隆在位的时候,不仅否定了雍正的一些改革举措,还对雍正器重的重臣多有打压。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等,都没能幸免。

李卫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得罪的官员对他多有弹劾,另一方面乾隆自诩是个文武皇帝,因此对于李卫这样没读过书的官员颇看不上眼。不过好在李卫在乾隆继位不久便病逝了,因此他没有张廷玉和鄂尔泰的难堪经历。

李卫去世后,乾隆以总督的丧礼级别厚葬了他,并赐谥号“敏达”。

只是,当乾隆得知江浙百姓为李卫立神像纪念时,却勃然大怒,不仅捣毁了李卫的塑像,还声称:“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