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兰州市卫健委网站9月15日消息,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这一消息发布,不少网友开始纷纷议论:“这究竟是种什么疾病”?“竟导致那么多人感染”?“会不会也像新冠那样造成大面积的感染”?不少的人,对“布病”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布病”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人群对“布病”易感

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常人们直接简称它为“布病”。多见于从事牛羊养殖、屠宰等职业。布病主要传染源为染疫的家畜,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污染物及其奶、肉产品而感染。且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少见。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1)通过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染疫动物的组织、血、尿、阴道分泌物、流产物尤其胎盘中,含有大量布鲁氏菌,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装满细菌的口袋”,如果处理的时候正好皮肤有破损又未戴手套、口罩等,就极有可能中招!因此,经皮肤粘膜(包括眼结膜)直接接触是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牧民和从事饲养、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羊及其制品的人等。

(2)通过(饮食)消化道感染 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机体。按理来说一般人尤其是城里人,感染布鲁氏菌的机会不会太多,但如今由于人们盲目“追求原生态”、“追求口感鲜嫩”等需求,饮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生羊奶和未熟羊肉,就有可能中招!

(3)通过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但从临床实践经验和相关医学文献记载来看,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性很弱,目前没有检索到布病通过呼吸道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报道。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布病的传染性远远小于新冠病毒。

  • “布病”症状多种多样

一旦感染“布病”,通常会出现很多跟流行性感冒相似的症状,如发热、多汗、头痛、背痛等;严重的还会出现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问题。

患布病后,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波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男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单例),女患者可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过多等。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肝、脾肿大等。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但及时进行治疗,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治疗的疗程在6~8周,可以选择多西环素、链霉素系列的药物,但具体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现挤奶”有感染风险

不只从事饲养、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羊及其制品的人有感染布病的风险,其实喝“现挤奶”同样存在风险,因为营养丰富等特点,“现挤奶”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极易受到动物体以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没有经过加工的生鲜牛奶中藏有近100种致病菌,通过牛羊奶传染人类的疾病有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布病)、伤寒副伤寒病、大肠菌病、沙门氏菌病等16种之多。这些病菌致病性高、传染性强,不仅能在羊、牛群中传播,一定条件下还可使人感染,导致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且家庭常规的煮沸消毒很难杀“生鲜奶”中的布鲁氏杆菌。

食用建议

→不要盲目购买和饮用街头贩卖现挤出来的“生鲜奶”。

→对于保质期短的奶制品,只选购商超低温冷藏、保质期相对短的巴氏消毒奶制品,且确保在保质期内喝完,饮用的时候适度加热就可以(不用煮沸)。

→保质期较长的利乐枕牛奶,都是经过灭菌处理的,保质期内可以放心饮用。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到正规医院咨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家庭医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