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报》报道,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的一名年轻的飞行员陈鑫浩,在自由空战对抗中、己方兵力规模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同队友“灵活协同、勇敢出击”,驾驶战机以“零损伤”代价打出了17:0的战绩。据“王海大队”大队长杨俊成介绍,这位年轻的飞行员陈鑫浩,“驾驶这款新型改装战机飞行时间刚过100小时”,就在对抗中打出如此骄人的战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篇报道引发的争论

尽管这篇报道的诸多要素已经非常齐全、堪称快要把结论和真相直接怼到大家脸上的那种,但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新闻居然能在部分军事论坛上引发了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争论的是这位飞行员到底驾驶的是什么战机“打出了17:0的战绩”?有些读者借着“改装”这个词,主观臆断说陈鑫浩驾驶的是“某型战机改进型”,至于是什么战机的“改进型”,也得亏《解放军报》配了一张苏-30MKK型战斗机的图片,于是,这个“新型改装战机”就莫名其妙变成了苏-30MKK的“改进型”;

其次争论的居然是这个“17:0”的真实性,还有些军迷质疑,说一架战机“不可能带这么多导弹”、“一场空战,不可能打出这么大的交换比”,故而这么一则报道“大概又是军记在瞎搞大新闻了”;

最后甚至还有人对这个“训练100小时不到就打出骄人战绩”提出了质疑,飞了一百个小时就这么能打,岂不成了天才?

军语“改装”是什么意思?

讲真,大伊万在某些军事论坛上看到这些堪称无厘头的争论和质疑之后,第一反应是:“难道现在中小学还没开学?”第二反应则是:“现在军迷水平咋下降这么厉害?”

别的不说,就拿空军航空兵“改装”的意思来讲,空军航空兵技术术语里的“改装”到底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没人知道?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空军”章节“航空兵训练”条目,对“航空兵训练”、“航空兵改装”规定得非常明确:航空兵训练包括改装训练、战术训练、合同战术训练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飞行员“改变机型训练”、“单机战斗技能训练”和“多战术要素训练”。也就是说空军军语里的“改装”,对于飞行员来说,跟社会上的改装车、改装游艇一毛线关系没有,指的应该是“改换现有机型”,其语义更接近于很多人所谓的“换装”、“更换机型”。

故而,《解放军报》里面关于“王海大队”飞行员“驾驶新型改装战机”的表述,很显然应该被解读为这位名叫陈鑫浩的年轻飞行员,完成了“改换机型训练”后,驾驶某新型战机打出了17:0的战绩,不是说这位飞行员驾驶的是某型战机的“改进型”。这位飞行员驾驶的如果是苏-30MKK或者别的什么机型的技术改进型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里的标准表述,应该被叫做“装备改进”或者“状态改进”。

“17:0”的战绩哪来的?

相比在“新型改装战机”语义上发生的争论,这个“17:0”的战绩从空军的战术训练体系、训练模式、训练装备、乃至报道本身来看,都是更容易解释的:咱们哪怕不谈我军,咱就谈美国空军的F-22A在红旗演习中参与的对抗训练,那动辄100:0、200:0的战绩是怎么打出来的?难道F-22A一架飞机能带100多枚导弹?很简单:

F/A-18的ACMI吊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在空战模拟对抗训练中,战机的火控数据、实际使用武器的效果,都是在翼尖挂载的ACMI吊舱内形成遥测信号、回传到地面控制中心后综合判定的,并不要求战机实际把导弹“打出去”、“能命中”。

美国红旗军演的模拟对抗

另一方面,也由于节约训练成本、提高训练难度、避免战机将更多的时间浪费在往返本场与组织起降上,在一个航次中,对于被判定“击中”或“弹药耗尽”的战机,不需要进行完整的返场着陆与整备程序。按红旗军演的惯例,只需要返回本场通场一次,即可被判定为“整备完毕,可以再度出击”。F-22A、F-35A之类的四代机在面对第三代战机的时候狂刷人头、动辄打出100:1的巨大交换比,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中国战机的记录吊舱

最后,即使是根据报道里描述的,陈鑫浩的这17:0的战绩,也是他和战友们密切配合、勇敢出击共同打出来的,也就这17个“人头”未必是他自己一个人在一个航次里的战绩,而是在一场对抗演练中“王海大队”参战战机的全部战绩。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这个“17:0”的交换比到底是怎么打出来的也应该比较明确了,而且说真的,以“王海大队”的装备机型看,打成这个交换比咱还觉得不够呢。

100小时练就“王牌飞行员”?

