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送天孙来乞巧,姓氏已在长生籍。”这是宋朝时期一位才子所写的。在古时候,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时候流落在外的子孙们被发现之后,也会想尽办法进入到族谱内。当然,这也只是富贵人家的传承,穷人几乎没有人能够进入族谱,除非是家道中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要知道,在古代,有许多贫苦人家都娶不到妻子,而富有的人家则会有许多美人。当时遵循的一夫一妻多妾制,让纳妾成为一个合法的存在,虽然“妾通买卖”,地位极其低下,但是还是会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女儿争抢着去往富贵人家做小妾。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朝臣们,他们都有权利纳妾。

就拿最受争议的皇宫来讲,皇帝的妃子众多,“后宫佳丽三千人”,除去皇后这个正宫,其余也都只是妾。而说起有名的帝王,那就少不了后宫佳丽众多的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5月31日(按照农历来算的话是四月十六),成吉思汗出生于漠北草原。

他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勇猛厉害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下,部落实现了一统的局面,军队也从默默无闻到草原霸主。蒙古的铁骑兵也在他的训教下,到处征讨。在当时甚至一度打到了欧洲地界,直通到北冰洋。可以说,他所打下的江山是中国历朝历代规模最大、面积最广的朝代,没有之一。而除了让人惊叹的战绩外,他还有一些未解之谜至今无解。

其一是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其二则是他死后的墓地被安置在了哪里。迄今为止,成吉思汗的陵墓都没有被发掘,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把自己的陵墓给安排在了何处,再加上茫茫的草原,也算是给他的陵墓增添了寻找的难度。甚至有人夸下海口,说要想找出成吉思汗的墓葬比登天还难。既然墓葬找不到,于是一部分研究人员就把目光放在了成吉思汗的后代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5月31日,年过半百的美国人汤姆在专家那里做了个亲子鉴定。这场亲子鉴定是为了坚定其与成吉思汗的关系的。他们二人相隔了一千多年,甚至一个人是中国人,另一个却是外国人,这场亲子鉴定还是让各个吃瓜群众们的眼睛亮了起来。在媒体们播报了出来这件事情之后,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广大群众一点都不敢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教授塞克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许成吉思汗这位帝王是历史上基因散播得最为广泛的人,他有众多的后系子孙居住于各个地区,有的还成为了当地的君王,又接着繁衍了新的子孙。代代相传下来的话,不难发现,成吉思汗算得上是拥有后代世界上最多的人了。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皇室族人开始四荒而逃。

有的人选择了隐姓埋名,改头换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迄今为止,这些人繁衍了将近五万多人,而这五万人口,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最为出名的就是中牟这个地方直到现在,在中牟县的村子里面,依旧有上千人口居住在这里,他们姓“校”。这里有个一直流传的传说故事,说他们都是当年元朝时期的“皇室族人”。元朝破国之时,木交王拖家带口选择了落脚地——河南。

其中他的三个儿子被分开放在了不同的地区,这样的做法仅仅只是为了保留一线血脉,以便有复国的机会,这群逃亡的人,就是中牟地区里姓“校”的人。有一部名叫《元王失江山》的戏,讲了元朝是如何灭亡的。这些住在中牟地区的人都不会去观看这部戏,因为这部戏里面细化了他们的祖上失了江山,他们一度觉得这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情。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都是不被允许观看此戏的,也就是形成了一种趋势,让住在该处的“校”姓子孙对于此戏都抱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甚至是觉得这部戏就是烙在他们身上的印痕,无论怎样都抹不去。这个记录在全国上下“校”姓的家族里面都有这些大同小异的记载。2012年,河南省中牟的五千名村民成功认定为成吉思汗后裔。

这些都是有着依据的。据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的任崇岳专家解释,在中牟县内有着一块儿清乾隆年间的墓碑,而这块墓碑正是在校姓的祖坟里。这个墓主人叫校秀书,在《中牟县志》里面,该墓碑由他的侄孙校逢庚所立。由于在历史长河中侵蚀了大部分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能依稀可辨:“□元时其先藩服食邑山西洪洞县浩繁□□□□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各以封号记族遂□校氏厥凌”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上面所写的藩服是说离王畿最远的番属,也就是说这里的校姓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代,后从这句“赸在草莽册牒沦亡”可以看出校氏族群原本是贵族,但由于朝代的原因,四处逃散成为了普通百姓。

经过一年多的考证之后,河南中牟、湖北地区、江苏地区等等校姓族群接受了由杜荣坤教授、李治安教授、薄音湖教授、研究员白翠琴、研究员任崇岳教授等权威认定的系成吉思汗后裔证书。在长达多年的考证下,这五位元老级的专家给出了答案,这些人都是当时元朝末期从晋宁路迁走的成吉思汗的子孙。其中杜荣坤教授感慨,要不是碑文还有县志,可能成吉思汗的后裔还得再拖上个时日才能有结果,其中的碑文十分具有研究成吉思汗后代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