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研习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作者丨逆北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夏日,治所位于潞州的唐王朝泽潞(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即将走到他生命的尽头。泽潞节度使所管辖的地域,大致囊括了今天的晋东南与冀南一带。在当时,这里不但是唐廷监视河朔三镇动向的前沿,还是拱卫东都洛阳的屏障,战略意义极为重大。如今,刘从谏命不久矣,谁会是他的继承者呢?新上任的节度使把守这样的要地,又会如何处理与周边藩镇和唐廷的关系?

一、战争爆发

事实上,刘从谏自己本身便“得位不正”,刘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地方军人拥立,唐廷得知后,仅仅是做了事后苍白的追认。刘从谏在位期间,利用此处便捷的交通发展商贸,聚敛财富,获得了一大批追随者。可是,在与唐廷的关系处理上,刘却遭到了当时把持中央大权的宦官仇士良的暗中掣肘,双方关系十分紧张。如今,刘眼看由自己开辟的事业颇有一番生气,本能的不愿把自己惨淡经营的地盘交给旁人,而更希望由自己的亲属来继承。因此,刘不但向猜忌自己有二心的朝廷隐瞒了自身的严重病情,还暗中授意亲信在他离世后将“牙内都知兵马使”的位置,交予自己弟弟从素之子——刘稹。刘从谏哪里知道,正是自己的这个简单的决定,给自己的族人招来了杀身之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仇士良形象

刘稹当时甚年轻,政治经验不足,不过这似乎并不妨碍他考虑自己权力合法性的问题。当他得知自己被立为本地的一把手后,欣喜异常之余,他胁迫当时的监军崔士康,要求朝廷尽快授予自己象征节度使权威的节钺,为了掩饰自己的目的,他还强调了一下自己这么做不是因为怀有野心,而是出于对“刘从谏病重”的考虑。

很快,潞州高层出现的异动,传到了京城。当时,唐武宗正为回鹘犯境的事思谋对策,如今刘稹贸然提出接替自己伯父的职位,全然不顾及朝廷任免节度使的最高权力,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河朔三镇的牙兵废立主帅,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撼动,现在连潞州都想效法,这怎么能行,更何况,对于唐朝君臣而言,如今刘从谏是否还在人世都得画个问号。因此,面对刘稹的请求,武宗表示不予考虑,而当他得到刘从谏已经病逝的消息后,更是明确提出,让刘稹离开潞州前往洛阳,不得拖延。

唐武宗的态度如此强硬,不由得让一部分朝臣紧张起来,其中,包括与刘稹关系紧密的牛党头目之一李宗闵,这部分人认为,如今西北边境警报频传,吐蕃回鹘觊觎边地,东北的河朔又是半独立的状态,朝廷已经被牵制了很大的精力,如今刘稹提出效法河朔由军人拥立,似无碍大局,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跟他闹翻了,刘稹起来叛乱,难免不会重演唐德宗时候的“四镇之乱”

▲影视剧中唐武宗形象

面对朝臣的质疑和对藩镇的绥靖,武宗也有些犹豫,但是,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却持相反意见。在他看来,如果纵容迁就刘稹的行为,那么其他藩镇也会起来效法,到时候又会天下大乱。更何况在他看来,泽潞早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便心向朝廷,反对叛军,忠心耿耿,刘稹作乱必不得人心。因此对于潞州的节度使易手,必不能宽纵。

李德裕的建议,让武宗严肃的面孔,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笑容。李德裕出身世族名门,学养深厚,而且又不乏政治家的长远眼光。他的看法,在朝堂之上还是很有一定分量的。于是,原先摇摆不定的武宗坚定了信念,在和刘稹的对阵上,更是寸步不让,而刘稹似乎也早有预料,他对外宣称,自己手中有十万精兵,钱粮至少够用一年,言外之意,唐廷要对他用兵,恐怕只是白费力气。

二、唐廷讨伐

武宗和李德裕才不会被他唬住。很快,二人便制定出了一份相对周密的作战计划,即分兵多路进讨泽潞节度使的辖区,消灭刘稹和他的叛军。

为了击败泽潞叛军,唐廷决定以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和成德节度使王元逵,分任泽潞南、北面招讨使,协助其他几路唐军进讨刘稹。河朔三镇多骄兵悍将,作战凶狠,无利不起早,此次得到朝廷号令,他们认为可以名正言顺的杀掠周边地区,自然是喜出望外。因此,成德节度使王元逵率军出发,很快在尧山大败叛军。至于何弘敬一开始有些犹豫,怕唐廷借平叛为名削弱自己势力,后来李德裕等有所察觉,遂指示一同平叛的忠武节度使王宰率军故意通过魏博节度使辖区,以此刺激何弘敬出兵。何怕外地部队借助战为名进入自己地盘,只好也出兵响应,越过漳河,直扑泽潞节度使治下的磁州地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平叛表现出三心二意的,不止一个何弘敬,还有晋绛行营的节度使李彦佐。何弘敬好歹抽一鞭子还知道动一下,李是完全消极怠工,徒费钱粮甚巨,所以很快被唐廷以天德防御使石雄取代,石雄不比前任,他志在必得,全力助战,前线战事激烈。

