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深度军事】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摘要:二战时期各种武器争奇斗艳,手枪显然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各国也开发研制了很多种手枪,,自然各有长短,那么二战时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枪分别都是哪一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时期各种武器争奇斗艳,手枪显然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各国也开发研制了很多种手枪,,自然各有长短,那么二战时期最好的和最差的手枪分别都是哪一款?
作为中国人,要说二战最好的手枪,自然憋不住就想大喊一声:“盒子炮!”。自来得、驳壳枪、快慢机、匣子炮、二十响、匣枪、盒子炮……光是这些名字,就知道这枪在中国流传范围有多广。因为二战结束后,负责接管德国毛瑟工厂的是一个二逼美国军官,莫名其妙下令烧了毛瑟工厂很多原始档案,不知是要掩饰什么暗黑勾当,反正现在毛瑟系列长短枪都没了出生证明,也没了原始发明人证明,现在一般认为是费德勒三兄弟,毛瑟是专利持有人。驳壳枪发明以后,在欧洲不受欢迎,他们不缺武器,这款手枪当手枪嫌大嫌重,嫌威力过大,打起来枪口上跳特别严重,没什么准头。当冲锋枪又嫌短,威力射程又太小了。
所以,驳壳枪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一款武器,按欧洲人的审美观,还嫌它丑,在1930年代初西班牙人还设计了自动射击模式,就是中国人俗称的“快慢机”。在驳壳枪具备全自动功能前,它也当不了冲锋枪。还好驳壳枪命不该绝,当时正是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赶上国际上对中国武器禁运,而驳壳枪是手枪,算是自卫武器,就不在禁运之列,这样就可以堂而皇之进入中国。
这一来,好家伙,这真是专门为我们设计的东西,大木匣子欧洲佬挎着嫌重嫌难看,咱们一挎—— 威猛!手柄接枪匣那个铁扣上,再弄块大红绸一挂;完美!上到中央军的猛男将军,下到占山为王的绿林响马,有把大匣子一挎,一样都是美滋滋!

令欧洲佬头大无比的枪口上跳,这在中国还算是事?持枪时无论外翻四十五度,还是内平九十度,都是酷炫姿势,同时又完美解决了枪口上跳的问题!等有了快慢机,双手持枪张开双臂持平,一开枪可以自动横扫到双手交叉,整个正面两排子弹泼洒过去,完美覆盖。什么东西到咱大中国一流行,山寨的热情真不是盖的,花样翻新到炫目:先是有商人要走军队门路想送礼,实在是买不到大红九自来得,就跑天津大沽船厂请人山寨,别的材料、工艺赶不上原品不要紧,咱们先照好看了造,加厚烤蓝,精心打磨,咱让他能照出人影来当镜子用!漂亮吧?
于是镜面匣子热销!山西阎老西要统一弹药,减轻后勤负担,山寨出了11.43毫米的盒子炮,这个太猛了!大眼匣子热销!河南老财们善于结寨自保,跑巩县兵工厂当甲方买主下单,提要求得省子弹节约成本,在日本兵九二步兵炮都没法子的土围子上,得打的远,打的准,乙方巩县兵工厂的工程师发际线都后移了,终于给出解决方案:我给你枪管加长不就得了?长苗匣子诞生!……
德国出口中国的驳壳枪,据说有一百万支,后来西班牙改成全自动,就是抢了德国人的中国生意,德国人自己也反过来山寨西班牙加装快慢机,但都比不上中国自己的山寨,中国几家兵工厂的产量加一起总共超过四百万支,所以其实真正德国原品最多的,不是我们中国,是苏联,苏联政委们也特别爱用大红九。
所以在中国,二战最著名手枪,是毫无悬念,非驳壳枪莫属。
当然,二战时性能胜过驳壳枪的手枪多了,例如,美国的M1911。这把枪是1911年起生产的.45 ACP口径半自动手枪,一经推出就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并一直维持达74年。M1911曾经历了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战以及波斯湾战争等多场战役,是美军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武器。特点是结构简单,利于拆解组合,而且机构动作可靠,安全性好,故障率低。该枪最大不足是威力大的同时带来了重量大体积大、射击时后坐力大、影响射击精度等问题。但它的性能十分稳定,而且枪身非常美观,是二战手枪中的经典之作。由于性能可靠,该系列手枪从1911年列装美军以来,到1985年才被换装。在美军中列装时间长达70多年,总产量超过了250万支。甚至,当美军想更换手枪的时候,遭到了很多官兵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把枪结构简单,零件数量较少,比较容易拆卸。故障率低,使用寿命也长。在最初的试射中,这把枪射击6000发子弹后,依然没有出现问题。虽然弹夹只能装7发子弹,弹容量不大,但是威力大。11.43毫米的大口径,一枪就能让敌人失去战斗力,专业术语叫“停止作用出色”。在太平洋战场上,很多美军官兵就是拿着这把枪,应对日军“肉搏”战的。
还有德国的鲁格P08,这是乔治·鲁格在1900年研制的博尔夏特手枪的改进型,实验品于1899年研制成功。1900年开始投入改良品的生产,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定位为自卫武器,在德军服役达30年之久。 鲁格P08式手枪配用两种子弹,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和7.65毫米手枪弹。P08造价较贵,构造复杂,零部件较多,易于卡壳,甚至是会出现炸膛现象的缺点,而且肘节式闭锁机构在日后的轻武器设计当中也逐渐没落。因此该枪在1938年被德国卡尔·瓦尔特武器制造厂生产的P38手枪取代, 截止到1942年停止生产为止,德军制造了205万支鲁格P08。
卡尔·瓦尔特从1906年开始设计半自动手枪。1938年,设计的军用型手枪被德国陆军定为制式手枪,取名为P-38式。当时设计瓦尔特P-38的目的,是为了替换成本昂贵的鲁格P08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大约100万支P-38式手枪。1945年,卡尔·瓦尔特武器制造厂被拆毁。后来,P-38式以P1的名称装备联邦德国国防军。

