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九教”是从古自今流传下来的分层次的各类活计,而在封神榜中,也有三教之分。这三个教派是天地初开之时鸿钧道人的三个门徒所创立的。这三个教派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修仙炼器的门,三教所做之事也不相同,都有自己的主张和教义。也正因为这些不同点,三教的实力相差得也是天壤之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800年,东周时期,截教创立。其中截教是三大教派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最初的掌管教众的是通天教主,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此招纳了许多人才。弟子们大多数都是全面发展,当然也有一些选择的是术业专攻,这些都不影响其成为一个大教派。阐教与截教的主张不太一样,阐教在元始天尊的带领下,主张因材施教,这个教众讲究的就是精英模式的培养,现在也称金字塔顶端教育。

最后一个教派是人教,人教与前面二者的主张几乎完全不同,它主张以人为本,是一个完全服务于人的教众。其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感化人类,但是由于不像前面两个教众一般可以修仙,该教派的弟子往往因为阳寿受限而使教派凋零。

而在封神的过程中,这三个教派打着天命之托的名号,实则是为了争夺封神的主导权,也就是今后在天庭里的控制权。由于三教不同的理念,导致了后面的争夺只剩下了阐教和截教。而正是这两个教派,引发了后面的商周之乱。公元前1068年(纣王七年),是封神榜开始时期,而封神榜中有三教,我国历史上也有三个著名教派,分别是释教、儒教和道教。

释教是由外来文化传入盛行的一种教派;儒教是仲尼孔丘所创立的教派,与封神榜中的截教有着类似的主张,都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最后一个道教则是在阐教当中提炼出来有用思想,再加上其他理解所混合的一个特殊教派。说起道教,大众都应该十分熟悉,他们经常的装扮就是仙风道骨的样子。那么,道教为什么会选择和阐教融合呢?原因归结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百废待兴,后来在周天子推广的分封制下,形成了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势。而就是在人教和阐教的帮助之下,周天子才会得天下。他们当时利用的就是得天独道的运势和趋之若附的人心,强制使用王权,推广着用来巩固地位的阐教和人教。

但是事与愿违,凡人的寿命较短,还需要奇根异骨去修炼,这些对于统治来说都是致命的,也就导致许多修炼者很难达到阐教用人的水平。再有当时截教的人数也不多,对于扩大教众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时候,太上老君开始捡起了便宜,大肆推广教义,扩招教徒。

在太上老君的这种做法下,人教的扩大是必然的,阐教无法阻止,只能就这样放任人教对外扩大。而在周朝逐渐稳定之后,人教的地位也不可撼动了。就是王朝建立成功之后,不难发现,三教中的阐教和人教分别主宰起了神界、人界。两者随着各方势力和时间,慢慢融合到了一起。

有人会觉得匪夷所思,既然阐教掌管的是人们敬畏的神界,势力在其余的教派之上,那为什么不在当时阻止人教的泛滥?这件事情从其他角度来讲,很明显,阐教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几乎都是精英,相比起人教的人数方面,阐教还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三教扩张的时候,吸收了许许多多其他家的思想和行动。

虽然当时三教还没有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在收拾好残局之后,才发现西方教已经渗透进来了,而且趋势过猛,根本抵抗不了,只能集各教联合起来奋力一搏。 正是各教众开始联合起来的时候,人教还有阐教在西方教所给的压力之下,慢慢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合。这两个教派合并之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派,那就是大家熟知的道家。

距今1800年,也就是东汉末年时期,道教的思想起源于黄帝,它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而在道教阻止西方教的扩散之后,西方教开始进行转型,慢慢由一个野蛮扩张的状态变成了一个柔性扩张的教派。这个时候的佛教也开始成型了,不过中原地区对于这个外来的教派还是十分抵触,依旧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这些截教的弟子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虽然在当年的封神之战当中,截教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击,几乎灭顶,但是由于一系列的操作和他们众多的势力人脉,在后来的恢复教派当中,残存的弟子还是站了出来,像往常一样,信奉着截教的教义,继续宣扬着有教无类的主张。

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所存的弟子修炼的都是道行高深的东西,再加上以前的法宝不知所踪,所以很难收纳一些入门弟子。这样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与阐教和人教相争抢的地位,只能转而去与道家争夺各种资源。而后来由于时间的原因,截教的大部分弟子都已经隐匿踪迹,所相伴的各种修炼方法和古籍也跟随他们一起消失了,唯独留下了他们的教义——有教无类。而这个教义就是后来儒教学派的精髓。

正因为这个思想,才让儒教迅速扩大,且在百家争鸣时期也不落下风。儒家的势力也容易招揽,再加上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念,让儒家能把剩下的两家甩下,成为一家独大的经典派系。迄今为止,虽然三教所遗存下来的教派还有所存在的人员,但是儒家的发展是三者中最好的,也不枉当年奉行的“独尊儒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