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著名近代海军将领萨镇冰,这位老哥,1859年出生,当时还在打第二次鸦片战争。毕业了第一份工作就参加了甲午战争。清朝没有了,他就帮袁世凯当海军部长。关键是他一路活到1952年,看着红旗飘飘,还看了朝鲜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萨镇冰 (闽东语拼音:s'ak d'heing bing;1859年3月30日—1952年4月10日),字鼎铭。祖籍山西代县,出生于福建福州,著名的色目人萨氏家族。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萨镇冰先后担任过清朝的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

有个叫侯益的武将,就从唐朝886年出生活到宋朝965年了。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七国之乱要诛的晁错的老师是秦朝博士伏生,而伏生当过39年的齐国人,董仲舒亲眼见过当年用药袋砸了荆轲一下的夏无忌,并把这事告诉了司马迁。

但是一般人眼里,秦朝和汉朝就是两个朝代,两个朝代怎么也得是两个时代的事了吧?虽然历史书说秦朝二世而亡,但很多人想不到秦朝短到才14年,秦统一到汉朝建立也就1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为什么会觉得一个朝代水火不重天?

我认为本质原因就是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一直秉承着“断代史”的讲述方法,每个朝代讲几个事件,讲几个影响,讲几个社会现实,然后讲这个朝代灭亡了,改到下一个朝代了。

包括对一些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也采用断代的方法进行叙述。

比如秦始皇,他老人家货真价实地影响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重要到任何中国历史书都得有大量篇幅去专门讲他。

秦并天下得讲吧,统一文字得讲吧,统一度量衡得讲吧,中央集权得讲吧,郡县制得讲吧,修长城得讲吧,殖民南方得讲吧,这些零零总总的来一圈,一个章节不就过去了?

这就给了通过教科书而非史书学习历史的人一种秦朝很长的错觉,实际汉初那帮名臣猛将大多都是战国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同样的道理,放到唐朝也是如此。历史教科书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一个普通人对某个时代的印象。

唐太宗贞观之治得讲吧,武则天得讲吧,开元盛世得讲吧。

唐朝总共289年,619年开国,开元盛世到741年,最后755年安史之乱开始,离开国才136年,一半都没到呢。

安史之乱实际上连中唐都不算,历史断代一般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才开始算中唐,但历史教科书上说“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盛极转衰”,安史之乱后面就讲一讲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后面就五代十国和宋朝了。

中间的什么武宗灭佛,大中之治,牛李党争之类的基本都不讲,给学生一种唐朝到安史之乱就快结束了的错觉。

唐结束后讲五代十国和宋,又给了人一种五代十国是一个时代的错觉,而中国人眼里,“时代”这个词一般代表老长一段时间,但五代也就53年而已。

04

大多数人眼中的唐宋间隔,并不只是五代这53年,而是安史之乱到宋朝建立这205年,本质原因就是这205年,教科书基本上是跳着讲的,大多数人对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记忆基本上是空白。

正巧历史书告诉我们唐后期有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给人的感觉就像这两百年只剩下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了,唐朝基本上不存在了。

再比如唐太宗去世到武周代唐之间也有41年的间隔,但一般只看过教科书的人是不是都以为唐太宗死了武则天就该上位了,对高宗执政的34年完全没多少印象。

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热点在于以事件为记忆点,以断代为章节,长处在于可以让初学者很好的了解重大历史节点,进而通过历史节点记忆整个历史,中国人的历史一般比较好,也得益于这种教学方式。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这是个最恰当的方法,而回顾历史时对历史时间的不敏感,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缺陷。

05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事的,哪怕是承平盛世也会有的。只不过当时的人未必会认为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我们普通人感觉可能就是隔离,在家好无聊,在家办公,最多感觉自己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灾难。

