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印度在历史上首次作为政治实体的独立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的终结,相反,它意味着诸多争端的开始。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争端是人所共知的,而与葡萄牙在果阿地区的争端则是个较少为人所知的话题。

今天,龙马君就和读者老爷们聊一聊印度收复果阿的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日不落帝国的最后遮羞布

这里的日不落帝国并非指大英帝国,而是最早建立了全球帝国的葡萄牙。

1415年,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派人远航加纳利群岛,从此,葡萄牙便开启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西方人魂牵梦绕的印度,从此,葡萄牙在印度有了立足点。

整个十六世纪,是葡萄牙帝国的黄金时代,凭借着西方近代文明的成果,葡萄牙人在亚洲、美洲和非洲攫取了大片的殖民地,依靠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取代阿拉伯人,成为了印度洋贸易的绝对主宰。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英国和法国的崛起,国小兵少的葡萄牙逐渐无法与英、法这样的大国竞争,大片的海外殖民地沦落他手,原本广袤的葡属印度也就剩下了果阿地区。

果阿地区包括果阿、达曼、第乌岛等地,面积不大,不到4000平方公里,然而地理位置却极佳,是个天然的良港,经过葡萄牙人四百多年的经营,已经成为了葡萄牙在东方的贸易中心,被葡萄牙人誉为“国王王冠上的一颗宝石。”

说果阿地区是宝石,主要是因为战后葡萄牙剩下的殖民地中,就只有富庶的果阿地区还能拿得出手,说它是葡萄牙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最后遮羞布也不为过。

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里斯本

在战后民族国家独立的浪潮中,西方列强纷纷主动或者被动放弃海外殖民地。1947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正式放弃整个英属印度,印度成为一个新生的拥有着广袤领土与众多人口的独立大国。

随着印度的独立,很快,收复葡萄牙控制的果阿地区就被提上了日程,印度开始主动与葡萄牙谈判,以期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人意料的是,已经日薄西山的里斯本却格外强硬,拒绝做出任何让步。在1951年,更是直接把果阿地区由殖民地升格为海外省,意图把殖民地问题变成葡萄牙内政,并进一步在果阿地区增兵,以阻遏印度可能的军事介入。

论实力,当时孱弱的葡萄牙军队根本不可能守住远在万里之外的果阿地区,里斯本之所以这么强硬,是因为它有两大外援。

第一,葡萄牙是北约成员国,众所周知,北约是个集体防御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也就是说,按照这条规定,如果印度敢于向葡萄牙开战,将被视为向所有北约成员国开战,其他成员国将自动参战,不需要获得各自政府或者议会的授权。

第二,葡萄牙和美国之间关系密切。二战后期,葡萄牙将它控制下的极具战略价值的亚速尔群岛提供给美国以便建立空军基地。战后,这种密切关系继续保持,到了1951年,葡萄牙与美国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龙马君虽然没能查到这个条约的内容,但是从名称上看,它至少包含防御同盟与军事援助两项内容。

基于以上两点,完全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里斯本自认为是有底气的,葡萄牙的自身实力虽然不足以吓阻印度,但是身后的北约和美国,足以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

三、尼赫鲁的外交战

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在战后奉行不结盟政策,并不代表它在外交上全无依仗。如果一个小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那大国将对此不以为意。但是,如果一个大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那么,它将成为其他大国拉拢的目标。

基于美葡间的特殊关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多次公开宣称果阿是葡萄牙的海外省,支持葡萄牙政府在果阿问题上的立场。

被美国态度激怒的尼赫鲁转而寻求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支持,另一个超级大国出于拉拢印度的需要,很快给予了相当热烈的回应。当年年底,这个超级大国的主要领导人就组团访问印度,公开表示对印度收回果阿的支持,它的某个喜好玉米的领导人更是发表了一系列重磅言论,甚至公开攻击葡萄牙:

“有一些国家像蚊子一样叮在健康人的身上,这里我所指的是葡萄牙。
“果阿地区必须得到解放,成为印度共和国的一部分。”

美国对印度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关系的升温自然不满,开始酝酿调整对印政策。

1955年底,葡萄牙总理访美,期间声称,如果印度兼并果阿,那将是一个主权国家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他本希望获得美国的支持,然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却顾左右而言他,先是大谈了一番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后又建议葡萄牙在果阿进行公民投票,来显示果阿人不愿意脱离葡萄牙。

