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原本,“姊”和“姐”所指意义完全相同,没什么区别。

首先,“姊”字出现很早,甚至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可以找得到它的身影;而“姐”是后来才出现,专门用来代替“姊”字的,后来随着发展,指代范围比“姊”大得多。

“姊”字,按照《说文解字》里的解释,就是:“女兄也。”即与自己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却年龄却比自己大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这个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大家所熟知的《木兰辞》里,就有“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之句。

另外,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非常关心弟弟谢玄的成长,出嫁了,常常写信切责弟弟不应该分心,要加强修为。谢玄羞愧地写信回答说:“姊相瞩此,亦有所散。”

《史记》中,汉武帝与他的姐姐对话时,直呼他的姐姐为姊:“嚄!大姊,何藏之深也!”

“姊”字后面被“姐”代替,主要是读音方面的原因。

先说一下“姐”的背景。

段玉裁认为,“姐”来源于方言,“其字当蜀人所制”。

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提到,蜀地的人称母亲为“姐”。

“姐”字大行其时、并被用来指代母亲的时代是在宋朝。

南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中记,赵构有心想立吴贵妃为皇后,只因邢皇后与母亲韦太后被金国所俘,所以曾对吴贵妃说,“俟姐姐归”,再作定夺。这里说的“姐姐”就是指的韦太后。

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姐”字就是用来指代母亲。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五胡乱华的岁月里,“姊”字也频频被用来指代母亲。

编辑

《北齐书》中记载,高湛烝嫂,嫂子李祖娥有了身孕,无颜见自己的儿子。儿子数次求见不得,只得在门外高呼:“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

也从此处可见,“姊”和“姐”二字已出现了混用情况。

前面说了,最终让“姐”字取代“姊”的,是读音方面的原因。

“姊”读音zǐ与“子”字完全相同,用于口语,极容易混淆,而“姐”的读音jiě仅与“解”偏旁的字读音相同,用于对人的称呼,读音区分度高,指代准确。

所以,南宋人吴曾写于绍兴三十二年的《能改斋漫录》就记载说:近世人多以女兄为“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杨家将演义》里,杨老令公有七子二妇,长女叫杨八姐,幼女叫杨九妹。

后来,人们不但以“姐”来称呼“女兄”,还用来称呼比自己年纪大的女性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里写:“安老爷先道:‘很好,你就跟了大姐姐去。’”这里,指的就不单指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女兄”了。

说起“姊”和“姐”的区别,我们来看《红楼梦》——书里有尤大姐、尤二姐、王凤姐、巧姐儿等等,直接以“姐”入名,这时“姐”的称呼,已不能单纯指年龄大小了,只能性别。

其实,大观园里,大家都是“姐姐”“妹妹”叫得欢,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宝玉见了平儿,一个劲地作揖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赶紧道还万福。旁边的湘云拉宝琴、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直拜一天才是。”探春恍然大悟说:“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

但在同一回书中也有提到:这日众姊妹皆在房中侍早膳毕,便有贾政书信到了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里也写:宝钗看姊妹都放去了,大家方散。

从这几处不难看出,“姊”和“姐”二字并存,但“姊”字因为读音与“子”字相同的缘故,已不用于称呼,不用于口头语,只用于陈述句,用于书面语。

也就是说,“姊”字其实已经被边缘化、接近于淘汰了。

编辑

最后补充一下,清人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今南方搢绅家女,多称小姐。”

即大家闺秀会被尊称为小姐。

我们读《围城》,大概会对书中的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等称呼再熟悉不过。

不过,现在“小姐”这个词已经被玩坏了,成为了一个很污的词了。

您见到一个年轻女性,称她为“小姐”,恐怕还不如称她为“大姐”好。

不过,随着“大叔”、“小哥哥”、“小姐姐”等词的兴起,“小姐姐”又成为了新女性所青睐的一个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