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永远会发现孩子会突然出现失落的情绪。也许只是认为孩子太过于任性,但实际上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说得话,才让孩子产生这样的表现,而这也就表示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时,更应该要注意一些问题。

林小姐的孩子成绩一向很好,在这一次考试当中,也获得了全班第三的好成绩,孩子非常的高兴,于是拿着自己的试卷,与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小姐姐看到孩子的成绩时,自然也是很欢喜的,也对孩子进行了表扬。可谁知道林小姐后面的话,却让孩子情绪非常的低落,甚至也因此和林小姐大吵了一架。

那就是林小姐对孩子说:“成绩是很不错,可以看得出你这段时间很努力,可是你的英语仍旧是这些学科里面最低的,所以我决定再给你报一个补习班,让你加强一下,这样你就能考全班第一了。”

在听到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非常的不满意,认为是妈妈对自己不认可,所以才会提出给自己报名补习班,也因为这件事孩子与林小姐大吵了一架后把自己锁在房间,可林小姐却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反而认为是孩子任性。

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也都曾经历过,孩子的情绪突然变得消极,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任性,而是家长在无意之间运用了“可是效应”,那么什么是“可是效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可是效应”?

“可是效应”其实指的就是,人家希望别人可以改变态度是都会先机于“是”的肯定,随后再采取“可是”的态度,这样一来,对方就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和别人讨论一些事情的时候,想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那么通常都会对他的表现或者是言语给予肯定,说出“是”的一面,随后再说出“可是”的一面。这样一来,对方就更能接受自己的观点,要比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好得多。

但同时这样的说法,也会让对方认为自己的观点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也让他们认为你对他并不认可,从而使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即便说的很在理,但也不会去接受你的观点。

在生活当中,很多家长都愿意对孩子说“可是”,而“可是效应”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家长都并不了解。

“可是效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1、亲子关系受影响

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说“可是”的话,那么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孩子在向家长展示某要东西的时候,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肯定和表扬。

比如在孩子考了很好的成绩时,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肯定说出“是”的一面,孩子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可如果随后家长又说出了“可是”的一面,孩子高兴的情绪也会随之消失,产生的则是对父母的怨言。这也使孩子记住了这一次的事情,下一次在考了好成绩时,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遇事会放弃

家人如果总是对孩子说“可是”,那么孩子渐渐的遇到事情也会产生放弃的想法。因为孩子不断的努力,不仅仅是要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就,而是在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

但如果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肯定之后又说了“可是”,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认为,即便自己很努力,最后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这就会让孩子很失望,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不愿意再努力。

3、变得叛逆

对孩子说是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动力,变得更加积极,但如果随后家长有对孩子说“可是”的话,这只能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

因为父母说了“可是”会让孩子感觉到非常不舒服,也认为是父母对自己在挑毛病,渐渐的让孩子形成了应激反应,他们会对父母的话感到烦躁,叛逆自然而然也会产生。

所以说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家长先是对孩子给予肯定,后面又对孩子说“可是”,这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怎样做才能避免,“可是效应”产生?

1、不要马上拒绝

在孩子提出某一个要求,是家长尽量不要马上拒绝,虽然孩子的要求我们并不想完成,但如果这个时候马上拒绝对孩子说出“可是”的话,这只会使孩子感到心里不平衡,更会因为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变得暴躁也会无理取闹的去纠缠父母。

相反,在孩子提出了要求时,我们想要拒绝,但前提是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所以在拒绝的时候,更要以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孩子会喜欢,然后提出另一个意见让孩子去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委婉回答

和孩子交流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更应该要委婉的去回答孩子的问题。

比如起先和孩子约定好的事情,孩子因为某些想法而不想去遵守这个约定的话,家人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去指责或者是强迫孩子去完成,我们更多的则是委婉的去回答。

家长在退步之后,孩子自然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让出一步,去完成当初的约定,这种方式比家长,强迫孩子更有用。

3、提出建议,避免孩子不满

之所以家人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会产生矛盾,就是因为家长并没有读懂孩子的内心,所以才会以“可是”这样的话语来作为回答孩子的方法,这反而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不认同。

所以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但这并不代表我没有同意孩子的说法。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分析当下的情况,孩子提出的这种要求是否合理,随后再给予自己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这个时候孩子才更能了解到哪一件事情对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总之和孩子沟通是有学问的,并不是所有的话加上“可是”都能让孩子接受,所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要先掌握孩子的内心,面对孩子提出的需求,我们要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只有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他们才会更愿意按照父母说的那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