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妈妈,你在哪里呀?”

“妈妈,宝贝永远爱你呦!”

“妈妈,可以陪我再玩一下吗?”

还记得孩子第一声叫妈妈的时候,你内心的激动与感动吗?

那一刻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仿佛开了花,也从那一刻起,内心涌起无限的母爱之力,感觉到自己一下子就可以成为超人,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是的,孩子口中的“妈妈”两个字,里面满含了孩子的宠爱、信任、还有爱。所以,这两个字喊出来的时候,总是沁人心脾,融化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画风突然变了!

“妈,你怎么这么慢,快点呀!”

“妈,让我安静一下好吗?”

“妈,你别老跟着我,烦!”

是的,妈妈还是那个“妈妈:,只是孩子的嘴中不再是“妈妈”的亲昵,而是一个简短不耐烦“妈”,语气中多了一丝沉默与厌烦。

这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他们真的由爱到厌烦母亲了吗?

不是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不同的心理时期,而不同的心理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当孩子的称呼发生变化的时候,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孩子的心理正在悄悄地发生很大的改变!

改变一:孩子在表示自己“独立”了。

当孩子到达3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6岁左右,就会有一个强烈的“独立自我”意识。她会认识到自己,世界独一无二的自己,会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这其实是孩子由一个“附属品”而慢慢地走上了“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这时候的孩子不再是那个粘粘地跟在母亲身后,全世界围绕母亲而旋转的单纯的孩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对方法:父母要尊重接纳

为了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他会有许多自己的表达,不再事事询问母亲,不再时时跟着母亲,有时会像个小大人似的,直接呼一声“妈”。

这样简单的语气中,其实更多是孩子的“反抗”与“回应”,他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告诉父母,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弱小而稚嫩的孩子。

所以,当你听到孩子突然不再叫“妈妈”而是叫“妈”的时候,惊讶之余也不要过分担心,因为孩子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而“妈”只是一个习惯与语言上的回馈,他依然爱你,只是他也开始探寻自我的世界。

这个时候的父母,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尊重孩子的变化,用耐心与接纳去回应孩子。

改变二:他开始变得成熟了

有时候,孩子突然改口喊“妈”并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孩子开始自我的进行学习之旅行。

她不再是婴儿,不可能什么都听不懂,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对身边的人充满了好奇,愿意模仿身边所见所闻。

就像心理起源说中所描述的一样:儿童开始无意识的模仿,这便是教育心理起源。这些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就是依靠“模仿”来学习的。

他们听到电视剧,或者身人对母亲简单一个字的称呼“妈”,于是他便好奇的一起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觉得“妈”起来也很顺口,而且孩子会模仿别人的语气与神态,而这一切,都是孩子开始“成长成熟”的标志。

“妈妈到妈,也是孩子的学习模仿,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

应对方法:在这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父母除了接纳和尊重孩子外,可以留意一下孩子的学习环境,尽力引导孩子去模仿学习一些更佳的知识,去体验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改变三:孩子开始尝试新事情

当孩子的称呼发生变化的时候,还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其他方式是否也在变化?

因为,孩子有时突然的说话,做事方式变化,也可能是孩子开始尝试不同的处事方法。此时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习到的智慧与观点也越来越多。所以,尝试新事情,是孩子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

应对方法:不应苛责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去探索生活中新鲜的事物,让孩子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无限可能”,不要禁锢孩子的思维,更不能限制孩子的行为,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心情地尝试新鲜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说话、行事是变得越来越全面成熟,还是变得暴躁而无情了?父母都要重视

这时孩子很可能开始了解到社会中的不美好因素,或者是自己的心中开始生出了抱怨与焦虑,才会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

如果孩子真的是第二种的话,那父母必须认真对待,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第一种也要正确的引导。

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可以称之为“人生的大事”,只是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不要焦虑,而是应该耐心而全面的看待孩子。

让孩子可以在民主、自由,但是有爱而温暖的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爱与被爱,如此,一个称呼的变化才会朝更加可喜的方向前行,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父母”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