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作为汉朝名将,提起他总少不了那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对他的印象也只是卫青的外甥,汉朝有名的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你应该不知道,他名动朝廷的时候,仅仅17岁,被奉为战神的时候,仅仅21岁。以前汉朝,从高祖刘邦开始对上匈奴就基本上没打赢过,还无比屈辱的送人和亲,但是到了霍去病这里,二十一岁把匈奴打到贝加尔湖畔,从此“漠南无王庭”。

就是这么一位神话级别的将军,享年24岁。

全文共计3200字,阅读时间7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霍去病是当时最贵的官二代

霍去病出身并不好,但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他是平阳公主府上的婢女卫少儿和一个县城小吏的私生子,后来这个县城小吏还生出了大名鼎鼎的霍光。但是当时他们私通之后,这男人不承认直接走了,留下卫少儿独自一人生下孩子。

但是霍去病出生没多久,他的小姨卫子夫就得了汉武帝的宠幸,在宫里的地位一路水涨船高,坐到皇后之位。他的舅舅卫青,也步步高升,成为手掌兵权的大将军。

卫少儿后来再嫁,当然是带着霍去病的,不过霍去病有一个当皇后的小姨,当皇帝的小姨夫,当大将军的舅舅,所以继父对他也很好。不光是继父对他好,连汉武帝刘彻都非常喜欢这个小孩。

史书记载他:目光如炬,英气逼人。少年的霍去病就骑射俱佳,有一天汉武帝兴冲冲的找到霍去病,想要教他兵法,结果霍去病这小孩怎么说的:“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意思?这小孩直接拒绝了汉武帝,并且表示你别看我小,我还不至于跟你学那些古兵法。这是委婉的表达,再直白一点就是你学的那些半吊子古兵法都过时了,还想教本天才?

不过到底是最贵的官二代,换成别人汉武帝早怒了,但是面对霍去病,汉武帝还夸赞他这才是大丈夫该有的样子!

霍去病的确能被人称作天才,他面对匈奴时,采取的战术前无古人,迂回纵深,穿插包围,用最快的速度打散匈奴,把他们打得不想再战只想逃命,最后包围一举歼灭。

霍去病的“成神”之路

因为卫子夫和卫青的关系,霍去病是当时贵族圈里最贵的官二代。这么高的起点,上战场了自然也不可能先从基层做起。

霍去病17岁时,卫青正好要去打匈奴,当时霍去病就执意要跟卫青一起去,汉武帝也正好想试一下这孩子有多大本事。于是就给他派了八百精锐,封为票姚校尉。

一个17岁的孩子,刚上战场就封了这么大的官,还给了八百精锐任他调遣。但是霍去病毕竟不是一般人,卫青很疼这个外甥,所以本意应该就是派这八百精锐保护他,交给他一些轻松的没有什么危险得任务,让他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战场再说。

结果霍去病这位小爷不按常理出牌,带着这八百人一路直入大漠,找到匈奴的一个根据地,那一战八百人斩获匈奴2028人,还斩杀了单于的祖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以及一系列匈奴的高级官员。

那一战,是霍去病的初战,大汉所有人都记住了一个17岁的少年,带着八百人在茫茫大漠中轻骑追击,斩获匈奴数千人,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回来论功行赏,封霍去病为“冠军候”,意为勇冠三军。

但是打仗光有勇武是不够的,尤其是在跟匈奴人的作战中。匈奴人历来只服强者,你要收服匈奴可以选择一个一个挑战,但是这样还不等你把所有的匈奴人挑战一遍,自己就先累死了。霍去病的气魄在于,他能打,还敢用匈奴人打匈奴人。不仅如此,每一场由匈奴人参与的战斗中,他从不让汉军老将领去带领,而是自己亲自率领。

这说明,在霍去病手下的匈奴人,对他折服,愿意听他的,而且只听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去病每次行军,都如有神助,就跟自带GPS导航似的,能精准找到匈奴人的根据地。匈奴人在茫茫大漠中,这样的地理条件,吹阵风就能把痕迹掩藏没了,一个汉人在里边自己不迷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匈奴人显然是想不到,这个霍去病是怎么一次次带着人找到自己的。

他们一次次看着霍去病找过来,只能将之归结为天意,只有上天指引才能在一片大漠中找到他们。

19岁那年,霍去病又打了两次,这两次让后人看出了点端倪。这一次霍去病封为骠骑将军,春夏两次出击河西。这场大战里还有李广、公孙敖各带一支军队进发,结果李广被匈奴的一支小部队围住了,公孙敖迷路了,于是浩浩大军就只剩下霍去病了。