最后,说陈鑫浩“进行了100小时的改装训练”就能打出17:0的战绩,从目前空军战术飞机的技术性能来看,也并不奇怪:毕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战术飞机发展、技术层次提升规律来看,战术飞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这样一种特征:即技术门槛越来越高、技术内核越来越复杂,但外层的人机交互端口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傻瓜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发展规律,一方面使飞行员自身的知识储备、理工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也许驾驶第一代、第二代战斗机的飞行员靠初中高中文化水平就能把飞机飞起来作战了,但驾驶四代机的飞行员大概率得理工科硕士水平才能把飞机的系统架构玩明白;

另一方面也使飞行员个人的战术素质相比早期空战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相比一代机、二代机还很大程度上依赖“天赋流”飞行员,四代机甚至三代半战机对飞行员“飞行禀赋”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只要能够迈过四代机极高的技术门槛,很容易就能打出令人咋舌的战绩。

从近年来中国空军、美国空军对第四代战斗机、三代半战斗机的实际运用来看,大多证明了这一点:

如美国空军2018年有F-35A型战斗机实际参加的“红旗”军演,有些参演飞行员在F-35A上只飞了十几个架次、飞了几十个小时,就能把驾驶F-15C、F-16C的老飞行员们按在地上打,交换比大得令人吃惊;

而中国空军列装苏-35S之初,得益于苏-35S上面的那套“决斗”格斗空战辅助系统,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的新飞行员就在近战格斗中成功压制了北部战区某旅“金头盔”王牌;

现在“王海大队”的年轻飞行员参与改装训练不到100小时,就能打出17:0的战绩,再度证明了这一点。

歼-20“大杀四方”

故而,大伊万说了这么多、辟了这么多谣,“王海大队”在近期到底驾驶的什么战机、在空战演练中打成“一边倒”,其实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必然是从去年开始换装、年底左右换装完毕、一直在紧锣密鼓组织训练、已经初露獠牙的歼-20战机。(大伊万去年7月介绍“王海大队”换装歼-20的文章)

而从“王海大队”此次演练的战斗表现来看,大伊万反倒觉得没什么太意外的,毕竟歼-20型战斗机从2018年开始在某基地参与空战对抗以来,基本上一直都是大杀四方的存在。甚至在对抗早期对其性能进行了极大限制、比如在有意削减其隐身性能的情况下,都能把中国空军列装的所有第三代、三代半战斗机打得落花流水。

而去年的“金头盔”、“天鹰杯”与“红箭”前后,歼-20与歼-16、歼-10C等机型的对抗,甚至做到了三代半战斗机在有完备态势感知、目标指引体系支援、且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打出大交换比。有消息说,参战的三代半战斗机被打得丢盔弃甲不说,连作为体系支援核心的预警指挥与控制飞机都被“击落”,自身除了1架歼-16靠拼死突击换掉1架歼-20,在面对歼-20战斗机时几乎没有任何斩获。因此,从某基地实施的模拟空战对抗来看,“王海大队”这次面对兄弟部队三代半战机打出的大交换比,只是再度证明了歼-20的战斗力。

“王海大队”歼-20

至于这种对抗说明了什么问题,似乎只能证明咱们之前已经强调了很多次、现在可以再强调一次的问题:

从大面上来讲,可以再证明一次战术飞机之间的代差的确是难以弥补的,而且相比第二代战斗机和第三代战斗机之间的代差还处于“尚可一战”的程度,第三代战斗机和第四代战斗机之间的代差已经完全“不可一战”了;

而落实到单个型号来说,对我们而言、也对于我们即将要面对的强敌而言,在已经明确了第四代战斗机强大的空战能力后,是否需要继续列装主要承担制空任务的三代半战斗机、是否需要对现有的三代半战斗机机队的兵力运用模式、主要承担的战术任务进行革新,从承担空战任务更新为承担对面打击任务?伴随着歼-20型战斗机的规模越来越大、也伴随着强敌四代机威胁越来越大,大伊万个人认为,以上诸多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是时候有明确的结论了。

最后,咱还是引用一句最近刚刚去世的抗美援朝空中英雄、人民解放军空军前司令员王海上将寄语新一代的“王海大队”飞行员的话吧:现在已经飞上歼-20了,年轻人要好好飞,建功蓝天,保卫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