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陇史王文元】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专栏213:将帅不分的宋代铜象棋

看到一副宋代铜象棋。奇怪的是,这副象棋,竟然没有帅!红黑双方隔着楚河汉界对垒,两个将,各自坐镇。这是,宋代军事制度在象棋上体现吗?

宋代,如今甘肃境内,为宋夏金及游牧部族分占。原来,自唐代安史之乱后,到宋军夺取兰州之前,兰州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吐蕃、羌族、西夏的牧地。北宋中晚期,甘肃大体上分为两大块,分别为宋夏占据,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对峙。北宋发起"河湟之战”后,宋夏在兰州一线又沿着黄河对峙。到了北宋末期,金人大举入侵,靖康之变爆发,北宋灭亡。不久,富平之战失败,宋军全线退守秦岭一线。甘肃静宁人吴璘吴玠兄弟率军防守西线,在西和、成县等地同金人对抗。

不仅在军事上对峙,在文化上也展开了对峙。起初,李元昊的父辈崇尚汉文化,后来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立性,西夏人又大力推行党项文化,还创造了西夏文。

令人惊奇的是,在甘肃西和和武威曾出土过铜象棋,完美地表达双方如同象棋中楚河汉界般的两军对垒。

我们先说西和铜象棋。1974年西和发现的铜象棋很完整,为黄铜铸造,呈圆形,直径2.7cm,厚0.3cm,为西和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这副象棋32枚棋子,两面阳文楷书,没有将帅之分,只有2枚将。

1974年,西和县城关公社农民在皇城修水渠时,挖出了这副铜象棋。后来,这副象棋流传到西和医生郭正久手中。郭大夫医术高超,酷爱下象棋,9岁时跟西和象棋高手“邵高棋”学棋。1965年获得甘肃省“全省中国象棋赛”冠军,后被选为甘肃省象棋协会理事。1978年,郭正久得知这副铜象棋的文物价值后,便无偿捐献给了西和县文化馆(博物馆)。为当时全国发现的唯一的宋代铜质象棋。

这副象棋的出土地为宋金时期,吴玠、吴璘抗金的前沿阵地,是宋军修筑的“十二连城”之一。民间相传,此铜象棋曾为吴玠、吴璘所用。

2002年10月,甘肃武威一单位修建家属院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西夏时期的窖藏货币,人们在这批西夏钱币中,发现了一枚西夏时期的铜制象棋。这枚象棋为圆形,直径2.5厘米,厚0.4厘米,一面写着西夏文的士,一面写着汉文的士。显然,象棋也在西夏人中间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棋有着久远的历史,屈原在《离骚》中,就明确提到了象棋。不过,这时的象棋比较简单,只有将、车、马、卒四兵种,这也是当时军事制度及兵种构成的反映。后来,随着军事的发展,象棋的兵种也逐渐增加了,出现了士、象、炮,说明当时火炮发展并不能在战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唐以前的象棋和现代人们看到的不一样,当时的象棋是横竖八道线,共64格,象棋的形状是立体的,有王、车、马、卒、士、将六个兵种。据说,宋代还出现过一种七国象棋,为司马光的发明。

象棋在北宋末年,正式定型。西和发现的这套两宋间的铜制象棋,见证了象棋定型重要实物。

铜象棋中,没有帅,只有将,也是宋代将兵法的实证。当时的将,也是军队的中层编制,相当于现在的军。王安石变法时,推行将兵法,就是把禁军的厢、军、营、都四级编制,改为将、部、队三级编制,同时,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据记载,当时,在京畿设三十七将,鄜延五路设四十二将,东南六路设十三将,全国计设九十二将。宋时一将,其级别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军,人数从三千到一万不定。

从一个侧面说明,宋代军事制度的状况,大军多是将军率领,分路进击,其他则有朝廷遥制。当时,宋军五路伐西夏,就因缺乏足够的统一指挥协调元帅,结果五路人马,有快有慢,最终被西夏各个击破。

没想到吧?虽然舞台上的《穆桂英挂帅》《辕门斩子》等戏剧中,有穆元帅、杨元帅,也仅仅是戏剧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本号为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