在各路支持唐廷的官军中,攻打叛军据守重镇泽州的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一路压力最大,唐政府军和刘稹手下悍将薛茂卿的主力在天井关附近激战,屡遭失利,王茂元自己因指挥失误而被解职,改由王宰来临时指挥。刘稹发现唐军势衰,又加派牙将张巨等来助战。形势一度对忠于唐廷的一方不利,后来还是叛军将领薛茂卿因怨恨刘稹赏罚不公,暗中向唐军输诚,故意丢掉一部分要隘,才让王宰的大军得以反败为胜,而薛茂卿也因自己意图被刘稹察觉,遭灭门惨祸。薛茂卿死后,叛军内部离心离德,刘稹对不少将领由此产生了怀疑。

三、太原兵变

此时,对泽潞叛军的战事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可也就在此时,唐廷又遭遇了新的危机,那就是河东节度使的治所太原发生兵变,部分军人嫌弃待遇微薄,在都将杨弁鼓噪下杀死军官,发生哗变。杨弁看到阴谋得逞,更是得意忘形,竟直接派人与刘稹联系,要和刘稹共同反唐。

太原陷落的消息,让武宗颇为震惊,要知道,这一次太原兵变的恶劣程度,远不低于唐德宗时代的泾原兵变。皇帝心里有些打鼓了,但是,李德裕在这关键时刻站出来,力劝武宗将镇压叛镇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李德裕认为,太原军队的反叛规模有限,又处在忠于唐廷的军队包围之下,根本成不了气候,更遑论支援泽潞。因此,他建议皇帝一面加强对泽潞叛军的围困,一面又调唐军进取太原。武宗又被说服了。

太原哗变的官兵本来只是想多得一些丝绢,没想到现在却让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们担心一旦外地军队开来,自己的亲属和财产将不保,因此,一部分官兵转而拥戴监军吕义忠,向唐廷表示效忠,然后把杨弁剁为肉泥。一场危机就此被扼杀于萌芽状态,刘稹更加孤立了。

本用于攻打太原的唐军杨逢在得知河东恢复平静的消息后,并没有回到驻地,而是又被唐廷投入到对泽潞叛军的作战当中。胜利的天平愈发偏向唐廷一方。

四、叛军瓦解

在唐廷调遣的重兵进剿之下,到了会昌四年夏天,叛军据守的邢州因主将贪婪残暴,遭不满者诛杀,而被唐军轻易克复。之后,洺州的叛将王钊不堪刘稹猜忌,也宣布加入到平叛大军的行列当中。叛军老巢潞州周围的据点一个接一个被唐政府军占领,刘稹有些慌了,此时,城内粮草已经不济,该如何是好?

刘稹心如乱麻,连忙向自己的谋士郭谊求助。暗中操纵刘稹意志的郭谊,此时也深感大事不妙,但他所想的可不是如何保全刘稹,而是自己。在他看来,当前只有弄死刘稹,向唐廷表示忠心,自己才能安享荣华富贵。于是,在他的撺掇下,原先曾效忠于刘家的牙将董可武、崔玄度等都被他拉拢过来。郭谊一面假装替刘稹考虑,让他放下武器,主动向唐廷投降,一面却趁他深信不疑之时,让董可武等把他绑起来,然后要了刘稹全家的命。刘稹的家奴李士贵得知郭谊要出卖刘稹,试图起兵反抗,也被杀死,就这样,原先在潞州叱咤风云的地头蛇刘从谏家族,瞬间被雨打风吹去。

▲李德裕形象

当然了,卖主求荣的郭谊等人也没有得到唐廷宽恕,在李德裕等授意下,唐廷的大军进入潞州,将郭谊等叛军头目一网打尽,后解送长安处死,历时一年之久的泽潞兵变方告一段落。至于之前参与出兵助战的魏博和成德军,也在劫掠一番后回到驻地,继续维持着自己半独立的状态,直到朱温的出现。

泽潞叛乱瓦解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简单的军事胜利,还牵涉到我们思维的革新。以往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历史似乎一团漆黑,全无生气,除了藩镇割据,就是宦官专权。但是,通过对这段史事的简要回顾,我们会发现,唐廷在与藩镇的对抗中,也逐渐掌握了一套制衡甚至战胜对手的策略。唐廷与泽潞叛军的较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双方绝对实力的差距,更应当认识到,战争说到底,还是对双方意志是否坚定的考验。

显然,铁血宰相李德裕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藩镇兵变并非只能姑息,桀骜不驯的河朔军人也是可以与朝廷密切合作的。而唐廷讨平泽潞兵变的胜利,也成为了唐帝国在内忧外患之中,最后一场荣耀之战。武宗死后,李德裕因树敌过多、功高震主等原因,在宣宗朝被贬往崖州,忧郁而死,唐廷在失去勇于任事的贤臣后,重又陷入到宦官弄权与党同伐异的内耗当中,再无讨平泽潞这样难得的胜利,这又不免让人唏嘘。

参考文献:

1.(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

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

3.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