当时果阿地区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运动正风起云涌,如果举行公民投票,其结果可想而知。美国的这一表态,等于撤回了之前对葡萄牙的支持。

1956年,杜勒斯访问印度,与尼赫鲁谈及了果阿问题。尼赫鲁要求美国将双方的外交文件公开,被美国拒绝。从这点来看,美国很可能向印度做出了某种许诺,只是碍于和葡萄牙的特殊关系而不便公开。

同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再次访印,在与印度领导人会谈时,艾森豪威尔在会谈中表示,美国将在果阿问题上保持中立。

1957年,印度发生粮食危机,另一个超级大国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双方关系再度升温。这让美国人极度不安,一个不结盟的印度并不会损害美国的利益,但是印度如果倒向另一个超级大国就难说了。于是,美国和盟友也加大了对印度的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肯尼迪时期,这种趋势越发明显。1961年,就联合国谴责殖民主义的议案表决时,美国令人意外地投了赞成票。此时的美国已经认为必须阻止印度这个中立的亚洲大国倒向另一边,和美国同样意识形态的印度应当成为亚洲自由繁荣的领导者。美国开始对印度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随着双方的拉拢,印度的战略地位水涨船高,尼赫鲁和平收回果阿地区的耐心也在逐渐丧失。1958年,尼赫鲁还只是在公开演讲时含糊的表示,在国际事务中,武力不可能排除。

到了1961年,获得两个超级大国支持的尼赫鲁已经开始非常明确的暗示武力收复果阿的可能性:

“葡萄牙把印度政府推向重新考虑除和平方式外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当然我不能说就是现在,但毫无疑问我们将来会那样做。”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果阿地区终于毫无防护的暴露在了尼赫鲁面前。

四、不到26小时的“激战”

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一声令下,3万印度士兵在空军的支援下开进果阿,他们面对的是5千名葡萄牙守军。

装备印度军队的是来自世界主要大国的各式武器,有美制M26潘兴坦克,有来自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军用卡车,也有来自英国的”堪培拉“式轰炸机与恩菲尔德步枪,甚至还有来自捷克的布伦式轻机枪。能同时得到这么多国家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援助,这样的国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不多的。

印度军队的坦克刚开进果阿不久,远离本土士气低落的葡萄牙守军就投降了。到了第二天,战争就结束了,印度军队大获全胜,收复了果阿全境,俘虏3000余人。

此时,距离战争开始不足26小时。

那么美国和北约有没有履行它的同盟义务呢?

在战争前的12月初,美国已经获知了印度即将开战这一情报。然而,美国却没有公开做出任何表示,既没有公开警告印度,也没有调整军事部署。美国的全部举动仅仅是通过多种渠道劝告印度不要动用武力,甚至承诺美国将在6个月内帮助印度和平解决果阿问题。

当然,这样的劝告实在是毫无用处,美国人的底牌早就被尼赫鲁摸透了。

美国也知道他们的底牌早就被摸透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美国来说,毫无损失啊!

五、他们自信起来了

1961年的那个冬季,整个印度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新德里的报纸称这是印度最得意的时刻,印度军队在收复果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战斗精神”让整个世界为之折服。尽管这场战争根本没怎么交火,双方的,可能连一场大型演习都赶不上,但是印度军队的“赫赫战功”还是在整个国家被广泛传颂。

印度总理尼赫鲁也相当激动,他说:

“我国武装部队第一次成为一支非常强大和非常有效的战斗力量,我是深知内情才说这番话的……”

他还认为,印度军队已经足够强大,即使应付巴基斯坦与某个大国的联合进攻也绰绰有余。

在这种乐观情绪的鼓舞下,半年之后,信心满满的印度军队又挑起了另一场冲突。这一次,他们终于明白,他们并非自己认为的那般强大。

客观的说,尽管果阿战争的过程乏善可陈,但战争之前印度的外交却相当出色,它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为顺利解决果阿问题铺平了道路。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达到知己知彼的境地,相对客观的看待对手非常重要,既要明晰对方的劣势,也要承认对手的优势。如此,才能不低估对手,才能采取得当的措施。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