苏联的M1895纳甘左轮手枪也不错,于1886年开始设计研发,于1895年开始在比利时的列日市正式投入生产。后来产地改成了俄罗斯,苏联红军与执法部门把这款手枪当作制式手枪使用。
M1895纳甘转轮手枪拥有独特的设计结构,在枪管的前部设计有消声器安装接口。弹药采用的是7.62×38毫米子弹,转轮上设计了7个弹巢,可以安装7发7.62毫米纳甘弹,这种子弹又称为7.62×38毫米R弹。M1895纳甘转轮手枪生产超过200万把,当年曾经被俄罗斯帝国陆军广泛的使用。
M1895纳甘转轮手枪一直服役到1952年,当时苏联完全列装马卡洛夫手枪,这款手枪才开始退出苏军前线装备,在一些二三线警卫配备,直到2009年才全部退役。

最差的手枪,肯定应该是美国为欧洲德国占领区的抵抗运动特别制作的“解放者”,用飞机朝德国后方乱撒,就是那种破烂到几乎连回收价值都没有,德国人搜到也绝不会使用,而被占领区的人心里有点想法,可以用来解决有无问题的单发滑膛小手枪,拿着凑到德国兵面前,也不能说打不死人,这种枪打死的德国人恐怕没有被恶心死的多……
还有能得到最差“桂冠”的就是日本的“王八盒子”了。当然这个名字是中国军民根据这款枪酷似乌龟壳外形的枪套而起的,正式的名字是南部14式手枪,是日军在二战时期的制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1925年起成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由于仿制德国的鲁格,所以也被称为“东方鲁格”。设计者为南部麒次郎大佐,外形上模仿德国鲁格P08式手枪。但模仿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卡壳频繁是一直难以改正的顽疾,由于弹匣卡笋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射击时弹夹容易脱落,容易走火。距离一远子弹就乱飞,穿透力极差。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这种手枪瞄准基线较长,精度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战电视剧《亮剑》中,秀芹就曾经打死过一个日军军官并缴获了一把“王八盒子”。李云龙还忽悠她,夸“王八盒子”好用。其实李云龙的用意是想用这把枪,换回楚云飞送他的勃朗宁。
其实,“王八盒子”这把枪,很不好用。需要非常仔细的保养,否则,很容易出现第二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需要手动上膛。不过,日本人就是脑子轴,军刀都能每天擦一遍。所以,这把枪还是成了军官的制式手枪。 “王八盒子”样子很特殊,握把与枪管轴线之间的夹角设计成120°。其射击精度和近距离射击的威力,都算是比较优秀的。在近距离可以击穿钢盔。如果击中人体,子弹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但是,这把枪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击针的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经常发生击发无力和容易折断等致命问题,天气越冷,越不好用。后来,日军给每把手枪,都多配了一支撞针,放在枪套下面的备份弹盒中,以备更换。
我军缴获的“王八盒子”不少,但是,用的不太多。主要是因为弹药太特殊,使用的是8毫米手枪弹。这种子弹,只有日本一家生产。而我国最多的是毛瑟手枪弹。一般用这个的,多是八路军的便衣人员,如武工队之类。而且,用的时候也不会带原来的“王八枪套”。
当然,任何一样武器都是有利有弊,不可能完全没有优点,所谓最好的和最坏的,也只是根据绝大多数人的翼尖来综合评判,并不是就一定权威,就算是一家之言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