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沙漠,几乎包括整个北非,西临大西洋,北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东濒红海,南连萨赫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撒哈拉沙漠的白天是看不到地平线的,白茫茫一片,难分远近。阿哈加尔山脉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岛屿,耸立在沙漠上。这里三面悬崖环抱,西边的豁口通往有“渴乡”之称的坦奈兹鲁夫特。过去,如果有人被篷车丢在这个地方,必死无疑。

阿哈加尔虽被称做山脉,其实是一座花岗岩高原。在其中心阿特加,火山岩浆在花岗岩上堆积到180米,形成玄武岩。在3000米的地方,是一排由另一种火山岩—响岩构成的岩塔、岩柱和岩针,蔚为壮观。岩浆在冷却后碎成的长棱柱形,犹如一束束竖着的巨大芦笋。在方圆777千米的阿特加范围内,像这样的石柱就有300多根,堪称奇景。当地的图阿雷格人称此地为“阿塞克拉姆”,意为“世界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哈加尔山里几乎没有植物,降雨零星短暂,只有在峭壁围绕的峡谷中,因雨水蒸发不多,才会聚成水池,附近长出些绿色植物来。

阿哈加尔的图阿雷格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他们的族名“图阿雷格”,是阿拉伯语遭真主遗弃”的意思。图阿雷格族中的男人从青春期便开始戴上面纱,据说是防止魔鬼从嘴巴进入身体。他们身佩长剑、匕首和用白羚羊皮做的盾。而族中的女人出门则不戴面纱,并且有权处理家务。

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稳定的大陆性亚热带气团和来自南方的不稳定海洋性热带气团经常发生季节性相互作用,产生干燥的热带气候,所以白天气温的变化没有北部明显。

而在沙漠中部地区,气候则异常炎热,夏日中午,沙石热到可以烫伤手。在最热的几个月里,当地人只有在天黑后才能出来行走。这里,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距离很远,离开这些绿洲水泉不过两三千米,便一片荒凉,见不到活的生物,甚至连一棵树也没有:天空很少有云,通常一年只有几个小时下雨,而且雨水瞬息间便在沙子中消失了。

就在这被称为全世界最热的地方,一些法国地质学家发现了看起来像是古代冰川的遗迹一岩石面上有一些平行的长条擦痕和沟纹。除了这些冰川痕迹,他们还在冰川层的下部和上部发现了化石,通过对这些夹着冰川遗迹的化石年代进行测定,法国地质学家断定,约在4.5亿年前,撒哈拉地区曾经有过冰川。

若干年来,法国政府及民营石油公司多次派地质考察队进入撒哈拉,整个北非从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到尼日利亚等国也都发现有冰川痕迹,而只有像今天南极这样庞大的极地冰冠,才能有如此大的冰原在面积如大洲的广大地区中留下痕迹,因此人们推断,4亿-5亿年前南极位于撒哈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发现,虽没有推翻现有的地质学概念,但确属国际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就,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大陆漂移、两极移徙和地球变化的不少新学说。

虽然撒哈拉是否有过冰川的谜底尚未最终揭晓,但在这极端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旷地,确实曾经有过高度繁荣的远古文明,沙漠上许多绮丽的大型壁画,是这远古文明的结晶。

撒哈拉壁画的内容包括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及当地古代人的生活图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科学家认为,气候在这儿变了许多

“魔法”。近二三百万年以来(在地质学上,称这段时期为第四纪),地球上的气候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干湿交替的变迁。在第四纪,高纬度地区曾几度为巨大的冰川覆盖,像撒哈拉这样的低纬度地区则出现了大雨和洪水,河流纵横,湖泊成群。公元前1万年前后,撒哈拉地区的气候越来越湿润,植物茂密。从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气候大部分时间都是非常湿润的,其中公元前3500年前后,撒哈拉的湖泊面积达到最大。由于河湖充盈,撒哈拉许多地方捕鱼业也很兴旺。

但从公元前3500年起,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气候因此逐渐转为干燥,森林为草原所取代。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气候转向干旱的过程加速了,湖泊变小,河流干涸,植物普遍枯萎退化。在烈日照射下,曾经广布于河流两岸的沼泽变成了干燥的陆地,那些疏松的河流冲积物,在风吹日晒、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渐渐龟裂破碎,其中的粉尘被大风吹走,而石英颗粒则在原地大量堆积起来,演变成为沙丘和沙海,整个撒哈拉地区也就成了广袤无垠的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