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历史故事之七——抱残守缺

抱残守缺:愿意为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现多用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鲜事物。【出自: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

西汉时,著名学者刘向的儿子刘歆曾拜为黄门郎,即内廷侍从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与流向共同校勘和整理古代典籍,进行学术研究。在校勘工作中,他阅读了不少秘藏的古籍,发现了古本《春秋左氏传》后,便爱不释手。经过研究,刘歆认为《左传》是一本难得的古代历史文献资料,便上书皇帝,建议设立专门的学官来研究《左传》等古籍。汉哀帝(刘欣)便任命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左传》等一批古书的义理。可是,诸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等建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此事。

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当时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刘歆在信中写道: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由于刘歆的信严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