但是这个事在100年后来看,那可能真的是改变了世界的大事。但是百年后再看,可能从天花被消灭开始,到SARS, 发现艾滋病,埃博拉,到新冠,会是一个连续的大事,成为一个时间线。然后百年后的人可能会在某乎说,"为什么从天花被人类彻底消灭,人类医疗伟大胜利,到新冠病毒全球暴发改变人类公共卫生体系其实只过了41年,为何感觉像是两个历史时代几百年的历史?" 大家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觉?明明是一个时代的,但是感觉像两个时期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张学良虽然活了100岁,但是他出生在1901年,2001年去世,经历不如萨镇冰那样的丰富。他真正活跃,真正被人记住的其实是1928年张作霖去世到1936年西安事变这短短8年。

很遗憾,他的后半生都在囚禁中度过。

所以,相比于萨镇冰,侯益这类一直作为历史参与者来见证历史的,张学良是不如他们两个那么精彩的。张学良的生命在1936年就可以说结束了,剩下的只是生活,而不是历史。

07

主要是普通人不会去通读史书,只会记住历史上的名人以及一些事件。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民众会比较记得的家喻户晓的事儿或者人物就只有几个:.

1. 戏剧里打金枝的郭曖跟昇平公主,郭子仪跟唐代宗的"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这句话。是不是感觉跟安史之乱隔了挺久?其实安史之乱是763年结束,打金枝这件事是767年发生,也就隔了4年。

2. 白居易的一生其实也就是中唐的一段历史。他出生在772年,距离安史之乱结束才9年,死在846年,那年唐宣宗登基。比较出名的唐武宗灭佛就发生在840-846年。

白居易死了以后,唐朝经历了13年的短暂大中之治,然后随着唐宣宗升天(859年),唐朝进入末唐,距离907年唐朝灭亡只有48年了。

3 黄巢之乱发生在875年,结束在885年。距离唐灭亡就剩22年了。不过,885年以后皇帝就没啥剧本了,就是个玩具。

安史之乱结束(763年) - 打金枝(767年)-入蔡州(817年)-宣宗之治/牛李党争结束(859年)-黄巢之乱结束(885年)-唐灭亡(907年)

然后进入53年五代,跟72年的十国。

宋朝建立标志着的是五代结束,然而十国还在继续。直到979年灭了北汉以后才算五代十国结束。在当时人眼里宋朝只是"六代十国"的一个朝代。换句话说,其实有26年的时间,宋朝跟五代十国是叠加的,但是人们往往感觉就是五代十国在979年结束,然后才是宋朝,虽然宋朝960年建立。

08

黄巢起义开始875年,基本上大家印象就是唐被判死了,到979年五代十国完全结束,宋朝稳固,其实是过了104年,这个其实是一整个世纪了。就算从907年开始算,也有72年,这也将近一个人一生了!加上大家印象中最深的安史之乱763年到黄巢之乱875年到五代十国结束979年,这三个年份给你感觉好像就是过了两个一百年的感觉。

同样的感觉也发生在秦末,元末跟明末。元朝其实是1271年改的国号,如果算忽必烈称帝那就是1260年,算元大都北京城开始使用是1267年,但是南宋1279年灭亡,所以大家感觉就是元朝应该是1279年才开始,算到朱元璋开始搞事是1356年,感觉才过去70年。但实际上元朝是1368年元顺帝跑路建立北元到北元彻底结束是1388年,而明朝是1368年成立,也就是说有20年时间明朝跟北元是同时存在的。

同样的,清朝入关在1644年,但是南明1661年才完,最后是收复台湾以后明朝势力才完结。但是元末明末没有那么多让大家关注的那种割据政权,最多一个陈友谅,一个李自成。大家也就没有这种时间错乱感。

09

对于初涉唐史的朋友而言,经常是初唐制度就等于唐代制度了。于是,从“七世纪的初唐”一跨至“十世纪的北宋”,会感觉隔了好几百年也不奇怪吧(的确隔了好几百年嘛)。

然则实际上,北宋制度是经过了盛唐、中唐,以至晚唐、五代,这两百来年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以“相似·差异”视之,中、晚唐时的职官制度北宋元丰改制前的职官制度的相似性,恐怕要远大于初唐制度中、晚唐之相较了。

唐朝灭亡有些残暴,精英都先后去世,不能参加宋的建设。不像有些朝代那样是顺位接替更改章程,优化即可运营。

所以,我觉得宋弱,老被欺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愿烟火人间太平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