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书单 公众号:书单君(ID:BookSelection)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刷屏了。

文中有个数据: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个外卖骑手伤亡。

为了准时送餐,不被罚钱,外卖骑手“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跟红灯做朋友。”

很多人看完文章后都感叹:

“触目惊心”

“外卖员真的太难了!我下次再也不催单了。”

“希望平台对外卖员宽容一点,我们真的没有那么着急。”

感叹过后,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外卖骑手的困境,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是点外卖的用户吗?

有一部分,但很多用户并不在意那三五分钟的时间,甚至比起时间,很多人更在乎外卖商户的卫生问题,而这恰恰是被忽略的。

是外卖平台吗?

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用“是”或“不是”来回答,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事情到底是如何发展到现在这一步的?

只有找到根源,这件事才不会结束于“一声叹息”。

而且,更重要的是,被困在系统里的,远远不只是外卖骑手。

绝大多数人,都被困在不同的系统之中。

“智能”系统

外卖骑手的工作,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

它有一个听起来充满科技感的名字:“智能化配送系统”。

在系统中,时间是最重要的指标,一旦超时,哪怕只有一分钟,骑手也会面临差评、罚款,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而这个指标,在系统算法的“优化”下,正在变得越来越短——跟三年前相比,2019年的平均送餐时长,已经减少了10分钟。

这10分钟是从哪里省出来的呢?

商家出餐慢的问题没有解决,部分商场和小区限制外卖员进入的问题没有解决。

能解决的,只有中间的配送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导航系统为骑手们规划了“最优路线”——能上天桥、穿围墙,甚至包括了逆行,这种路线算出来的送达时间,当然是“最短”的。

所以,骑手们只能在超速、闯红灯和逆行中争分夺秒,快一点,再快一点。

这些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但却是他们在“系统时间”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算法的优化,本应该帮助骑手获得最快捷的路线,但是,有一个最最基本的东西被忽略了——安全

甚至“系统”为了保障骑手安全,而开发的新功能,也继续忽视了这一点:

骑手上线后,手机会不定时弹出安全教育视频。骑手必须停车观看完视频后,接单系统才恢复正常。

这种设置跟严格的“时间考核机制”是互相矛盾的,骑手很难在高峰期放弃接单安心看录像。

一名骑手为了赶着在高峰期接单,临时停车看安全宣传片,结果被撞伤。

“安全视频”反而增加了受伤风险,这件听起来有些滑稽的事情,却真实发生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化配送系统”中。

简直讽刺。

最可怕的不是机器变成了人,

而是人被迫变成了机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都在讨论机器与人的边界问题:机器人会不会越来越智能,最终替代人类呢?

但是,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比起“机器变成人”,我们更需要担心的,其实是“人被迫变成机器”。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中有一个细节让我感触很深:

“为了让骑手更专注地送餐,这个智能系统会最大限度地取代人脑。”骑手不需要动脑,只要根据系统的提示去完成,追求速度就够了。

这其实是一种技术对人的“异化”,在这个过程中,骑手的主体性完全被剥夺了,彻底成为了一个送餐工具人,“没有了人类的情绪反应”。

这种现象,其实很早就被预言过,它的名字叫做:赛博朋克。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都是因为经典电影《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2049》

永恒的阴雨、冰冷的机械臂、闪烁的霓虹灯、一眼望不到头的摩天大楼……这些都是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作为一种科幻题材和美术流派,赛博朋克有一层看上去非常炫酷的外衣。

但这层外衣之下,其实有一个非常悲观的内核,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高科技,低生活。

在赛博朋克的体系里,科技是剥削的手段,人类生活在每一个细节都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地带。

“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这就是赛博朋克。”

换句话说,就是人类被科技控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博朋克里那些看似潮流的元素,其实都是对科技的怀疑:

机械臂——当人的身体可以被机器替换,人本身的意义在哪里?