霍去病才19岁,你以为他会怕?这位小爷拍拍手,心想挺好,没人妨碍我发挥了。于是深入匈奴境内,用的还是他一贯的打法。这一战俘获了单于的妻子,王子还有一百多名官员,打的匈奴退出河西走廊,还悲歌以告大家: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一战使匈奴元气大伤,河西走廊收复。暂时没有什么仗可以打了,但是霍去病没闲着,他去接受匈奴浑邪王的投降了。浑邪王手下四万多人,在投降的关键时刻,有人不想降,反了。这个时候浑邪王对他们来说就没有威慑力了,所以浑邪王也管不住。

就是这个时候,霍去病来了,啥都没说,直接摆摆手让人冲进去,要反的,杀!另一边还好吃好喝的拿着军粮招待了投降的匈奴人,吃饱了喝足了,从这四万多人中挑了一万多人,跟着他追着那些逃跑的人,杀了八千人。

霍去病只用了一顿饱饭,就让这些匈奴人心甘情愿的替他去打匈奴人。

河西之战后,论功行赏,霍去病手下三位将领得以封侯,就是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霍去病能“兵如神降”的其中一个因素。

这三位受封的,有两个是匈奴王,一个是汉人但是自小长在匈奴。《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记载:宜冠侯高不识,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功侯,故匈奴归义。

煇渠侯仆多,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再出击匈奴,得王功侯。以校尉从骠骑将军二年虏五王功,益封。故匈奴归义。

两个“故匈奴归义”,就是说,这两个人就是以前的匈奴人投降来的,结果在霍去病手底下竟能封侯。

从这一点上再深挖,才发现,霍去病手下的将领,有一半都是匈奴人,而且还是匈奴王。几个匈奴王,却甘愿屈居一个十九岁的少年之下,这不是勇武就能做到的。

霍去病用这么多匈奴人,就不怕他们会叛变吗?

他收服的匈奴人中,确实有过叛变的,赵信在河西之战前两年因为战事不利,叛逃回匈奴,还带回去大量情报,被单于封为上宾。此后又有两位封侯的匈奴王叛变,被汉军当场斩杀。

但除此之外,几乎再没有发生叛变的事情。

前边说了,霍去病仅用一顿饱饭,就让那些匈奴人能立马掉头跟他去打匈奴人。霍去病对待这些投降的匈奴人,并不是把他们当做战俘来对待的,参军的,和他手下的汉人士兵同等待遇。战场上杀了几个人头,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宁愿自己不要封赏,该争取的也要给匈奴人争取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霍去病在军中,不偏不倚,他做好他该做的事情,从不徇私偏颇。想必也就是这样的人格魅力,才让匈奴人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信的,跟着他有肉吃。

匈奴人之间从来都是内斗不断,在他们的意识中,会因为部落之间物资的争夺而互相残杀。那么现在,他只需要为霍去病卖命,杀了以前也会杀的人,就能得到比抢来的多几倍的物资,他们自然乐意。

据说霍去病追击敌军时从不带粮草,他对这些将领士兵说,追上去,抢了敌人的粮草,这就成了我们的。

这种思想跟匈奴人的思想恰好吻合。

司马迁在写霍去病的时候,曾经写他虽然少年成名,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是到底是出身贵胄,吃不了行军的苦,打仗还特意带着厨子,自己吃不完的精美肉食倒掉,完全不管士兵还在饿肚子。

假设这是真的,我们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会不会是霍去病激励士兵的一种方式。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指着那些肉说,这仗打赢了,我让你们每个人都有肉吃。但是打输了,你们谁都吃不上饭!

匈奴人的折服和血性,就在霍去病一次次不留退路和不要命的打法面前被折服。

那么霍去病每次行军就跟自带GPS似的,精准找到匈奴人在哪也就不奇怪了。他的手下那么多匈奴人,汉人到了地方上找不到路,匈奴人回自己家还能找不到路吗?恐怕连单于藏在哪,几个人一推理都能推理出来。

最后一次去打匈奴,是霍去病21岁的时候。这一次一直将匈奴人打到贝加尔湖畔,从此漠南无王庭,匈奴彻底被打怕了,听到霍去病的名声就瑟瑟发抖。

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做到的。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年仅24岁。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永远定格在了征战的这几年,可是如果他能多活几年,又将做出怎样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