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提笔安天下的文人有很多,马上定乾坤的武将也是有不少。但能够同时做到这两者的人物,却是屈指可数,毕竟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一条路都够普通人走一生了,更何况齐头并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让能够在战场建功的文人和在文坛扬名的武将,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所推崇。就像宋代词坛能够跟苏轼相媲美的辛弃疾,虽然他的身份更侧重于文人,但是年轻时却能带领五十余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还有南宋著名将领,世人对他的印象更多是大败金军的常胜将军,但他写的诗词同样不俗,尤其是那篇《满江红》更是流传近千年的经典之作。这样的人物,总是能够满足世人对于“文武双全”的遐想。

其实在唐代也有一位人物,名为高骈。高骈本就是出身行伍世家,他的爷爷是唐宪宗时期的名将高崇文。受到家庭的熏陶,高骈自小便熟读兵书,练习刀枪棍棒。不过和很多看不起文人,不喜欢文学的武人不同,高骈虽然出生行伍世家,但对于文学他也是颇为喜爱,也结交了很多文人,时常一起高谈阔论。不仅如此,他写起诗来也是信手拈来,颇有文采,就像下面这首咏雪诗。

《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坐在窗边,看着眼前的雪景,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中“六出”其实说的就是雪花,因为雪花呈六边形,所以在古代便将雪花称为“六出”。雪花飞舞,随着风吹进窗户,诗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青色的竹子慢慢变为洁白的琼枝,一切都是那么干净明亮。

见此情景,诗人不由便想,这个时候倘若是登上高楼望远,目之所及那些难走的道路都将被这铺天盖地的雪花所覆盖,眼前的一切将变得一片纯白。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也是抒怀,诗人希望有那么一阵雪,能够遮掩世间一切丑恶,让这个世界重归美好。这也不难看出诗人心中的无限感慨和不平。

这首咏雪诗,通篇无一“雪”字,却写出了大雪将世界变得纯白一片的景象,更是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流传至今也算得上是咏雪诗中的经典名篇。不过当初这首诗入选《全唐诗》的时候却是饱受争议,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高骈在生涯前期也算得上是一名战功累累的名将,颇有威名。在和吐蕃的战争中,屡破党项部落,功绩在当时各路军马中一骑绝尘,同时派兵防御吐蕃的进犯。在南诏攻陷安南辖地后,当时的朝廷屡屡派兵征讨都未能成功收复,直到高骈成为安南都护,屡次击败南诏军队,收复了交州城,最终平定了安南祸患。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功臣的诗作入选《全唐诗》应该是大家乐见其成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争议呢?主要问题就出在高骈这个人本身存在巨大的争议。

在平定南诏祸患以后,高骈因为之前曾经和镇守成都的突将发生过冲突,于是便带领闯入了这些人家中,一夜屠了数千人,可谓是心狠手辣至极。如果这只是个人性格上的问题,可以暂且不提,那么他拥兵自重,试图割据东南就很难去洗白了。当黄巢叛军入长安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调他勤王,他却没有奉诏出兵,只是虚张声势。《新唐书》最终也将他列入了叛臣传,可谓是将他的一生定了性,就是个叛臣贼子。这样的人的诗作入选《全唐诗》引起争议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倘若我们不要去纠结高骈的所作所为,单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他的诗作,其实会发现他的诗确实写得不错,虽然不能和唐代那些诗歌大家相媲美,但也别具一格。后世文人对于高骈的诗才也是颇为认可,北宋文学家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便评价他的诗“雅有奇藻”,明代诗人丁仪在《诗学渊源》中也写道“(骈)诗情挺拔,善为壮语”,从这些我们也不难看出,高骈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全唐诗》中收录的高骈的诗作其实不止这一首,总共有50首之多,倘若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看看这位心狠手辣的武将写诗到底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