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有人说腰缠万贯才是最幸福的如人生,有人说家庭幸福身体健康才是幸福。但是有的人并不是以自己的幸福感来评价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的眼里无论自己的能力如何,境遇如何,只要能够将自己的放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就是幸福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雷锋,但是总有人想当雷锋。

古人常说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就是伟大的人,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伟人和英雄。特别是在和平年代,我们的生活只要一步步的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就是好的。我们也非常的清楚我们的先辈用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才给我们带来了如今的美好年华,美好的东西是创造出来的,这个国家曾经也经历过无数多磨难,但是总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美好生活牺牲掉去换取多数人的幸福与安定,我们知晓他们的伟大,但是同时我们又不曾对他们的伟大感同身受,有的只是纪念和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要讲述的一位女性,就是在那个全面奋斗的时代为了集体的幸福与建设而牺牲个人青春的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人物,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拒绝上北大,放弃美好未来坚持留在农村,她的动力是什么?是意志还是理想?如今过得怎样?如今的她怎么看待自己曾经的选择?

自己的力量就是大家的力量

公元1968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去到农村,在农村接受再教育。那个时候的吴献忠就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而她在多年之后也被人们熟知。她可以作为那个“上山下乡”时代的典型人物。吴献忠在学生时代时算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从小她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也在童年时光中体验了太多他人无法奢求东西。虽然她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幸福,但是这并没有造就她娇生惯养的性格,反而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出众的好学生。和自己的同学们相比她算是思想觉悟,成绩都十分优秀的人,吴献忠的高中就读于抚顺市第十中学,在班级里她是班长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兴趣发展也是十分的广泛,能歌善舞的她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都同样的优秀。

那时候正值国家发出了号召,吴献忠自然非常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于是就是这样,扛起行囊的吴献忠就这样加入到了下乡的队伍中去,最终她来到了辽宁省黑山县耿屯村参与插队。虽然之前的生活和如今的生活幸福度完全没办法媲美,但是在她的眼里这些东西都不能够对她有什么影响,下乡之后的她依然是那么的积极和阳光。她的人在耿屯,同样她的心也在耿屯,在最初参加下乡的9年时光里面她从未请过一次的探亲假,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这里,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看到她的做法,虽然非常的感动,但是同样还是想要多为她自己考虑考虑,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极力劝说之下她短暂的回过一次家,但是也仅仅只是住了两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对人在农村的人来说,算工分是决定自己生活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劳者多得,就吴献忠这样的劳动表现来说就算不是第一也应该是吃穿不愁的境地,但是她却主动拒绝了算工分,她认为只要能够简单的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就可以了。生活中的吴献忠十分的简朴,用牙粉代替了牙膏,用肥皂代替了香皂。就连身上的裤子都已经被拿去补了五十多个洞了,依然舍不得扔。

说她吝啬吧,但是在有贫穷的居民被她知道后她又会非常主动的用自己钱财去帮助别人,无论是劳动能力还是思想觉悟她都成为了与她一同下乡的人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将自己的名字从“吴风琴”改成了“吴献忠”,我们也不难看出她这个名字的用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吴献忠就学会很多的农耕技能,比如说扶犁,和各种作物的收割,她的努力程度和毅力甚至都不输本地的农村小伙,这一切都被周围的同事们看着在眼里。

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拒绝上北大,她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够留在农村,用自己最微薄的力量参与创造,坚持留在农村,以努力实现城乡差距而不断的努力着,如今过得怎样?

公元1970年,国家开始在这些下乡“知青”的群体中招工,意在招取一些非常有毅力和学识的人前往企业中去工作,但是在吴献忠的眼中这样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她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他就连招工评选会都没有去参加,有人觉得她的目标肯定不是工厂,像她这么优秀的人一定想要去到大学深造。可是没过多久,各个大学的招生开始了,她所在的这个地方也有一定的名额,作为这里非常优秀的一个知识分子,固然是受到了周围同事的推荐,但是让人没有想到吴献忠还是拒绝了这个机会,并且回答道:“我愿意留在农村。”

在那之后,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也下来,对于在这里下乡工作的知识分子们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乡里和县里的领导的极力推荐下,吴献忠的名字出现在了推荐名单的第一个,同事们不单单推荐了她还帮他她给一系列的入学手续都办好了,以她这样的优秀能力和品质,大家都觉得她一定会被招收的。大家想的没错,校方是非常愿意招走她的,可是她本人不愿意,最后还将这个极其宝贵的名额让给了他人。她说自己就是要扎根农村,她也甘愿吃尽这些苦难,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这里。在那年,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知青,一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扎根农村倡议书,这也让她成为全国的知名人物。

扎根农村的吴献忠自然也在自己深爱的那一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正准备开始自己平凡而又幸福的人生时,她的厄运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的苦难

吴忠宪在一次县里的会议中说了一番比较坦率的话,但是这番“错误言论”却遭到了人们的放大和曲解,最终她被定罪了。身上挂着大牌子的她,开始从早到晚的被人斗。随后她还被带到公社进行公开的批判,曾经在那里遭受批判的人有的被扔东西,有的被辱骂,甚至被殴打。但是轮到吴献忠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没有发生,台下都是她曾经认识的乡亲和同事,这些人并没有多么的激愤,过程平缓而又安静。

或许大家都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她所应得的。随后她在狱中度过了三年时光,在那期间她再一次的感受到来周围的人对她的关心与同情,公元1981年,经调查后她被释放,恢复清白的她进入了一家农业研究所工作,作为补偿她得到很多的优厚待遇,但都被她一一拒绝了,认为自己能够为农村的百姓们做贡献就非常满足了,不需要那些东西。

结语

在有所积蓄之后,她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最后创办了一家非常成功的食品企业。老年的她,生活十分的安稳和幸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有的人幸运有的人不幸,但是对待这一切的方式方法全由自己决定,她选择了奉献,即使遭遇不公亦是如此,这或许就是她的人格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