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由它掀起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为整个亚太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在战场之中,日本军人对于战争的狂热令人发指,他们的残酷和暴虐甚至让德意法西斯都感到惊骇。他们对于战争的理解已经超过了军事领域,嗜血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这种状况的出现基本上来自于明治维新时期,在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给天皇之后,日本就开始了兵制改革。改变了原本只有武士才能当兵的规定,提出了“四民平等”的军事政策,大量的农工商业子弟参军入伍,很多人都实现了从农民到将军的转变。所以这些人在战场上凶狠残暴,用无辜者的鲜血为自己铺平了晋升的道路。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大政奉还之后的日本军界

日本自1192年开始,国家的最高权力就由幕府将军控制,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象征。在很多时期只是将军的橡皮图章,仅仅只起到标志意义。当时的日本地方也是由各位大名、领主负责管理,每个领主都会豢养一定数量的武装人员来保卫自己的城堡和土地,这样也就出现了武士阶级。日本一直以来效法中国,以士、农、工、商作为自己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日本的“士”阶层是毫无疑问的统治阶级,地位远远高于其他的人群。而“士”阶层又分为文士和武士,负责掌握不同的方面。按照传统的习惯,只有武士这种职业军人可以在战争中冲锋陷阵,其他的人没有资格上战场。据井上清先生的《日本历史》记载:

“武士的最大战斗特点是穿戴样式独特的甲胄,并有自成一家的格斗技艺。是极为不好对付的职业军人。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所以武士的身份基本上也是世代相传,由于领主的供养,在19世纪以前的日本武士都享有比较良好的生活。而有关军事的相关知识也就在这些武士当中流传,形成了一种知识上的垄断。

当时间来到了庆应至明治的交替时代,武士阶层逐渐面临了生存上的困难,倒幕运动由此而来。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最终大政奉还给了日本天皇,但是地方上依旧暗潮汹涌剑拔弩张,甚至一度爆发了内战。有鉴于此,当时的政府决定开始大规模征兵,一来用于稳定国内,二来也用于建设现代军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实权的维新派就提出了四民平等的理论。据外山三郎的《日本海军史》记载:“ 明治政府建立不久,便于1873年(明治6年)1月10日实行了征兵制。这成为中央集权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同时,海陆军也依靠征兵制确立了国民皆兵、天皇直接统帅和统帅权独立等牢固的建军基本原则。”这种政策自然也招致了当时上层军方中世代以武士身份自豪的高级将领的不满,他们认为:“让不懂武事的农工商子弟当兵是绝对不能胜任的”。但是当时以山县有朋为主的革新派力排众议,从当时的现实情况入手一步一步化解了内部的纷争。他们提出:

“根据四民平等的原则,军队成份不应限于特定阶层(如武士阶层),而且仅以武士组成近代军队在数量上是不够的,这在幕府末期已经得到了证明。幕府末期农民军等的实际战绩也证明了非武士阶层人们的军事才能。西欧诸国大多数实行征兵制。”

最终,日本在明治七年(公元1873年)正式确立了四民平等的征兵政策,大量的农家子弟都可以应征入伍。日本军队的总体数量也由此不断攀升,很多以从军报国为理想的农家子弟都可以进入军队。这样一来不仅为家庭中节省了开支,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职业和荣誉。所以他们的热情也变得空前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民平等之后的日本社会

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度,很少会出现主动打破等级壁垒的政策。所以这次的四民平等征兵政策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日本民族在骨子里面是尚武的,武士拥有崇高的地位这一事实已经印刻在了日本人的内心之中。“四民平等”之后,百姓都可以应征入伍,这对于很多贫苦百姓而言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所以,日本人把当兵视为天皇的恩赐,他们内心深处的暴戾和嗜血也就披着“忠君”的外衣而逐渐显露了出来。从甲午战争中的旅顺惨案开始,日本人的残暴已经在逐步升级。一直到了二战时期,这种情绪达到了极点,甚至连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说:“犯罪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皇军。它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这样的疯狂的来源就是四民平等之后,日本军人对于权力、荣誉和地位的渴望。而这些东西都必须依靠战争和杀戮来获得,可以说是残忍至极。

在“四民平等”之后的数十年中,日本也的确涌现出了许多农民将军。比如九一八事变中的幕后黑手陆军大将本庄繁就是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这也符合日本明治天皇在实行“四民平等”征兵政策之初的设计。据史料记载其诏书:

“朕唯从古郡县之制,招募全国丁壮,建立军团,保卫国家。本来兵农是不分的,只是中世纪以后,兵权归于武门,兵农才开始分离,遂导致封建统治。戊辰革新实为二千余年以来之一大变革,值此之际,海陆兵制亦应随之变化。而今本邦遵循古制,参照海外各国方式,设立征兵法,建立保卫国家之基础,望尔等百官深刻体会朕意,广为告谕全国”。

可见日本天皇原本的打算就是要通过这样广泛的征兵政策来扩大人才的搜罗和培养。当时的日本外有佩里舰队叩关的耻辱,内有戊辰战争遗留下来的祸乱。所以,日本仅仅依靠武士已经不足以维持军制。而且,现代军队中的职业军人都没有出身的要求,这也符合日本天皇和政府与西方外国接轨的“和魂洋才”政策。所以,这样的征兵政策对于改善日本军队的面貌提升日本军队的素质的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当“四民平等”之后,很多人将之极端化,滋生了军国主义思想。政府也没有及时控制,最终导致蔓延造成了世界上的灾难,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1945年,全体日本国民也在原子弹轰炸后的断壁残垣上饮下了这杯自酿的苦酒。

综上所述,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初就通过“四民平等”政策打破了武士阶层对于军事的垄断。大量的农家子弟也可以进入军队当兵作战,这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机会和荣誉,所以他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于这种情绪逐渐异化成为了狂热的军国主义,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沉痛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