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小学时品德课本上的句子。

从小学开始,“一寸光阴一寸金”伴随了我的整个求学生涯,许多人也将它奉为座右铭,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

长大后,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一句唐诗,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诗句流传千古,而他的作才王贞白却寂寂无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

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王贞白是晚唐五代时人,早年,他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专心读书的王贞白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惜时诗。

全诗明白如话: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

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而读书也贯穿了他的一生。

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王贞白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当时崔凝考定进士二十五人,张昭宪为状元。

当时考官崔凝有营私舞弊之嫌,时人议论纷纷,最后,碍于舆论的压力,唐昭宗得知,下诏于武德殿重试,并命翰林学士陆扆主试,又亲自阅卷。而王贞白再次考中进士。

考了两次,都进士及第,可见王贞白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及第七年后,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王贞白授校书郎,正式步入仕途。

王贞白早就怀有一番宏愿,他曾随军出塞御敌,在出征前写的《拟塞外征行》中就已表白了自己的一腔豪情。

可是,王贞白生活在晚唐时期,唐朝早已走到了末路,志存高远的王贞白在官场感到十分无力。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知他在官场的心路历程。

在《田舍曲》中,他痛斥贪官污吏,同情劳动人民;在《题严陵钓台》中,他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

面对晚唐混乱的政局,他深知大唐已无法挽救,在朝廷中盘桓数年后,王贞白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弃官归隐,当时他还不到35岁。

退出官场的王贞白,回到家乡,著书立说,从此再不想官场之事。

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抱负倾注到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中,他在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

从读书始,以读书终,王贞白的一生可谓是一个勤奋学者最真实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明代,《增广贤文》的作者将此句延伸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成为人尽皆知的名言。

时光流转,而“一寸光阴一寸金”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珍惜光阴,潜心求学,不断前进,而这也是王贞白这句诗的价值所在。

来源:古诗词大赏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