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个学生问王阳明:“老师,为什么我老是焦虑,无法做好当下的事情呢?”王阳明问他:“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我已经非常努力去做了,但是看不到效果,非常着急。”王阳明又问他:“你确定,那件事是你想做的吗?你确定,你真的是在努力吗?”那个学生想了想,羞涩地低下了头。

这个案例,见于王阳明的《传习录》。这个毛病,古代人有,现代人也有,甚至更甚。

为什么于当下,大家心思这么慌乱,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没能把自己心,给安定下来。

佛家讲,把心安于“空”,万法皆空,心无杂念。

道家讲,把心安于“无”,淡心寡欲,无欲无求。

儒家讲,把心安于“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人,是不相信这些的,再加上接收信息太多,心无定见,慌乱不定,也就不奇怪了。

当心无定见,那么我们就会受人性固有的弱点支配,比如,把心安于酒气财色,得不到就会痛苦。得到了还想更多,随着欲望不断加码,焦虑不断升级,痛苦延绵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如果我们比较焦虑和迷茫,第一要务,就是把心安定下来。

小时候,在我们村子,有一个大学生,学习很刻苦,为人也很正直。那时国家还包分配,他毕业后,被分配到税务局工作。自然他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可是,工作不到2年,他辞职回村子了,让大家大跌眼镜。后面更让大家不可理解的是,他干起了养殖,养鸡。后来,了解才知道,他在单位,由于不善处理与领导关系,被各种排挤。以他的性格,是不可能曲意逢迎的,干脆就辞职了。他相信自己,能做成事。与其在单位,参与各种勾心斗角,还不如出来。

后来,他是村上第一个盖上楼房的,也是第一个买轿车的。现在,他的养殖公司,是我们县里面最大的。同时,他还带着很多人富了起来。

他的心,就安在了“坚信自己能成事”。

很多人可能说,难道“把心安下来”,就一定能成功吗?

其实,不然。把心安定下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遇到很多困难等着去克服,这就要我们有“戒慎恐惧”的功夫。

什么是“戒慎恐惧”?

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一生都在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戒慎,就是要慎独,在独处的时候,也要像在公共场合,要求自己。恐惧,就是要有敬畏之心,对事有敬畏之心,对人有敬畏之心。

想想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真的把事情,真心实意地去做了。与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只是,浮于表面答应其他人,随后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在我们做好“戒慎恐惧”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忘记:勿正、勿忘、勿助。这句话出自《孟子》,原话是:“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

说的啥意思?

就是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有事情做。并且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有没有效果了?还有,既然你确定了要做这件事,就时刻不能忘记,并且不要老想走捷径,而要坚持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做。

勿正,就是不要老想着,有没有效果。我都干了这么久了,要去看有效果了吗?如果没有效果,就开始焦虑。

勿忘,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始终放在腔子里。不要只在逆境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目标;顺境的时候,光顾着吃喝玩乐了,目标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勿助,就是老想走捷径。这个“助”字,就来自于成语“拔苗助长”。很多人,还是有这个毛病。干了几年工作,没有升职加薪,就想着送礼或跳槽。如果没有升职加薪,大部分的原因,是我们自身能力没有提升,当然也不排除遇人不淑。如果没有升职加薪,就想着是不是自己行业不行呀?要不要换个行业呢?“韭菜”一词为什么这么流行,就是因为想快速致富的人太多了,转行或走捷径,就成为了别人的韭菜。

一直以来,我非常羡慕,淡然地按照自己计划是生活和工作的人,很少在他们脸上看到焦虑感。有时候你会认为,他们做事效率和方式太低了。但是,经过几年一看,他们走的路是最稳的,收获也是最多的。

自从创业以来,我也向他们靠拢,做个笃定的人,不慌乱,不乱看。

这喜人做事,我总结了16字心法:安心定志,戒慎恐惧。勿悔勿正,勿忘勿助。

希望对你同样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