霓虹灯——五光十色的广告牌和各种人造光,繁华的城市反衬出人性的冷漠。

摩天大楼与贫民窟——科技发展下,社会两极化的鲜明对比,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从这个角度来看,外卖骑手的困境,不过就是一场赛博朋克的入侵。

而这种入侵,绝不仅限于某种职业。

微信对白领24小时在线的绑架,跟算法对外卖员的绑架并没有什么区别。

骑手困在系统里,白领困在电脑前,只是后者听起来更体面一点而已。

在“智能化配送系统”中,外卖员的身体状况和经历的恶劣天气,统统都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在软件界面上,一个移动的卡通形象。

就像在996、715,甚至“四小时睡眠”的倡导下,员工个人的生活、健康,统统都被忽视掉了。能看到的,只有一个24小时在线的社畜。

都说科技改变生活,但问题是——科技到底改变了谁的生活?

在算法的优化下,美团2019年第三季度,比去年多赚了整整4亿元——原来需要5个人送的单子,现在4个人就够了。

但在平台巨额盈利的背后,是骑手竞争的激烈和个人收入的减少。他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进步,反而变得举步维艰。

科技向前,但更应该向善

英国作家布莱德尔,把这个对科技狂热信仰的时代称为“新黑暗时代”。

在他看来,当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背后其实都有科技的影子:

手机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方便了信息的泄露;

GPS指明了前进方向,但有时也会把你带进沟里;

“算法推荐”看似满足了我们的喜好,其实也在塑造着“信息茧房”。

换句话说,科技正在反客为主。

但是,把锅甩给科技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好比,有人用棍子打了你一下,你总不能说,都怪棍子太结实了。

科技是没有立场的,我们最终要追问的,其实还是科技背后的人。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在《工具,还是武器?》一书中,就反思了这个问题:

技术创新的成果,究竟是成为用以帮助人的工具,还是用来伤害和毁灭的武器?

答案其实是两者兼具。

汽车安全带的普及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世纪初,汽车迅速在美国普及,但直到1984年,强制要求司机扣好安全带的法规才真正出台。

如果人们能早几十年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性,很可能就会挽救成千上万条生命。

面对技术的双面性,每个科技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知道,如何给自己的产品加一条“安全带”,避免科技作恶。

如果你掌握了能够改变世界的科技,并从中获利,那么你就有责任帮助解决它造成的问题。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

无论对用户还是员工,最基本的人本精神,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和反思。

如果一个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思考速度,就非常容易“翻车”。

因为比起拥有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

当然,平台的自我反省只是一方面。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平台都有自发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就像我们不能指望每家路边摊,都不用地沟油。

商业,天然就是趋利的。

这不一定是坏事,我们完全可以顺应这一点——让忽视安全的代价大于利益。

如果外卖员违反交规的代价,由平台承担,那系统还会计算出逆行的路线吗?

如果侵犯隐私的惩罚足够大,我们还会收到那么多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吗?

这就是监管部门存在的意义,政策的制定者与管理者,需要主动、正确地管理与监管科技行业。

否则,风险只会落在最弱势的底层员工身上。

其实,早在1932年,爱因斯坦就提醒过,在我们不断努力,为人类带来更多科技的同时,也需要为科技注入更多的人性。

算法是冰冷的,但人是有温度的。数据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工具,而非奴役人的手段。

科技发展的脚步不会放缓,但我们需要一个后视镜,保证科技向前的同时,也能够向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笔 | 燕妮 编辑 | 黑羊

图源 | 《银翼杀手2049》、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

这里有一群三观正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推荐好书。关注书单,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变成更好的人。转载请联系“书单”公众号。

成长困惑、职业瓶颈、人际关系、自我提升.....

“黑天鹅图书”为每一个渴求上进的你,

准备了1000篇优质文章。

1、关注公众号“黑天鹅图书”,在菜单栏内回复“1000”

2、点击链接,即可下载,使用PDF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