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流动是相对的,在某一时段,某个地区会出现集中流动的现象。中国作为世界人口输出国,向外移民历史悠久,有别于西方的殖民和资本输出,中国人的移民史历来伴随着艰辛。他们大多数人出国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和什么情怀和主义无关,除去特殊渠道因公出国和富人移民,在民间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贫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他们大都秉承着吃苦耐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在国外开疆辟土。从80年代开始,浙江边远山区的民众苦于收入的匮乏,争先恐后地来到世界各地,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华人圈子。他们大多数有着自己的事业,践行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一辈子一定要当老板的理念。

华人老板往往身兼数职,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了餐馆,商店,加工作坊的所有事务。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疲惫的年代,他们却干劲十足,在他们眼中当地人不喜欢干的事,正是他们接手的机会。由此形成产业转移,华人逐渐取代当地的某种行业。这种以人力和毅力为谋生手段,曾经在一段时期内无往不胜,老外除了感叹之外,也非常无奈,按照中国人的竞争方式,他们实在力不从心。

随着时间的久远,这种传统取得的阵地优势越发疲软,逐渐显露着弊端。华人从事的行业太过于依赖人力战术,在科技和信息产业面前不堪一击,并且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产业转移,把原先的手工业,注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第三世界转移,华人所能分到的业务越来越少,高端进不去,低端竞争太激烈,并且还是和全世界进行竞争。

相对于国内走马观花式的企业轮换,老牌西方国家的产业非常稳定。一个小镇有可能几十年了就一个餐馆,一个汽修厂,这种“百年企业”有利有弊,优势在于能安心在做自己专业的事,在就业和产业方面达到某种平衡,抗风险能力较强。劣势就是缺少竞争,形成某种惰性,难以发展和创新。

不同于在国内,你开一家商店,我也在旁边开一家商店,要么把老的干趴下,要么自己被干趴下,或者平分总体销量,大家都赚的少了。他们的一个餐馆有可能传承几代人,换手好几任老板,但饭店还是那个饭店,难见一家家不同的饭店拔地而起,十几年了大家都在同一家餐馆轮流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人的到来,其实并非在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岗位,而是在蚕食和接手原先产业和岗位。这种方式在早期的欧洲各国,普遍缺乏劳动力的时候,华人具有很大的优势,不过一旦形成某种饱和,可供华人选择的余地就不多了。

这次疫情对全世界的影响应该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虽然都在感叹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赚钱越来越难,但外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在疫情面前无人能独善其身。之所以给人的感觉,他们该干嘛还是在干嘛,那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至于出现因病致贫,因灾流离失所的困境。

在不同的国家,华人享受到的待遇和本国居民还是有区别的。原因有很多种,除去政策因素,华人历来靠自己的想法也占据大部分。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少有享受到靠补贴救济生活的情况。一旦收入受到影响,除了另辟蹊径增加收入别无他法。

然,产业的萎缩和疫情的干扰已经造成业务量的下降。在更加有限和更加饱和的状态下,大多数华人想要再一次取得突破,已是难上加难。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大批华人失业,断了经济来源。在凭双手双脚就有钱赚的日子相去甚远。一方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临着感染病毒的危险,由此很多华人催生了回国的念头。

现如今回国的华人,主要分为两类。富人先走在任何历史时期都通用,他们拥有丰厚的资金,只要不瞎折腾,无论去哪里都能生活无忧。并且在前些年,他们在国内都置办很多资产,有些光国内房租就能生活几辈子。对于他们来说,回国就是等于养老,在国外疫情久烧不退的情况下,无疑国内安全系数要高的多,安全是他们第一考虑因素。

第二类就是失去工作难以为继的华人。固然其中有一部分因为是年老体衰,在如今的就业环境根本无法找到工作,更多的是在国外生存越发困难,至少在有限的时间段他们看不到希望。他们回国就是想避一避风头,等情况好转了随时可以再次出去。

无论是什么原因,落叶归根,家乡情怀都是促使华人想归国的主要因素。感觉好就呆着,感觉不行了,就回家吧!这是多少父母对游子的嘱托,同时也是华人的想法。世事轮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根据不同的环境,坚持在国外还是归国是摆在大多数华人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